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060-985
北大MBA:2021,做一个重塑者
首页 > 资讯 > 北大MBA:2021,做一个重塑者 > 正文
北大MBA:2021,做一个重塑者
时间: 2022-01-25 03:02:34
来源: 博雅汇MBA
浏览量: 933

题记:2021年3月11日晚,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举办MBA线上活动,北京大学王宽诚讲席教授、国发院BiMBA商学院院长陈春花教授做新学期寄语,主题为“2021,做一个重塑者”。

 

每年开学都会遇到同样的问题:如何能够重新整理再重新出发。无论是对于同学还是老师,过去的2020年都是非常特殊的年份,2021年我们要从怎样的角度夯实自己的成长并找寻新的可能性?我在2021年开年时,写过一篇面对新年如何调整自己心态的文章,题为《相信生活,敬畏责任,重塑自我》,提出的角度是做一个重塑者。

  

关注内心的成长


2020年带来的变化和冲击直到今天依然延续。2020年注定是在人类历史上被标记的特殊时期。在线工作、在线生活、限制出行……此前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都在2020年被迫调整或停顿。

 

人们在这样特殊的年份开始思考自己到底为什么活着。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人都经历了冲击,感受到焦虑、不安、郁闷甚至痛苦、愤怒。而这正需要人们反思过去的生活方式、习惯以及发展模式是否存在问题。

 

在人类历史中,1800年被德国学者斯宾格勒认为是“西方生存的分水岭”。他将技术是否进入现代社会作为划分标准。按照这个逻辑,2020年可以称为“人类生存的分水岭”。

 

借助科技的力量,人类在快速发展、不断追求挑战和创新、寻求胜利,并不断突破既有的成绩,建立新的可能性。在这样的过程中,人们用自己的进步模式和逻辑在推进自己跟世界的关系。但是当病毒要求人们停下、改变生活节奏和方式,甚至发展方式时,人们反而发现了曾被忽略的内心平静,需要思考自己对生活和自然的认知以及关系。

 

2019年,我在暑假去了土耳其和希腊,我的任务是思考人类刚刚启蒙之时,先贤们为什么思考非常本质的问题。比如,人是什么?世界是什么?我在追溯的过程中,内心受到很大震动。我发现那时的人们非常关心内心的循环成长。歌德笔下的浮士德,他在求而不得世俗所有的快乐之后回归到希腊人的土地,回到内心的丰富和平静当中。而2020年对所有人来说,是回归本真的时刻——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生活,什么是真正的敬畏,什么是真正的心灵丰富。

 

追寻人生的意义


按照上述方向去思考的时候,就要回答“人为什么要活着”这个看似宽泛,但现在对于学校和学习很值得讨论的话题。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知道得越多,就越丧失自我。因为人们在这个过程中,特别关注外部的变化、评价和对比,在意得失,并不关注自我。但如果我们能够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为什么活着、活着的意义,怎样创造生活的意义,更关注内心的成长和丰富时,可能不会再特别在意外部的评价和对比,也会就此确定自我。

 

借此理解我们的学位、学习以及教育的意义,我们需要锻炼自己怎样的能力、培养自己怎样的状态。同学们在学完课程拿到成绩和证书时,更重要的是学习到让自己内心丰富的方法,并能真正理解自己跟外部、变化以及成长的关系。

 

安东尼·克龙曼在《教育的终结:大学何以放弃了对人生意义的追求》一书中,追问我们何以放弃了对人生意义的追求。科技带来物质的丰富和财富快速增长,能够用在线授课的方式完成超越物理距离的相聚。但这种强大的力量也带来新的问题:“科学创造了它无力填补的一个空洞,是引起当代人烦恼和渴望的原因。”这个问题需要人自己解决,用内在心智的成长找到答案。如果真正要让自己能够接受变化,能够通过学习有所长进,你要做的并不只是知识的成长,还要有内心力量的成长,还需要能够很好地处理你跟外部世界和自己内在成长之间的关系。如果不能解决这个问题,不知道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到底是什么,那么你就会感觉到烦恼和焦虑层出不穷。

 

爱因斯坦在《我的世界观》中贯穿始终探讨人与他人、人与世界、人与自然宇宙的关系。我在疫情期间又重读这本书。爱因斯坦反复强调,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和工作其实都跟他人息息相关,“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别人(包括活着的人和死去的人)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份量来报偿我所领受了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的东西。”

 

每个人都不是孤立于世界的。在疫情期间,2020年初逆行的医务工作者,以及每个人的自我约束,大家都按照防控要求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正是每一个人的努力,才让中国在全球疫情之下最早让疫情得到控制、恢复生产生活的大国。

 

我选的这两本书都在告诉大家,要关注自身跟外界的变化,以及自己内心的定力。我们讨论的组织管理研究是从工业革命开始,因为有技术和机器的出现,才必须将人跟机器组合,即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此后出现流水线,以及大量生产和高速增长财富的技术。从工业革命开始到现在的一两百年内,无论身处哪个行业、哪个地区,人们借助于技术和机器形成的大规模生产的组织体系,构建了繁荣的社会和更好的生活。

 

人们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技术的强大,同时也让人们感受到胁迫,更大的不确定性和未知。疫情来临之后,人类从自信转入迷茫,需要调整自己对很多问题的看法。因此,人们不能按照既往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系来理解今天的一切,也不能以单一视角去理解外部的所有变化。

 

理查德·德威特在《世界观》中写道:“从今以后,我们可能再也无法用一个方便的隐喻来总结自己所居住的世界了。”以往我们习惯用“冬去春来”比喻季节的更替,但在2020年,因为疫情,“春天”在国内六月才到来,从全球范围来看,“春天”经历了一整年才“到达”。这些简单的隐喻不能再被这样使用。

 

在理解数字化和工业化的问题上,工业时代人们的叙事方法可以从历史到现在,再到未来。但在数字时代,我们无法再用同样的叙事方式,更像是在玩游戏,每个人有不同的角色,参与不同的游戏,在不同的格局和状态下担当不同的角色,努力将游戏进行下去,或者在游戏当中寻求自己的意义和价值。这里既没有历史,也有可能没有将来,所有的概念都是当下,以更快的速度进行变化。我们需要换一种方式看待世界、自己和变化。

 

这是一个令人沮丧的时间点吗?不完全是。在疫情的冲击压力之下,工作、学习和生活习惯的变化中,我能不能寻求更大的收获,尽可能地成长和坚定内心的笃定?这是一个可以更好理解多样性和基本环境的契机。在平日的喧嚣之中,面临众多的挑战和机会,人们不太可能唤醒自己的内心。当人“被迫”可以安静时,反而能够启动内心。

 

重塑是根本性选择

 

在新学年和新学期,重新塑造,尤其是重塑自我,应该是一个根本的选择。我们为何要重新塑造自己?有如下几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信念需要重塑。我们一定要相信人最质朴、最真实、最具有普遍意义的并不是某一场胜利,而是生生不息、持续生活。如果世上有真正的幸运,那便是相信真实生活的美好。

 

过去很长时间人们憧憬胜利、渴望竞争取胜,是因为技术带来无限想象的空间,让一切都有可能。当人们回归自身之时,会意识到这些都不重要,要相信生活的纯粹。在遇到阻碍、挑战,甚至失败时,这种信念可以告诉自己:“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在继续生活”。

 

第二个原因是重塑价值。很多时候人们会认为,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是强有力的。但事实上,人真正能够呈现价值的是承担起责任。2020年的武汉和武汉人民、医务工作者、新冠疫苗的研发人员等都值得我们特别尊敬和感恩。同时,在居家抗疫时,快递小哥以及社区工作人员等坚守岗位,克服困难提供人们的日常需要。他们之所以能够做到,也是因为重视自身的责任。人类之所以可以代代相传,并不是因为哪些人或者某些技术特别强大,而是人们敬畏和关注责任。如果一个人能承担自己的责任、做好自己的角色,贡献自己的价值,那他就拥有了持续发展的可能性。

 

第三个原因,用共生理解生存。我近几年一直持续进行共生模式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我从人类学、生物学、生命科学、健康医学的角度得到启示。人类在万千物种中得以存在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人类自己多么强大,而是因为人类能够跟万千物种关联和共生。历史学中有一句话,“生物学给历史最重要的教训,第一条就是生存基于竞争,但竞争的基础方法是合作。”

 

最后一点是重塑自我。我们之所以要持续学习,很大程度上是让自己不断地成长和发展。学习是不是反人性?人类几千年选择用学习和教育进行成长,这说明学习并不反人性,心智的开放源于学习。人们之所以觉得学习很困难,是因为学习会遇见自己的不足,需要自己挑战和穿越极限、扩充视野和能力,这个过程本身比较痛苦。只有持续学习、不断约束自己,才能真正理解自己的成长过程,体会生命的美好。当我们要做一个重塑者时,自我约束和持续学习非常重要。

 

一位作家说得好:“你若澄澈,世界就干净;你若简单,世界就难以复杂。”如果能够正向理解所遇到的困难,你就会发现这也是一种可以帮助自己学习的方法。这种改变会带给你另外完全不同的收获,了解自己和世界的关系。人其实是透过镜子中投射出来的反应,在镜子中看到真实的自己。所有对于外部变化的投射和投影,其实是本身内在的呈现。技术改变了一切,但我们必须回归内心的力量,让内心更加丰富、更有成长性。

 

我们对2021年更有信心,经历过2020年的疫情洗礼,我们会知道自己的内心力量,超越自我的狭隘和技术的中性,重新回归人性的光辉。我们可以在质朴和平实的生活中窥见美好,并由此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德鲁克说:“预见未来最好的方式就是去创造未来”。让我们一起将2021年变得更美好,做一个重塑者,重塑自我、重塑世界的美好!











博雅汇MBA,专注于北清人等顶级名校MBA提前面试申请,拥有9年的辅导经验,帮助上千人成功拿到清北人复交等名校预录取资格。


20—21申请季,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博雅汇的学员共拿下528个名校offer。辅导的264名学员中,面试综合通过率达到90.15%。其中,MBA项目北大预录取51人、清华经管预录取29人、人大商学院预录取42人,各校录取人数业内排名第一。想要咨询MBA添加助教老师微信(15810437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