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060-985
博雅汇MBA:释放有限资源的无限潜能(上)
首页 > 资讯 > 博雅汇MBA:释放有限资源的无限潜能(上) > 正文
博雅汇MBA:释放有限资源的无限潜能(上)
时间: 2022-04-19 15:12:49
来源: 博雅汇MBA
浏览量: 964
现代社会流行这样一种价值观:更多的资源往往意味着成功。人们忙碌着追求“更多”——更多的收入、更高的职位、更好的汽车,等等,有这种强烈愿望的人,被称为“追逐者”。芝加哥大学曾做过一次巧妙的研究,证明拥有“追逐者”心态的人们宁愿牺牲幸福,也要获取超出自己所需的资源。
 
他们把被试验者随机分成“高收入者”“低收入者”两组,被试验者按动按钮就可以得到巧克力作为奖励,但同时也要忍受刺耳的噪声,而且不当场吃掉的巧克力是不能带走的。要获得同样的奖励,“高收入者”需要按20次按钮,而“低收入者”需要按120次。不出所料,两组被试验者获得的巧克力有显著差别:高收入者平均每人获得10.7条巧克力,低收入者每人仅获得2.5条巧克力。最后高收入者平均每人吃了4.3条,低收入者平均每人吃了1.7条。两组被试验者获得的巧克力都超过了他们最终享用的量,但高收入者多获取的巧克力明显更多。这一结果表明,高收入者关注的是尽可能积累更多的巧克力,而不去考虑自己是否愿意吃下所有的巧克力,或者是否能吃完这些巧克力。
索南沙因认为,我们应当避免陷入一味求多的思维模式,尽可能利用手里现有的资源发展。他提出了三个问题:
? 为何有些人或组织拥有的资源甚少却能取得成功,而有些人或组织手握那么多资源却会失败?
? 为何我们会陷入不断追逐我们没有的东西的陷阱?
? 如何才能利用我们已有的东西,创建一个更加成功的组织,打造一番有价值的事业,获得充实的人生?
为了解决这三个问题,索南沙因十多年来不断研究如何更好地利用资源,他写了《延展:释放有限资源的无限潜能》一书,来帮助大家拥抱并充分利用摆在面前的资源,发掘它被忽略的价值,精打细算,物尽其用,从而获得成功的事业和满意的生活。今天,我们节选了三段文字,用其中的三个故事帮助大家塑造延展者的心态。
01
局限的艺术
身为一名天资聪颖的青少年,菲尔·汉森一心投入艺术,无法停下自己的画笔。这名少年迷上了点彩画。这是一种使用小圆点作为色彩单元来进行创作的绘画风格,观者站在远处看就可以看到图像全貌。整个青少年时期,他画了无数个小圆点。在上了高中之后,他的右手开始出现持续震颤的症状。他越是努力尝试作画,就越是画不好。他曾试图通过把笔握得更紧来战胜颤抖,但这只会让情况变得更糟糕。最后,他甚至连一条直线也画不出来,这让他不得不暂时搁置自己成为一名艺术家的梦想。
 
菲尔·汉森想知道自己到底还能不能继续作画,于是,他便向一名神经科医生寻求建议。医生做出了令人绝望的诊断——永久性神经损伤。尽管这个消息令人难以接受,但医生还是给出了一个改变了他命运的建议,后来,也正是因为这个建议,汉森开始培养自己延展的心态。医生告诉汉森的建议是:欣然接受手抖的现实吧。
 
菲尔·汉森开始关注自己能做什么,而不是不能做什么。他发现了用自己颤抖的手进行绘画的新方法。如果点彩画可以用小圆点组成一整幅画作,那么,他用自己摇晃不定的手画出来的弯弯曲曲的线为什么不可以呢?
 
汉森完成了学业,并找到了一份可以让他实现成为职业画家梦想的工作。在拿到第一份工资时,他的第一反应跟我们大多数人一样——买东西。菲尔·汉森深信,如果用一套更加精致的画笔和颜料换掉原先临时拼凑的工具,他的艺术作品水准一定能大大提高。备足了绘画用具之后,日子一天天过去了,而这名年轻的天才却怎么也想不出新点子。这些原本买来是为了激发他的艺术创作灵感的东西对他造成的损害,反而比他的手抖症状造成的损害还要大。
为了改变这种状态,汉森不再关注自己的绘画用具,转而逼视自己的内心,开始思索他真正想要创作的是什么。他自问道:“你能不能通过寻找局限之处,让自己变得更有创意?”他不再依赖自己的新工具,而是开始用很少的东西进行艺术创作。在第一个项目中,他用50只星巴克的咖啡杯子和价值1美元的颜料,创作出了一幅好评如潮的男孩画像,取名Daudi。在另外一个项目中,他把自己的胸腔用作画布,沿着身子画了几幅画,然后以照片的方式做成了一场展览。
 
这名崭露头角的艺术家还在继续寻找克服自身生理局限的新方法。他用自己的双脚沾上颜料作画。他还用双手侵染颜料,像空手道家那样向墙面砍去,如此创作出了一幅李小龙的画像。菲尔·汉森欣然接受自己的局限,并逼着自己学习作画的新方法,借以提高自己作品的水平。
 
正是这些限制条件促使他将自己的艺术作品水平提升到新的高度,最终,他被选定为第51届格莱美奖的官方艺术家。
 
菲尔·汉森领悟到,无论是他的手抖症状,还是临时拼凑的作画材料,这些限制条件都激发了他创造性利用资源的能力。他说,他意识到“限制条件真的可以促进创新”,这让他对自己的艺术创作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
02
节俭带来好运
每当出差时,鲍勃·科尔林总会尽量什么都选便宜的。他会自驾去参加商务会议,在城市郊区过夜,喜欢住便宜旅馆胜过豪华的五星级酒店。他还会避开奢侈的餐厅,情愿选择麦当劳的超值套餐犒劳自己。在办公室里,他通常穿的是二手西装。
 
科尔林节俭的习惯,是他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养成的。他的父母收入平平,所以他们一家吃不起餐馆,也没钱旅行,度假就是去当地的公园。正是这种穷养的经历使他明白了不浪费东西的重要性,他说,这会“影响你生活的方方面面”。
 
科尔林是快扣公司(Fastenal)的创始人和前CEO,《公司》杂志把他列为美国最节俭的CEO。或许,他也算得上是美国最节俭的人了。
 
不管怎样,他肯定是美国最为成功的人之一。他一手创建并发展了这家市值数十亿美元的公司,每年盈利上亿美元,过去几十年来,公司股票的表现几乎超过了其他任何一家公司。
自1987年首次公开募股,一直到2014年鲍勃·科尔林退出公司董事会,快扣在这段时间里取得了令人惊讶的收益。在超过8.4万家上市公司的股票中,该公司的表现排名第二,收益是位列第12名的微软的3倍还多。公司股票在这段时间的复合回报率达到47782%,这意味着如果你在该公司上市的第一天买入了价值2100美元的该公司的股票的话,到科尔林退休时,你的股票价值已增长到了100多万美元。
 
鲍勃·科尔林成功的秘诀,以及他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均与大多数《财富》1000强排行榜上的高管截然不同。奉行节俭就是他的使命。
 
在科尔林的领导下,快扣不会为员工提供出差餐补,因为他认为人本来就是要吃饭的——这项政策并不会节省多少钱,却在很大程度上向员工灌输了避免浪费的理念。公司还规定,凡是八小时车程以内的商务会议均需自驾前往。科尔林曾和公司CFO一起驱车从公司总部前往加州参加会议,往返行程共计5000英里,二人在路上加深了同道情谊,这是在办公室的短暂相处中无法达成的。公司简朴的二层混凝土大楼总部用的都是二手办公家具和设备,科尔林还在这里成功实践了自动售货机的一种妙用:用冷饮售货机获得的收益,每年举办一次节日聚会。
 
虽然这些政策对习惯拿福利的员工来说是一次艰难的改变,但公司运营得很好,而且员工待遇也不错。当完成盈利目标和成本控制目标时,员工的薪水也会跟着水涨船高。通过节约自己认为没必要的开支,科尔林不仅创造了这种避免过度浪费的企业文化,教会了员工用很少的资源做出更多的成果,而且也留出了充足的资金用于投资企业项目和犒赏员工。
公司强劲的资产实力使之能够在需求增长的时候迅速调配货品,也使之能够大力投资员工培训,促使员工在承担更多责任的同时获得相应的工资上涨。快扣商学院共有18个分校,其为成千上万名快扣员工提供学习课程,包括涉猎广泛的网络课程。同时,丰厚的奖金也使得公司人员流动率保持在7%的低水平。
 
2002年,当科尔林卸任公司CEO,转而担当董事会主席时,他选择了公司老将威廉·欧伯顿作为自己的继任者。欧伯顿从公司最底层一路走到公司最高层,是因为他也有着科尔林欣赏的节俭精神。欧伯顿这样解释道:“我们不怕花钱。我们只是怕把钱浪费在无益于公司业务的事物上面。”
 
大多数人对节俭的人或组织机构都没有什么好印象,认为他们要么是太吝啬,要么是太穷。但鲍勃·科尔林及其公司二者都不是——他和他的公司对员工和公益事业都极为慷慨,也拥有极为丰富的资源。
 
而且,正是因为节俭,他们才创造了自己的财富和好运。
03
变废为宝
伦敦新考文特花园市场是英国最大的水果、蔬菜和花卉批发市场。
这个占地57英亩的市场熙熙攘攘,聚集了几百家商店,伦敦人消费的大部分农产品都是这里提供的。成群的消费者在热闹非凡的过道里穿梭,还要注意着躲开挑着来自世界各地的食品和花卉的叉车。
 
2010年一个寒冷的早晨,珍妮·道森在睡衣外面套上外套,凌晨4点就早早出发了。20多岁的道森毕业于爱丁堡大学的数学与经济学专业,她曾是一名时装模特,现在在伦敦一家著名的对冲基金公司工作。拥有丰厚薪水的她在诺丁山富人区购置了房产,每年还会去滑几次雪,享受奢华的旅行。
 
那天早上,她跳上自行车,骑往新考文特花园市场,准备弄清楚一个一直深深困扰着她的问题。道森从当地报纸上得知,政府逮捕了一些人,而逮捕的理由在她看来根本不成立。这些所谓的罪犯做的只是翻遍超市的垃圾桶,寻找自己下一顿饭的着落。
 
珍妮·道森开始仔细研究全世界最为不幸的一个讽刺事实:全世界约有8亿人由于缺少食物而无法过上健康、积极的生活,而与此同时,每天却有数吨的食物被当作垃圾填埋在垃圾场。仅在英国,人们每年扔掉的食物就有720吨,废弃食物的处理则要花费每年数十亿美元,由此产生的温室气体大约占总排放量的10%。
 
到达新考文特花园市场之后,珍妮·道森发现市场里一派繁荣景象,根本看不出什么全球粮食危机的存在。然而,就在离交易处几步远的地方,她找到了这个全世界普遍存在的问题的痕迹。她打开了一盒用塑料包装包裹着的来自肯尼亚的荷兰豆,还有产自菲律宾的芒果、土耳其的西红柿。这些来自全球各地的食品,完全可以食用,却很快就要被扔进垃圾箱,而与此同时这些食物原产地却有成百上千万的市民在忍饥挨饿。道森说道:“我当时就在想‘我们怎么禁得起这样的浪费’?”
 
在苏格兰农场里长大的道森,小小年纪就明白了粮食供求平衡的难题。农民们担心没有粮食可卖,宁愿选择生产过剩。他们消耗珍贵的自然资源而生产出来的粮食有很大一部分却永远不会有人吃,甚至永远不会有人买。更糟糕的是,他们种出来的粮食有些根本没机会走向餐桌。因为挑剔的消费者往往只看表皮,只要表面存在些微的瑕疵,哪怕再美味、再健康的农产品,他们也不买了。在美国,食品店有超过1/4的农产品因为表面瑕疵问题而被丢弃。
对于家里剩余的食物,道森的妈妈想出来一个好办法——把这些多余的东西做成果酱和酸辣酱,这样就不用把它们丢进垃圾箱了,还能延长它们的保存期限。这个对冲基金天才想要在更大的范围内尝试妈妈的做法,于是她辞掉了自己前途光明的工作,创办了一家叫作“砂砾中的红宝石”(Rubies in the Rubble)的公司,其寓意“从砂砾中寻找宝石”,非常契合公司的信条:“好好利用社会中无端被丢弃的东西……任何事物、任何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有价值的。”
 
农民们觉得自己种出来的那些外形奇怪的农产品没什么市场价值,就低价卖给她。然后,她就用这些积压的皱巴巴的水果、蔬菜当主料,生产出价格低廉的食品。她生产的酸辣酱不仅美味可口,还减少了食品废物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道森变废为宝的理念不只局限于食物。在创办公司的时候,她开始关注因为无家可归或吸毒等问题而找不到工作的女性,并让这些人加入公司,变成勤勤恳恳的员工。她还雇用了一名大脑受损的男性,让他帮忙往罐子上贴标签。她说,“我们以貌取人,就跟丢弃长歪的胡萝卜一样”,这是非常令人遗憾的。
 
道森的生意不断扩大,在英国已设立了150多个分销点。她的公司的价值宣言是这样写的:“利用你已有的东西,关注你已有的资源。”这简直就是延展者的宣言。
菲尔·汉森、鲍勃·科尔林、珍妮·道森,他们拥有不同的身份背景,却都选择了延展,都培养并传播了以少为多的信念。菲尔·汉森欣然接受自己的身体和物质缺陷,逼迫自己以更加创新的方式进行艺术创作。鲍勃·科尔林在最大限度上践行了从父母那里学来的勤俭节约的品质,他还把节俭的理念带到员工和顾客那里,打造了一家极为成功的、股票表现极为优秀的公司。珍妮·道森变废为宝的经历也表明,哪怕我们身边看起来最不起眼儿的东西也可能具有巨大的价值潜力。
 
在一般人看不到任何价值的地方,延展者往往能发现其美丽与丰饶。很多时候,我们对事物的理解、与事物的接触、对事物的利用都只停留在了表面。我们把自己牢牢地锁在了传统的局限之内,看不到其他可能。通过培养延展的心态,我们可以让自己手中的资源发挥出非凡的潜力。这需要我们看到资源中深藏的尚未被利用的价值,竭力发掘手中资源的潜力。

博雅汇MBA,专注于北清人等顶级名校MBA提前面试申请,拥有9年的辅导经验,帮助上千人成功拿到清北人复交等名校预录取资格。


20—21申请季,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博雅汇的学员共拿下528个名校offer。辅导的264名学员中,面试综合通过率达到90.15%。其中,MBA项目北大预录取51人、清华经管预录取29人、人大商学院预录取42人,各校录取人数业内排名第一。想要咨询MBA添加助教老师微信(15810437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