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060-985
博雅汇MBA:求学国发,只因我心“朗润”
首页 > 资讯 > 博雅汇MBA:求学国发,只因我心“朗润” > 正文
博雅汇MBA:求学国发,只因我心“朗润”
时间: 2022-04-12 14:29:15
来源: 博雅汇MBA
浏览量: 792

他们或青春洋溢,或老成持重;或激情昂扬,或低调内敛。无论是训练有素的职业经理人,还是驰骋商场的企业家,都怀揣梦想,来北大续写人生的传奇。

 

他们因何与朗润结缘?自身的努力、老师的加持,能否让他们走得更远?

 

许春晖:在朗润园中沐浴“春晖”

 

茫茫的戈壁滩上,许春晖扛起大旗,快步走在第四组同学的最前面。漫漫风沙,席卷而来,“风如刀面如割”,大旗随风飞扬,许春晖也思绪万千...

 

“春晖”这个名字来自孟郊的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家人期望他能对周围的人抱一颗感恩之心。

 

如今供职于台湾一家著名的IT企业,负责大中华区的运营事务,许春晖事业有成,但内心更多的却是对团队的“感恩”。在浮躁的今天,当“跳槽”成为年轻人不断寻找机遇的代名词时,许春晖与公司其他核心高管组成的团队却并肩作战了小二十年。追寻个中“奥秘”,许春晖认为首先是因为彼此多年共事、合作愉快;其次,是因为公司增长还比较快,大家对公司的发展方向、战略都很认同。但发展到今天,一方面许春晖开始给公司做减法,而不是一味增长;另一方面,遇到的瓶颈该如何解决?哪里才有新的思路?可以突破现有的框框?

 

这时,一个朋友向他推荐了北大国发院的EMBA项目。看到这里强大的师资和完整的课程体系、国家智库的优势,许春晖希望能在两年的学习中找到企业下一步发展的方向。

 

不止如此,他想的更多——“我想通过读书,看看人类文明史几千年是如何过来的。”

 

在正式入学之前,他就开始耐着性子读起了《资治通鉴》,也在线上论坛中跟随北大国发院杨壮老师、宫玉振老师研读“中西领导力”,以中西比较的视角审视自己作为领导者的“得与失”;走上“河西走廊戈壁行”的旅程,他置身古瓜州所在地锁阳城亲身体会唐王朝的战略意图,悬想敦煌千年文明的兴衰往事。

 

新学期悄然拉开了帷幕。想沉下心来、拒绝碎片阅读的许春晖,就沐浴在朗润园的秋色中,让银杏叶的金黄渲染出不一样的春晖。


谢赟:在“大数据”海域里乘风破浪

 

数据化时代,对技术男就是“最好的时代”,多少IT男儿在创业的海域里乘风破浪。毕业于哈工大的谢赟就是这样一个多次创业者。从2003年第一次创业,到2009年第二次创业,再到2011年第三次创业,他抓住了数据的存储、安全、价值的不同机遇,终至大数据的业务创新领域再领风骚。

 

随着整个大数据行业在中国的突飞猛进,谢赟开始探索如何让“数据”这一生产要素在更多的领域发挥价值,帮助行业的数据化表达。2016年,因循“每个男人心中都有个福尔摩斯”的召唤,参与“贵阳花溪连环杀人案”,谢赟带领他的团队利用大数据手段,通过建立有效算法模型,在几百亿数据中帮助公安缩小侦查范围,最后协助公安部门成功破案。2020年,突发的疫情让数据有了更大的用武之地,谢赟公司不仅帮助上海完成“随申码”的每日亮码支持,还开发了AI疫情预测分析平台,最终得到上海市抗疫先进集体称号。

 

这样的工作给谢赟带来的幸福感溢于言表,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无论是在电视台、政府委办局、公检法司单位、高职高教学校、证券基金公司和大型商业企业,都践行着“让数据更具价值”的使命,帮助客户实现业务创新。

 

“我们做大数据是有一套方法论的,比如我们会按照‘问题在哪里——数据在哪里——解决方法在哪里’这样的思考逻辑来提供开展大数据服务。”

 

除了是公司的创始人和掌舵者,谢赟名片上还有个特别的职位——“首席幸福官”。超越了对员工满意度的追求,幸福是奋斗来的,更能激活个体。谢赟在他的企业中更关注员工的幸福导向的个体激活。而要提升员工的幸福感,“极速增长”就必不可少,谢赟认为企业每天要问自己的问题就是——增长从哪儿来?

 

面对这一问题,谢赟希望从实践回归到理论,扩展自己在经济、人文等方面的知识,打开思维的边界,找到那些“增长空间”。

 

工作地上海有好几所优秀的商学院,谢赟为何要千里迢迢北上读书?

 

“大学的底蕴、魅力,更在于它的历史。北大就是这样一所有着深厚历史积淀的学校;未来,我还有个当老师的梦想。所以,在一位恩师的建议下,我就选择了有研究机构支撑的国发院。”

 

“来到朗润园,我有三个愿望:与大师对话,让大学大师的智慧给予我更多知识和道理;与优秀同行,和同学们共同成长,一起走向不确定性的未来;与自我相处,让自己在优美的大学校园中能够得以更深度的思考,以所学提升自己所能。当然我也会把自己在大数据行业的心得毫无保留的分享给大家,甚至期待跨界的合作共生。”

 

今天,为了提升自己的“概念化能力”,谢赟每每有所思就提炼成简洁的短句,在朋友圈“金句频出”:

 

——“知识体系是棵大树,根系基于价值观,躯干依赖科学观,枝叶来自实践观。”

 

——“每一个向前的阻碍都值得兴奋。一方面这是路途突破的契机,另一方面为此而做的蓄力是成长加速器。”

 

从上海到北京。

从北京到上海。

 

未来两年,让一张张车票和机票见证谢赟对自己的期待:毕业时要比入学时成绩更好!

 

瞿娜:在舒适圈外看最美风景

 

乍一看,她温婉而年轻。殊不知,她已有近二十年的人力资源管理经验加身,如今在一家有一定规模的药企担任人力资源、企业传播和部分业务相关部门的负责人。

 

疫情的到来,让药企也经历了很多起起伏伏。但这个行业的风风雨雨却给了瞿娜一份坚定,因为她相信这是利国利民的一个行业,能够帮助患者恢复健康让她眼里的工作时刻闪着温暖的光。

 

来到现在这家企业,短短几年内,瞿娜就用自己丰富的经验和行业洞见,大刀阔斧地推进人力工作,使公司的员工流动率大幅降低,员工的满意度和敬业度迅速提升。

 

成绩面前,瞿娜想的更多的却是如何走出舒适圈,如何像北大国发院BiMBA商学院院长陈春花所说的“万物之中,生长最美”,在职场上不断开拓新的领域,不断自我成长。

 

曾经接受过很多西式的教育,也大部分时间供职于外企,瞿娜对西方的管理方式已经有所了解和掌握。但在中国的环境下,她意识到,管理者还必须更深入理解这片土地上的文化和人。

 

“北大让我接受新的挑战,重新发现自我。咱们EMBA一开学就去戈壁,感觉很不一样!我们小组成员在准备过程中相互合作,我发现不同行业、不同年龄的同学都有各自的闪光点”。

 

“北大是个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相信可以弥补我对中国文化、管理模式理解的不足。”

 

从小就来北大燕园玩儿的瞿娜,对这所学校的感情混杂着敬仰、亲切与喜欢。

 

“做人力,但要跳出人力看人力”——这是瞿娜选择就读EMBA学位项目的另一个原因。北大国发院有着系统的商学管理教育体系,这可以帮助她更深入地理解企业的运营,站在战略的高度来看待如何让人力工作更上一层楼。

 

“您每天这么忙,如何挤出时间来学习呢?国发院在学术上非常严谨,课业压力不小哦”。

 

面对这样的提问,瞿娜莞尔一笑,“一方面肯定要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把工作日程排得更满;另一方面,也需要领导和家人的付出、支持。要跳出舒适圈,肯定得付出努力。”

 

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瞿娜,你做好准备了吗?

 

博雅汇MBA,
专注于北清人等顶级名校MBA提前面试申请,拥有9年的辅导经验,帮助上千人成功拿到清北人复交等名校预录取资格。



20—21申请季,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博雅汇的学员共拿下528个名校offer。辅导的264名学员中,面试综合通过率达到90.15%。其中,MBA项目北大预录取51人、清华经管预录取29人、人大商学院预录取42人,各校录取人数业内排名第一。想要咨询MBA添加助教老师微信(15810437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