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060-985
MBA面试宏观经济学问题高分指导,博雅汇MBA
首页 > 资讯 > MBA面试宏观经济学问题高分指导> 正文
MBA面试宏观经济学问题高分指导
时间: 2019-03-26 08:20:54
来源:
浏览量: 1642

 宏观经济学又称总体经济学、大经济学。是微观经济学的对称。宏观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动,以解决失业通货膨胀、经济波动、国际收支等问题,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


宏观经济学面试环节——面试问题1】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主要有哪些?

  【考查方向】考查申请人对宏观经济政策相关基本概念的了解程度。

  【面试指导】宏观经济政策指的是政府有意识、有计划地运用一定的政策工具,调节和控制宏观经济的运行,以达到一定的政策目标。从主要经济发达国家的实践来看,宏观经济政策要达到的目标一般包括充分就业、价格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四项。

  (1)充分就业。

  实现充分就业是各国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充分就业并不是指失业率为零,而是指维持一定水平的失业率,这个失业率称为自然失业率。因此,自然失业的存在与充分就业目标并不矛盾。当然,自然失业率也要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之下,否则是社会所无法承受的。

  (2)价格稳定。

  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第二大目标,这里所说的价格稳定是指一般价格水平,即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也就是说,它既不是指单个商品价格水平的稳定, 也不是指物价总水平的固定不变,而是指物价总水平不出现剧烈的、大幅度的上涨,不出现恶性通货膨胀。因此,经济学家认为,价格稳定与价格总水平的温和上涨 并不矛盾。价格稳定并不是通货膨胀为零,而是维持一种能为社会所接受的低而稳定的通货膨胀率的经济状态。

  (3)经济增长。

  这里,经济增长是指一个特定时期内经济社会所生产的人均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但由于各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以及资源和技术状况不同,经济 增长的速度会有所差别。一般来说,经济处于较低发展阶段的增长率较高,而处于较高发展阶段的增长率会相对较低。因此,经济增长在带来社会经济福利增加的同 时,往往也要付出一定代价,如造成环境污染、社会贫富差距拉大等。所以,经济增长的目的不仅在于提髙人均收入,而且在于解决贫困问题和收入再分配问题,这 在西方发达国家尤为明显。就某一个国家来说,经济增长的目标应该是实现与本国具体情况相符的增长率。

  (4)国际收支平衡。

  国际收支平衡是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目标。所谓国际收支平衡是指既无国际收支赤字、又无国际收支盈余的状态。从长期来看,无论是国 际收支赤字还是盈余都对一国经济有不利影响,会限制和影响其他经济政策目标的实现。具体来说,长期的国际收支盈余是以减少国内消费与投资,从而不利于充分 就业和经济增长为代价的;国际收支赤字要有外汇储备或价款来偿还,外汇储备与借款都是有限的,长期国际收支赤字会导致国内通货膨胀。在国际收支平衡中,贸 易收支的平衡最为重要。


  【宏观经济学面试环节——面试问题2】

  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哪些?

  【考査方向】考查申请人对宏观经济政策相关基本概念的了解程度。

  【面试指导】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三个:法定准备金制度、再贷款(再贴现)和公开市场操作。

  (1)法定准备金制度。

  法定准备金制度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规定。该比率规定一般根据不同存款的种类、金额及银行规模和经营环境 而有所区别,也有部分国家的中央银行采用统一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2)对作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资产种类的限制。一般限定为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在有 些国家,一些高度流动性资产,如库存现金和政府债券等也可以作为法定存款准备金。3)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计提,包括存款余额的确定及缴存基期等。4)法定存 款准备金比率的调整幅度等。

  虽然从理论上讲,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可以成为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的强有力的手段之一,但在实际操作中却从未被作为一个主要的政策工具加以运 用,主要原因是:1)法定存款准备金影响巨大,不适于作为日常的货币政策操作工具。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微小变化就会造成货币供给的巨大波动,同时带有很强 的宣示效应,即向社会公众表明或暗示中央银行的下一步货币政策操作趋向,使公众产生对央行货币政策的预期并采取相应风险或损失规避措施,从而进一步扩大上 述货币政策操作对宏观经济的影响。2)法定存款准备金是存款机构日常业务统计和报表中的一个重要财务指标,频繁地调整势必扰乱存款机构正常的财务计划和管 理,同时也破坏了准备金需求的稳定性和可测性,不利于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操作和对短期利率的控制。正是由于这些原因,目前作为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法定存 款准备金制度主要是作为公开市场操作的辅助手段存在的,它最重要的作用在于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可预测的准备金需求量。

  (2)公开市场操作。

  公开市场操作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卖出二级市场债券(主要是政府债券)用以增加或减少货币供应量的一种货币政策工具。当中央银行认为 金融市场资金短缺,需要扩大货币供应量时就买进债券,投入基础货币;反之,则卖出债券,以回笼货币,收缩信贷规模,减少货币供应量。

  同法定准备金制度、再贷款相比,公开市场操作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1)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可以直接调控商业银行准备金总量,使其符合政策目标的要求。通过临时性准备金的调节还能抵消各种意外因素对银行准备

  金的影响,使其稳定在预期的水平上,以保证货币供应量目标的实现。2)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可以“主动出击”,避免了贴现机制的“被动等 待”,以确保央行货币政策具有超前性。3)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可以对货币供应量进行“微调”,从而避免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震动效应。4)中央银行可以通 过公开市场进行连续性、经常性及试探性的操作,也可以进行逆向操作,以灵活调节货币供应量。

  但是,影响公开市场操作效果的因素也是存在的,如商业周期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等。另外,公开市场操作对准备金的影响也存在着不确定性,例如中央 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从非银行公共机构买入债券,其对准备金的影响就取决于非银行公共机构以何种方式持有这笔款项:如果完全以现金形式持有,则银行准备金总额 不会发生改变;如果以存款形式持有,则会导致银行准备金总额的相应增加,但基础货币的增加都是一样的。这就对中央银行的准备金预测技术和对相关信息的掌握 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再贴现率。

  中央银行调高或调低对商业银行发放再贷款的利率,即再贴现率,以限制或鼓励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再贷款,从而影响商业银行系统的存款准备金,进而 决定货币存量和利率水平,以达到宏观调控的目标。具体来讲,当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时,商业银行的再贷款总额就会减少,从而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就会降低, 进而按照法定准备金率向中央银行缴存的存款准备金减少,根据货币乘数理论,存款准备金的减少将导致货币供应量的成倍减少并使利率水平提高,利率水平的提高 将抑制投资需求,减少总需求,消除通货膨胀,抑制经济过热增长;反之,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将最终导致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和利率水平降低,利率水平的降低将 刺激投资需求,扩大总需求,降低失业率,刺激宏观经济的增长。简而言之,中央银行通过再贷款政策可以间接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宏观经济变量,以达到宏观 调控的目标。


  【宏观经济学面试环节——面试问题3】

  请谈一下你对通货膨胀的理解。

  【考査方向】考查申请人对宏观经济政策相关基本概念的了解程度。

  【面试指导】通货膨胀一般指物价水平在一定时期内持续的普遍上升的过程,或者说是货币价值在一定时期内持续的下降过程。可见,通货膨胀并不是指 某种商品或劳务的价格的上升,而是泛指物价总水平的上升。物价总水平或一般物价水平是指所有商品和劳务交易价格总额的加权平均数。这个加权平均数,就是价 格指数。

  按照通货膨胀形成原因,我们可以将通货膨胀分为:(1)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2)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3)结构性通货膨胀。


  【宏观经济学面试环节——面试问题4】

  请谈一下你对人民币汇率升值的看法。

  请谈谈你对房价的看法,你觉得今年的房价将会如何变化?

  【考査方向】了解面试申请人对社会经济热点问题,尤其是重大宏观经济问题的了解程度,进而了解申请人的知识面。

  【面试指导】在参加MBA面试以前,面试考生应当充分了解近期的重大社会经济热点,可以多读些诸如《经济观察报》、《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经营报》等经济类报纸。在回答此类面试问题时,应当结合相关专业知识(如汇率理论、宏观调控理论等)与自己的理解和分析,同时还应当将相关时事经济问题 与自己的行业、企业发展联系起来加以分析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