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我们讲到,管理类专业硕士面试考官中,均包含本院资深经管学院教授。这些教授来自管理学院不同的研究方向,如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学、金融学、经济学、企业战略和组织行为学等专业。
经管学院教授是管理类专业硕土面试考官的重要成员,他们在面试中通常侧重考查以下几个方面:
1. 考生目前任职企业的基本情况
管理类专业硕士面试中。考官通常要了解考生目前任职的企业背景,包括企业规模、业务范围、业务流程、市场份额、在行业内的地位、未来发展战略等,以便对考生的企业背景有一个客观的认识。
2. 考生的职务和管理背景
经管学院教授对考生的具体职务和管理范围比较感兴趣,一般会深入了解考生所在企业中的职等级别、具体职责、管理权限、业绩考核指标、所在部门在公司整体业务流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和重要性、所在部门在公司未来发展战略中所发挥的作用等。这些内容往往是考官对考生评估的核心和重点。
3.与考官研究方向有关的企业管理实践
前面我们提到了考宫中的经管学院教授来自不同的专业研究方向,在面试中,他们会比较感兴趣问一些与他们研究方向相关的企业管理问题。例如,对于一位负责面试的人力资源管理学教授而言,如果考生是某公司的人事主管,那么他就会对如何在工作中运用人力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如何进行员工薪酬制定和设计、如何进行员工工作绩效考核等加以深入的提问,因为这正是人力资源管理学研究的核心领域。具体而言,人力资源管理学教授会详细询问考生对这些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理解和评价,以及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二) 经管学院教授面试的应答策略
针对担任面试考官的经管学院教授,建议考生把握以下策略:
1. 突出自己的企业管理经验和行业分析能力
担任考官的经管学院教授学术造诣颇深。考生在管理学、市场营销学、企业战略理论等方面不具备优势,但是,在企业管理实践和行业分析方面却可以突显能力,扬长避短。经管学院教授虽然在学术方面具有很高的权威性,但是在企业管理实践和相关行业方面却缺少相关的实践经验。考生由于长期在企业中从事管理工作,对企业的产品竞争策略、主要客户群体特征、行业竞争格局、市场发展战略等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和把握。在面试中,考生列举体现管理能力和管理者综合素质的实际管理案例,突出自己对管理和市场的理解,方能获得面试考官的好评。
2. 突出自己的战略规划能力和对企业发展战略的把握
战略规划能力和对企业发展战略的把握是经管学院评价考生管理潜质的重要方面,也是评价面试考生管理综合能力的核心指标。在考官眼里,一名颇具管理潜质的考生不仅要对本部门和本职位有较为深入的理解和把握,同时,要对本企业的市场发展战略有足够的了解,对企业管理问题能够从全局战略的高度加以分析和解决。考生只要把握住这几个方面,突显自己的战略规划能力和对企业发展战略的把握,才更容易获得较为理想的面试成绩。
一般来讲,对于一名参加管理类专业硕士面试的考生而言,应当对以下战略问题有足够的把握:
所负责产品的生命周期和行业基本情况;
企业的主要竞争优势;
企业的市场份额和行业竞争情况;
企业的主要劣势和潜在市场风险情况;
企业的产品定价策略;
企业的主要市场发展机会和市场发展战略。
3. 避免在面试中刻意提及管理学相关专业术语
如果在面试中提及面试考官感兴趣的企业管理实践问题并体现出一定的管理深度。对于提高面试分数是有帮助的。但需要注意的是,考生在面试过程中尽量避开一些生僻的管理学术语(如“平衡计分卡”)。因为这些专业术语往往会引发面试考官的一连串提问,而考生受职业背景和教育经历的限制,对这些管理术语的理解程度一般比较有限,很难在一连串的深入考查中从学术的角度给出令面试考官满意的答复。另一方面,即使考生对相关管理学问题有过深入的钻研和准备,但是面对教授几十年的学术造诣,他们在学术领域占有绝对优势的地位:考生针对学术问题的回答也很难获得正面的评价。因此,考生在面试考场上将面试话题引到较为专业的管理学学术问题上通常不是明智的选择,应侧重突出自己的管理实践能力和对行业(市场)的把握,从而在面试中占据主动地位。
4. 在面试中体现出对学院教授的尊敬
从管理类专业硕士面试的实际情况看,面试中对考官的态度往往也对最终面试成绩有一定影响,经管学院教授在管理学、营销学、企业战略等诸多学科领域有很深的学术造诣,在面试中,考生对这类考官表示出一定的尊敬,往往会博得考官的好感,对获得理想的面试成绩有一定帮助。但是,尊重并不意味着一味奉迎,尤其是对一些陷阱性问题,不要因为考官提出的一些观点就轻易放弃自己的想法和思路,造成面试的重大失分。面试考生要在尊重考宫的前提下,勇于坚持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想法,真诚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