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6月,弥漫着毕业分别的气息,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商学院也迎来了2016届MBA毕业生毕业的季节。 从社会回到学校,需要的不仅仅是一腔热情的勇气,更要坚韧的意志。他们怀揣梦想,重回校园,开始寻梦之旅。他们在BiMBA再次沉淀、成长,MBA为他们今后的人生和职业道路打下更为扎实的基础。 两年的学习生活忙碌而充实,体验过辉煌,拥有过幸福,也留下过遗憾,品尝过苦涩。 分离的时刻近在咫尺。 仅以三篇去年毕业的MBA同学的毕业感言,纪念一起拼搏努力的岁月。毕业季,青春不散场。 我毕业了 在过去的八年里,我几乎每天都写一篇文章。可今天此刻,第一次,我无从下笔。脑子里反反复复只有三个词:我来过,爱上了,记住我。 1、我来过 2013年4月,我在家读易卜生的《皮尔金特》,有才、却自己不知道怎么用的皮尔金特。突然间,我感慨万分,心思顿涌,透彻心扉。我有才、我有才的噩魔上身,怎么用、怎么用的诅咒缠绕,逼着我以最快的速度去做个选择。访师问友,是选择的开始。于是,我望着孕期中的爱人,感受着肚子里的儿子,看了看正在攻坚阶段的项目,默念着要在最忙的时候读书的句子,我来到了朗润园。 面试时,在旁边偷偷看着Sara姐那自信专业的笑容,忐忑得等待着在512的面试。等待的时间,我突然开始后悔了。高考接近满分的英语早已成渣,口语风光无限的大学已恍如隔世,无惧无畏的表现已经被沉默深思的习惯掩埋。进门的那刻,我一直在反思。金台多年仿佛活在世外桃源,不知市场,只懂口径;电视荧屏日日新鲜,沉静于案旁,脱离自世界,泊美在小家。但我也开始坚定了,这个与我的职业生涯、生活志趣完全不相关的朗润园,可以成为我看看世界的窗口。 这两年我一直在错过。错过于开学前的拓展训练,错过于开学典礼和商务统计、财务会计,错过于同学们的一次次聚会、一场场活动、一个个故事,错过了读书会、分享会、行业群、补习课、游学课、茶帮、吃货群、亚沙赛、跨年晚会、撕名牌。但同学们,请记得,我来过,真的来过。 我还有两门课就毕业了。我的生活里,从开学起,就有一个时段,去关心班级里的每一个动态,留意班级里的每一个消息,记录班级里的每一个收获。同时,我在角落里经营着我的理想,守护着我的爱情,陪伴着我的孩子,寻找着我的自我。我一直认为,这两年只是一个开始。 虽然一开学就被Vivi的有你更精彩感动,但是我执拗于在成人世界打造童话的生活态度,偏向于自我闭关式的重生体验,希望有一天,一个更好的我能为13级在职MBA的荣耀贡献全力。 2、爱上了 那天,我带着爱人去参加阿屠组织的音乐会,薄暮里的歌声带我回到了青春最开始的时候。在或古老或新潮,或遥远或近期,或嘹亮或低沉的歌曲里,我突然发现。虽然一直若即若离,但我已经爱上了13级在职MBA。 爱上了同学们的精彩。有时与14的同学上课,我总是秉承着我的“多记印象,少谈主见”的座右铭,开心得听他们讲着我们的班长大维和班委们的故事以及对班级里的付出,心里暖暖的。与光华的朋友聊天,我总能在他们身上找到同学们的影子,晓雨和李婷的很勇敢、DQ和鲁蓓的超能力、黄忠和女建新的巨深刻、夏怡和王楠的精致、刘洋和国鹏的亲切,以及和我在苏州凯宾斯基旁边找夜宵的高鹏,一切都觉得棒棒的。与传媒的学姐交流,我总是不厌其烦的讲着我们班办的各种活动,我们同学最近分享的不同观点,尤其是我们班好几个同学参加的亚沙赛,生活里总是美美的。 爱上了心里面的平静。一直觉得商学院是个浮躁的场所,逐利、聒噪、浅薄。但到了朗润园,我却得到了少有的平静。平静,就是在蹩脚的英语演讲时不会害怕错误,就是在OM需要补考时不再担心面子,就是能看得下去一本厚过一本的英文教材,就是能在一个丢弃传统的时代开始坚持传统的凭空喜悦,就是在一堆怪人中间不那么奇怪的自我安慰。爱上这份平静,在朗润园。所以,我开始脱离了线性进步思维,开始找寻人生的厚度;我开始丢掉了浮华虚荣恶习,努力发现远古先民留给我的基因印象。 爱上了老师们的见识。我是冲着汪丁丁来的,我的办公桌上常年摆着行为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和经济思想史讲义,不幸的是他不给我们授课,希望能把庞大经济学体系穿针引线且口灿莲花的丁丁老师能参加我们的毕业典礼,一解相思之苦。我是读着周其仁老师的文章长熟的,他的调查研究作风是我从事数据统计和受众调查的起因,也是我理解中国所有问题的框架。不得不说,周老师的课是我上课最认真的一门,甚至有逆天性提问的冲动。宫玉振老师是我来朗润园最意外的收获。在山东马陵之战的旧址和孟良崮山顶上,我第一次理解了孙子兵法的精髓,全面认识了林彪、粟裕、陈毅等我不了解的一面。在曾国藩的课堂上,我第一次读家书以外的曾国藩,盛时常做衰时想、上场当念下场时已经融入我的灵魂深处。每次宫老师的解读都那么精彩,我俨然已经成为粉丝啦。刘国恩的晚餐是我最值的一次投资,AA吃了个饭,听了那么多故事,受到了那么多的启发。国恩老师是个天才。林毅夫、张维迎、姚洋老师都很精彩,拥趸者众,我就不凑热闹了。妈妈说过,人多的地方少去。 3、记住我 姚洋说,经济学家都有故事。他在中国经济发展课上讲了几个,没讲更多。在杨壮老师的领导力课上,我简略听了很多人的故事。参加过苏州游学,感谢APPLE的周到安排,那一次,她用她的美丽大眼睛望着我,说不熟。我估计很多人都是。所以,在毕业感言的最后一段,请大家记住我,敏于情感,讷于表达的我。 我是山东人。一个小城市,莱州,任志强的老家。顾炎武在给莱州任氏族谱写序时,生动的描绘了我们的特点:为下不乱,在丑不争。当然,任志强除外。我一路考、一路逃,终于在18岁来到北京交通大学,毕业考光华未成,遁入央视。 我的故事很简单,认识我,有两点就够了。 一是脱光。木心说,文学,有本事把衣服脱下来。多少有名的文学,靠服装、古装、时装,琳琅满目,里面要么一句枯骨,要么一堆肥肉。我看文学如此,看人生也是这样。将我解剖,只有一个东西,就是家。每次和人聊爱人,我会眉飞色舞,激动到不行;每次和人聊孩子,我会小鹿乱撞,开心到忘我。他们是我一生的荣耀。其他的,诸如事业,例如娱乐,再者金钱,我兴趣不大。 二是搔痒。我倒不是一个整天闷在家里的年轻糟老头,我也有我的痒点,我的理想。为了他,我三年完成了本科学位,自己停下一年去寻找;为了他,我不再为下面的副处长、处长等官位苦心经营,停下来来到朗润园。我的痒点,就是书,尤其是无用的书。那天儿子撕了我的《传习录》,我第一次对他冲天一怒,他还是瞪着他透亮的小眼睛看着我笑。我突然就在想,书让我用一个小孩子的视角去看世界,简单却快乐。有次朋友约我去挪威,我的回答让他以为我是个钟楼怪人:我还没看过韦格朗、魏尔哈文、科莱特,时机还不成熟。12年我们蜜月本来想去瑞士,我翻出《物理学家》又看了一遍,说还没懂,算了。我对这个世界有着浓郁的好奇,尤其是人的精神世界。不过,在没弄懂之前,我一点也不想出去看看。 个人遭遇时代,有人手舞足蹈,有人直接介入。退开,可以观察。谁投入呢?有的是。 眼看儿子已经快二岁,我在BiMBA的日子也屈指可数了。 眨眼间 忽如梦境 折断了时间 还记得在柏悦酒店第一次看见王燕,我还在等老师在哪儿,半天后才发现对面坐的这么年轻的姑娘就是负责招生的老师;还想着两年前在去胡大源教授大数据讲座的路上因为爱人有临产表现折返,在心中隐隐作痛了很久的那种失落感觉;还怀念爱人在月子中心坐月子、母亲在家生病、我在单位上班三边跑、还抽空去了趟江西出差的日子里,那为没能参加开学的拓展训练而纠结的感觉。 遗憾的是,在BiMBA这两年,就像我在央视看尽了光景,却始终不愿上一线采访一样,我又一次成了看光景的人。 幸运的是, 能在国发院看遍光景, 已是一种荣耀。 关于我们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商学院MBA项目是北京首家中外合作MBA,也是国内最早的全英文授课MBA项目之一,以“国际化程度高”而著称。作为“智库中的商学院”,BiMBA开设全日制MBA、在职MBA项目,师资来自北大及海外二十余所著名商学院。近三年来,全日制MBA班国际学生占总人数20%以上,在职MBA班中近60%同学来自跨国公司,来自国企、民企及创业公司的申请人在增加,以提升自我来应对不确定的经济环境变化和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BiMBA商学院MBA项目多次蝉联《福布斯》杂志中国最佳商学院“最具价值MBA项目”及“投资回报”排名第一位。 毕业生将获得比利时Vlerick商学院颁发的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证书; 2016级MBA入学新生通过全国同等学力考试和论文答辩,可以获得北京大学硕士学位; 2016级MBA申请人有多种奖学金计划可选择; 每年1月,全日制MBA赴比利时与Vlerick商学院MBA学生进行为期一个月共同学习; 每年7月,MBA学生可选择赴美国纽约Fordham大学商学院学习金融课程,获得全球金融学硕士(MSGF)学位; 每年8月,MBA学生可选择赴美国硅谷游学,零距离感知“双创”脉搏; 每年8-12月份, MBA学生可选择赴美国Wisconsin大学商学院学习房地产课程,获得全球房地产硕士(GREM)学位; 通过海外学习,提升国际视野、搭建遍及全球的校友网络。
博雅汇MBA,专注于北清人等顶级名校MBA提前面试申请,拥有9年的辅导经验,帮助上千人成功拿到清北人复交等名校预录取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