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6月,弥漫着毕业分别的气息,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商学院也迎来了2016届MBA毕业生毕业的季节。 从社会回到学校,需要的不仅仅是一腔热情的勇气,更要坚韧的意志。他们怀揣梦想,重回校园,开始寻梦之旅。他们在BiMBA再次沉淀、成长,MBA为他们今后的人生和职业道路打下更为扎实的基础。 两年的学习生活忙碌而充实,体验过辉煌,拥有过幸福,也留下过遗憾,品尝过苦涩。 分离的时刻近在咫尺。 仅以三篇去年毕业的MBA同学的毕业感言,纪念一起拼搏努力的岁月。毕业季,青春不散场。 ——Nicole 在同学们都纷纷感言毕业太匆匆的时候,我做了个决定,再多看一年朗润花开。 今年初辞了工作,生活节奏慢下来,心态也变得从容,不想囫囵拼过几个没修完的学分,更期待明年此时,我还能在这清雅的园子里学习、感悟、成长。 只是,我亲爱的同学们,没有了现在这样每周末的约会,你会像我一样感到失落么? 两年的BiMBA时光倏然而逝,还没来得及读那么多门课的原版课本,还没来得及参加每一次的讲座聚会比赛,还没来得及跟每一位同学好好聊聊天,怎么就快散场了呢?! 这两年,我们互相搀扶着攻下了一门门硬课,彼此激发出心底的梦想和身体的潜能,一起筑梦成真,各出奇谋又万众一心地为班级争得了一次次喝彩,那些共同挥洒的汗水泪水,那些酒后放下心防的真情流露和温暖拥抱……这两年,我们在课堂上赛场上琴弦上酒桌上并肩成长,在万能的微信群里24/7交流各种学习的、赚钱的、八卦的、无底线的信息……这一切,成就了我们坚实的革命友谊。 更难得的是,我们陪伴彼此经历了这两年的人生里程。 有人结婚、有人分手,有人打拼、有人流浪,有人高升迁、有人遇裁员,有人白手起家、有人停业转型,有人初为父母、有人痛失至亲……每个人都自信而坚强地面对高潮低谷,分享快乐,扛过苦痛,从阅历中收获力量和智慧,再毫不藏私地鼓舞着扶助着身边的人。我,何其有幸,恰好出现在你们身边,就这样默默学习着大家的人生智慧,就这样被惠泽,一生受益。 写到这儿,就开始被各位深藏不露的专业写手出品的动人美文不断冲击。海艳的好记性和白描式细节记述duang地敲打了我:原来最打动人的是细节,而记性不好的我却只会写总结!于是,不得不撂笔反省,谁知越来越忐忑,读到小夭的感性文字、李昕的单口神侃、笪博士的巨著、刘洋的快板、Mimi的秋裤与Sara的丝袜不得不说的故事、Lucy的励志心路剖白……特别是读到Jason这个打篮球的音乐流氓写文章居然跟说英语一样轻松地道,我基本想要掩面弃文了,可又舍不得放不下跟大家被印在一本册子中的机会,在Samuel的最后通牒下终于再次起笔,我就继续总结总结吧。 之前读摄影研究生课程的时候,老师说你们要利用这两年的时间积累作品,为找到下一个更好的工作机会做准备。读BiMBA这两年,我三心两意地顾着工作顾着家,倒真没积累下拿得出手的作品。然而,经历过始终会有沉淀,最大的收获就是更好地反思了自己的过往,尝试新思维,为未来明确了方向。 老实说,当初申请BiMBA完全是临时起意。那时候我生完孩子两个月,女儿30周早产,一直住在医院NICU没回过家,做了开腹手术情况还不明朗,不知道她到底能不能像正常的孩子一样健康长大。我们做了最坏的打算,万一她有脑瘫之类的后遗症,我一定会陪着她做复健治疗,那样的话就无法继续公关公司的工作,事业何去何从不清楚,干脆读个书充电思考一下,也算是缓冲。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我在社交上比较被动,一开始往往用保持距离来掩饰手足无措,第一步都是要别人主动靠近才有机会成为朋友,所以真的特别感谢各位好朋友,谢谢你们不嫌弃我的看似高冷,热情地邀我入群、吃饭、party、拼车、唱歌……带我一起玩一起发光,给我这么温暖美好的经历。 说回读书的收获,Operations Management和Decision Making 可能是最难最硬的两门课了,大家都被虐得刻骨铭心,我也不例外,但却痛并快乐着。以前的公关传播工作基本应用不到这种量化计算的管理科学,决策数据也几乎为零,管理决策多依赖个人团队经验和战略思考的判断,或墨守成规或齐拍脑袋决定的。这两门课让我看到另一种管理以及不同行业的运营逻辑,从原来的传播领域跳出来,站在更高的管理视角看应用传播的实业主体可能遇到的决策挑战。 最有趣的是在最后的Management Integration模拟公司运营中,我居然第一次充当了“厂长”的角色,负责安排机器和工人排班以保证产能最大化,同时学着看生产报表调整工人招聘培训、产品质量控制等计划,更直观地体验了定量分析管理的意义。尽管课程中只能学到皮毛,我已然受益匪浅,至少能懂得欣赏精通这类管理的人才,并具备了和他们有效沟通合作的能力。 记得MOB课上发的一份刊登在Harvard Business Review上的文章“How will you measure your life?”里有这么一段话: “Our careers provide the most concrete evidence that we’re moving forward. … In contrast, investing time and energy in your relationship with your spouse and children typically doesn’t offer that same immediate sense of achievement. … people allocating fewer and fewer resources to the things they would have once said mattered most. 当时一读到颇有点振聋发聩的感觉!说难听点,自己之前打着实现自我价值旗号的工作狂状态,不过是急功近利的虚荣表现罢了。不再纠结于一份体面的工作带来的繁荣景象,我有了更多自由规划自己的生活旅程:这几年的重心是家庭、健康和自我管理。 这才明白老祖宗早已参透这大智慧,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如今顿悟践行也正当时,只要怀着一颗敢想敢做的心,青春就不会老。 原以为读BiMBA就是周末和一群西装革履的白骨精们讨论各种商业案例,没想到还要晚上加班攀着大腿补课学概率、学做账、学排产、学建模、学算投资收益率;也没想到13级在职MBA这群看似低调的70后80后简直把朗润园变成了北大艺苑,弹吉他打鼓拉手风琴、品酒品茶动不动挥毫写出一本字帖来;更没想到两年没有周末睡不了懒觉的日子是那么艰苦而快乐,那么转瞬即逝,那么让人不愿离去。 最后,要藉此机会感谢亲爱的老公这两年给我的支持和自由,陪伴我学习、辅导我功课,听我诉说求学的感悟,鼓励我安排时间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当众秀个恩爱:“虽然我还是不太会读复杂的财报,也没能学好投资理财,但我有信心有能力在你需要支持和自由的时候,让你像我如今一样无忧无虑。”
后来,孩子出院回家,我也参加了BiMBA的入学考试、开学典礼…… 对那一段周末的记忆就是上课特费劲地尝试理解老师讲的数学统计概念,下课匆匆忙忙躲进车里泵奶。(我对北大各个角落的认识其实是从找地方泵奶开始的,博雅酒店康体中心的洗手间、理教地下停车场、朗润园某办公室……公开私密照一张以作纪念,于2013年8月24日开学典礼当日摄于博雅酒店)
新鲜有挑战的课程把我从学习做妈妈的手忙脚乱中暂时解放出来,又放进学习统计概率解题作业考试的紧张中去。多亏第一个学习小组把我和DQ、Sabrina、阿屠和黄忠分在了一起,正是因为他们的认真、投入和友好,让我的BiMBA求知之旅定下了积极向上、绝不糊弄的基调。
相比之下,Managing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和Leadership课程可真不算是硬课,但却给了我特别大的触动,正是藉着这两门课,我开始比较系统地思考自己究竟能做什么、适合做什么、想做什么。带着这些问题去观察比对同学们这两年的精彩表现,我发现自己算是一个称职的职业经理人,但还不具备出色领导者的激情和影响力。这有性格和才能的原因,也需要找到一个让自己充满干劲儿的梦想让我迸发出激情,而我原来的工作已经不能再让我有那样的冲动了。尝试过自己主导做点什么,想过筹划个小健康果汁店练练手,甚至弄个生态小农场,用学到的财务知识简单算了算,跟不同环节的合作商谈了谈,发现创业无论大小成事均不易, 如果不是真爱,是无法全身心投入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若只是为了赚钱,对于我来说,还真不如做高级经理人更稳赚不赔。但工作了十几年,事业已经不能只跟赚钱划等号了,有了物质基础,我更想沉静下来培养一份匠心,做点小而美的作品让人生更丰盛。
是的,BiMBA不止教会我取舍,还为我的青春注入又一剂满满的活力。来自世界各地的教授们用他们的博学和妙趣横生的讲授让我看到全新的知识王国,来自各行各业的同学们用各自独特的经历和梦想激励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学着用不同的视角看世界,用新的方法分析解决问题,如同学步的孩童蹒跚前行却充满热情,每一个小小的尝试都带来大大的满足感。人生充满了无限可能,又怎么舍得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