这是一期关于锋芒的故事。 人生岂能无锋芒,否则这个社会上难有立锥之地,更奢谈披荆斩棘,打下一片天地。企业家与高管更是如此。但关于锋芒的故事并不仅仅局限于铁杵磨针的专注,或锋芒毕露的张狂。当我有幸走近北大国发院EMBA2015级的同学们时,才发现人生的锋芒各有打法,又各自精彩。 今天,我们来聊聊“杜积西”。 把锋芒和杜积西联系起来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就好像安排拳击手和太极拳打比赛一样。杜积西年龄并不大,但浑身上下都浸润着成熟之后的从容与柔和,一打眼很难看出什么锋芒。 但看似平凡的背后,往往隐藏着真正的不平凡。就像他十年磨一剑的巴川中学,就算商业模式让竞争对手看得一清二楚,但对手除了模仿却依旧无可奈何。 杜积西所在的新鸥鹏集团的历史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很简单。它是重庆大学1993年与香港讯晖公司联合发起成立的一家校办合资企业,后来经过几轮改制,成为完全市场化的民营企业集团。 新鸥鹏早期的核心业务是房地产,至今仍是全国地产百强之一,重庆地产十强之一。但公司今天的核心业务和最闪亮的名片是教育,因此整个集团对外宣传其定位时,有时会自称为教育地产,或者以教育为核心、地产和金融为两翼的综合企业集团。 杜积西是新鸥鹏教育事业最早的创始团队成员,以品牌和战略介入学校发展,很快成为决策层的核心人物,出任教育事业部总经理,再之后是教育集团董事长。这一切不仅源于他深厚的学术功底,更源于他高超的实战策略。 杜积西是哲学博士,有八年媒体经历,在办企业的同时坚持执教于重庆大学,创办了重庆大学舆情研究所,还在西南大学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攻专业就是教育管理,带领新鸥鹏做教育产业非常对口。而在策略上,他作为哲学博士和导师,深谙攻守之道。 杜积西说,新鸥鹏做教育,把突破口一开始定位在初中,这是有讲究的。如果直接做大学,实力不够,而且大学品牌需要长时间的积淀,对新鸥鹏不现实。做高中要容易一些,但高中是竞争最激烈的地方,很容易招来对手的围攻,而且重庆老牌名校南开中学、巴蜀中学等都很强大。相比之下,初中是个薄弱环节。小学也薄弱,但离制高点有些远。 杜积西说,做初中不仅可以避开高中的明枪暗箭,而且受到各大高中的欢迎,可以借用他们的锋芒,因为他们都想得到最好的生源。策略确定之后,杜积西响亮地提出了“初中教育专家”这个品牌定位和宣传口号,第一年参加重庆中考便一战成名,这个时间大概是2002年,学校名字就是今天响当当的巴川中学。 杜积西此后的生涯可谓十年磨一剑,巴川中学成为重庆最好的初中名片,连续十五年中考第一名。但与此同时,他一直在操着自办高中的心,时刻准备着高中的资质与师资。当最好的初中生都积聚在巴川时,巴川高中一旦挂牌,露出锋芒,对手也已经无可奈何。杜积西说服整个集团先不要指望这个业务赚大钱,甚至允许他们赔钱,只要做出品牌和影响力就一定能收获最终的胜利。果不其然,巴川中学一炮打响,如今已经是中国第一个教育类驰名商标。 回顾这十年,杜积西用了四个字:安静地做。杜积西说,教育行业不是一个能简单爆发的行业,你必须能守得住,耐得住。 如今的杜积西不怕对手模仿,因为他又开启了新的征程:旗下两所万人大学正在转型升级;五所中学将迅速发展为八所小初高一贯制学校;与地产良性互动的教育城项目已升级到4.0版本;位于美国洛杉矶和罗马尼亚首都的新鸥鹏教育城也已正式启动;占地2.7平方公里的中国云教育产业园如火如荼;新鸥鹏教育今年底在香港上市后将一举成为全国实体教育最大的上市公司。 当然,杜积西这些年也并非没有遗憾之处,他一方面觉得战略上应该再进取一些,比如前几年地产突飞猛进时应通过教育地产为学校多储备一些土地,同时跟资本多做一些结合;另一方面,他觉得对在线教育推进得太慢。 至于为什么来国发院读书,杜积西说,他是受一位财经班校友的推荐,再加上正好读林毅夫教授的《解读中国经济》,受到很多启发。他说,自己缺的已经不是管理知识,产品他也已经可以做得很精细,缺的是大格局。另外就是希望找一个能再让自己静下来的地方,能再汲取一些向上的力量。他觉得这个院子和这群教授的情怀正是他想寻找的。
20—21申请季,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博雅汇的学员共拿下528个名校offer。辅导的264名学员中,面试综合通过率达到90.15%。其中,MBA项目北大预录取51人、清华经管预录取29人、人大商学院预录取42人,各校录取人数业内排名第一。想要咨询MBA添加助教老师微信(15810437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