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060-985
博雅汇MBA:读书是一场修行
首页 > 资讯 > 博雅汇MBA:读书是一场修行> 正文
博雅汇MBA:读书是一场修行
时间: 2022-04-13 14:37:41
来源: 博雅汇MBA
浏览量: 802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涌现出大批优秀的企业家和高层职业经理人。他们或已功成名就,但找不到持续领先的新动能;或锐意创新,渴望加速成长;或发展渐遇瓶颈,急寻转型方向。

 

他们做出了人生重要的选择:从商界回到校园,到大师身边聆教,与不同行业的菁英交流经验、思想。

 

曾经的久战沙场,让他们底气十足,果决担当;

而攻读EMBA,实现全球视野、思维能力、理论素养的提升,则让他们如虎添翼,在毕业后或转型升级,或开辟新局,母校在精神和智慧上赋予了他们厚度和力量!


“你是强者,愈战愈勇;

你是智者,笑面人生。

你身体力行,用坚毅步履丈量脚下的土地。

你的每一步成长,都掷地有声。

 

这是北大国发院E20班在第十六届商学院戈壁挑战赛分享会上对A队队员杨立贺同学的颁奖词。在同学心中,他是 “戈壁行者”,在茫茫戈壁滩上奔跑、修行;在无数次血与火的历练中,重新找到自我、塑造自我、超越自我。

 

一个电影人的北大梦

 

杨立贺是一个电影人。就在2020年,由他参与主创的动画电影《直立象传说》入围奥斯卡“最长动画片奖”。这部充满哲理、感人至深的中外合拍影片,之前也曾斩获多项国际电影节奖项,获得了艺术界的广泛认可。

 

杨立贺用他在中影多年的坚守诠释了对这份事业的热爱。电影是一门综合的艺术,既需要创作者有一定的管理水平,又需要对中国文化、世界文化有深入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为了在动画电影创作的路上走得更远,杨立贺拾起了儿时的北大梦——从2020年秋天开始,每次上课,他都风尘仆仆地从怀柔中国影都赶到燕园的北大国发院课堂,在如画般的朗润园继续勾勒自己的电影梦。

在奔跑中修行

 

北大的课堂从来就不只是燕园,不止是北京。北大国发院EMBA项目的特色现地教学会把同学们带到更广阔的课堂,那是山东孟良崮的硝烟战场,那是毛主席“用兵真如神”的赤水河畔,那是湖南长沙千年一脉的岳麓书院。但这些现地的教学、思考,似乎仍不能让追寻内心梦想的北大国发院EMBA同学“解渴”——他们要追随前人的脚步去往千年敦煌,到戈壁滩上成为一个真正修行的人。

 

杨立贺来北大国发院读书,希望有更多“天然”的机会与同学们融合在一起。跑步是一个很好的方式。所以,在戈16的启动会上,他跑到台上“认了师父”,当着所有老师和同学的面立下了Flag——参加戈赛A队,而这意味着从100多次艰苦训练中脱颖而出,意味着顶着烈日、迎着风沙,在高原上4天3夜奔袭121公里,意味着与团队的同伴一起克服所有心理和生理上的挑战。

 

“跑步是一个团队在战斗,每一位队员对团队的需要,正如我们莘莘学子对国发院的需要一样,国发院给我们知识方向,团队给我们勇气力量。同呼吸、同节奏,一起面对严寒酷暑,初心未改,发心未变。无边瑟瑟风沙,身处茫茫戈壁,心中装着姐妹兄弟,一起攀爬戈壁清泉,逆流而上,为国发齐出发,为朗润共命运,享受身体极限,撕心裂肺,但内心强大,使命召唤。


在戈壁的烈日下,迷离的眼神流露着坚毅,整齐的步伐散发着自信,坦荡有力的心跳声,鼓励着我们迈出坚定的每一步,拼搏的感动直抵心灵,前进的动力斗志昂扬,迸发出无穷无尽的力量。

 

在杨立贺心中,跑步就是修行。“跑步的道理和企业经营非常相似。比如跑之前,我们要考虑如何思想统一,战术如何规划到位,困难如何解决,跑的过程中该如何帮助别人,在训练中如何做好时间管理,做好时间的领跑者,做好学习、生活、工作互相促进,把有效的时间合理分配到高效的训练上,科学的分解任务目标,把每次训练计划合理分配到每一公里上。

 

我们尝试把跑步的领悟融入到生活中,体会到主动承担的价值,更好的关心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把跑步的收获运用到工作中,意识到合作共生的力量,更好的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


杨立贺很享受跑步的过程。“跑步是快乐的,珍惜享受每次在路上,我们一起跑出健康、跑出自信、跑出胸怀,感受自己身体的变化,感受身体疲惫、肌肉酸痛,内心愉悦、眼角湿润,感受潜移默化的融入团队,感动团队每个人对彼此的付出。

 

跑得可以不快,但不可以不帅;

跑得可以不瘦,但不可以没有节奏;

跑得可以不顾一切,但一定要坚持不懈。

 

这是一个跑者乐观韧性的心态,戈壁没有奇迹,只有平时的积累,只有足够努力,才能跑得毫不费力。

 

121公里,最难是坚持。但是他从来没有放弃过,更没有放弃对目标的坚守、对团队的承诺,他坚定地为“北大国发、勇者无畏”的精神而不懈努力;“一开始,我也遇到过瓶颈,当身体机能到达极限时,内心必须做出选择,是不甘心地放下沉重的压力,还是跑出成绩让我们的团队更有信心?每次我们都有一个统一答案,决不能让放弃成为一种习惯;要让坚持向前的拼搏精神成为融入我们血液的文化 。”

 

在跑步习惯的养成背后,是杨立贺对规律的认识和重视。

 

“做好任何一件事,首先要选择相信。相信队友,同时成为队友相信的人。跑步,要相信专业的教练,要相信跑步背后的逻辑、规律,比如按照教练的指导去饮食、休息,并在跑步的过程中灵活运用一些技巧,找到自己最‘经济’的解决方案,让每天‘稀缺’的体能发挥更大价值”。

 

带着这些“修行心得”,杨立贺在赛前最后一次训练中与队友相互鼓励,思考教练传授的动作要领,身体放松,集中注意力,最终与队友相互扶持顽强抵达终点,达到心与心相通,为比赛增加自信的力量;

 

“在跑道上,有时候只是给别人一点点帮助,就可以有很大的价值。上坡的时候,我只是用手指顶了一下队友的后腰,就给了对方莫大的力量,让她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刻。”

 

5月的玄奘之路上,杨立贺一天比一天状态好,他享受与队友“背靠背,为自己跑,更为大家跑”、彼此信任、彼此依靠的感觉。

 

在大师身边修行

 

杨立贺不仅在“受虐”般的亲身体验中修行,更是在国发院的老师身边修行。

 

“国发院的老师和我以前遇到的不同。他们都特别善于把复杂的道理直白地讲出来,让我们很容易接受、吸收;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还融入了每个老师自身的经历,让我们觉得大师不再是高高在上,而是和我们一起思考、体验着这个丰富而多元的世界”。

 

提起园子里这些老师,杨立贺眼中有一种特别的敬畏与崇拜。

 

“我们的院长姚洋老师,一方面敢于直言当前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又能着眼经济发展的趋势,给出改进问题的药方,以推动国家进步为己任”;

 

“胡大源老师同样令人感动。一开始,面对复杂的统计概念和公式,我们难免有点儿烦躁;但胡老师在课上又是抽奖,又是掷骰子,化枯燥为津津有味,让我们在快乐中掌握到了商务统计的精髓”;

 

“在《四渡赤水——困境中的领导与决策》课程中,胡老师、宫老师夜里十一点多还在一组一组地指导我们,手把手地教我如何把要讲的内容讲出亮点来,如何做好对比。他们的那份认真,那殷切的眼神,让我们深深体会到选修这门课的意义”。

 

杨立贺是善于感悟、潜心修行的人。虽然来到北大国发院EMBA课堂学的是商业管理和经世济民之道,但他往往能把课堂之所学引申到人生当中。

 

“张黎老师的营销课一直在强调,要想办法让客户真正接受你的营销,而不是生硬地传递产品的内涵与理念。这和人与人相处是同样的道理。我们怎么让别人真正接受自己?而不是依靠组织强加的权力?怎么真正发挥个人的影响力?”

 

“杨壮老师一直在强调调整自己的心态,去适应环境,而这首先要做好自我认知。我们每个人都把自己做好了,大家都好了”。

 

最让杨立贺感受到北大学人风骨的是林毅夫老师。在北大国发院EMBA举办的“国家发展系列讲座”课上,林毅夫老师在对经济形势的娓娓道来中,引导这里的学生关注事物的本质。

 

“老师一生的经历就是教材。他们攒了满腹的学问,无私地把对社会、对经济的思考传递给我们。亲临林老师的演讲现场,他那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传道授业的精神,一下子就感染了我们。”

 

修行是一条永无休止的路

 

杨立贺喜欢在121公里的跑步中修行、成长,也喜欢在朗润园听老师们高屋建瓴的洞见来完善自身。更令他开心的是,五岁的儿子看到爸爸获得了一个又一个奖牌,自己也在幼儿园努力表现,为获得奖状而自豪;看到爸爸一到周末就去上课,儿子上网课也更主动了。杨立贺在读书、跑步、修行中,把这份人生的激情与力量传递给了下一代。

 

从北大再回到工作岗位上,杨立贺对国际合作、文化交流有了崭新的认识。以前,他更希望从中外合作中学习西方科学的管理、先进的技术,而现在,他更关注的是如何将中国的文化更好地向外传播。在与外方合作的过程中,他开始和外方深度沟通,想办法让对方理解在中国文化语境下某部动画电影的情节和逻辑该如何发展,力图通过动画电影这一载体来让世界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的内核。


杨立贺和他的北大国发院EMBA同学一起,或围坐回廊谈古论今,或在致福轩教室里切磋学问。

 

他们一起,边奔跑、边聆听、边修行。

 

博雅汇MBA,专注于北清人等顶级名校MBA提前面试申请,拥有9年的辅导经验,帮助上千人成功拿到清北人复交等名校预录取资格。


20—21申请季,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博雅汇的学员共拿下528个名校offer。辅导的264名学员中,面试综合通过率达到90.15%。其中,MBA项目北大预录取51人、清华经管预录取29人、人大商学院预录取42人,各校录取人数业内排名第一。想要咨询MBA添加助教老师微信(15810437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