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来到大通一中之前我被打了很多预防针:孩子们的课业基础差,经历见识少,不善沟通表达。然而孩子们在课堂上积极的反馈、敏捷的思维和十足的勇气却一次又一次地刷新了我对大山深处孩子的认知,他们热情、质朴、灵动、聪明,才几堂课你就可以看到他们的成长和变化。在创意美术课堂上,孩子们的奇思妙想和超强的动手能力让志愿者老师们赞不绝口;晚自习上很多孩子落落大方的让我在他本子上写上“我在北大等你”;还有的孩子对我说以后也要和我们一样去支教,把自己的故事讲给别人听。短短几天的支教的确不能改变许多,但至少孩子们记住了在遥远的北京有一个北大,在北大有一群哥哥姐姐过着不一样精彩的生活,这群哥哥姐姐正挥手期待他们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当我们离开,生活依旧继续,然而多了一束光。 支教的最后一天,我问同组的志愿者觉得这一周有多长?大家一致觉得这周像一个月那么长,也许是值得回忆的太多了。的确,我们每个人都经历了许多的“意想不到”。一个骑行过川藏线的小伙儿没想到当他在地理课上提到“珞巴族”时,有个孩子说出了这个民族的人数和聚集地;一个留美博士没想到她在语文课上被孩子们纠正了误写了很久的错别字“甲骨(古)文”;一个在创业公司任高管的姑娘在读完十几封孩子们的来信后激动地说自己从未如此强烈地感到被需要;一个200多斤当过多年干警的铁汉在临别听孩子读信的时候第一个感动到泪崩...... 这段纯粹而真挚的日子里,也许正是因为每个人毫无保留地全情投入,让我们遇见了和以往不一样的自己,也靠近了不被躯壳紧紧包裹的彼此,收获了不同寻常的鼓励、需要、感动和友情,在孩子们的生活发生变化之前,我们其实已经不经意地改变了自己。料想当我们重返原来的生活,这段经历渐渐归于平淡后,我们还会在某个瞬间突然想起一起支教的日子,因为这些闪光的记忆、走心的事和可爱的人让我们相信:在后面的路途中,我们还是会像最初一样坚定地选择去不计得失、不看过去、不问未来,慷慨地把一切都献给最好的现在。 2. 2019年6月下旬,我在青海省大通县第一完全中学担任支教老师,教授高一年级一到六班的英语课。这次短暂的支教之旅,我所获得的远多于我能给予的。 首先给我留下强烈印象的,是孩子们的眼睛。我在上课前有很多担心,担心与他们的学习进度不同步,担心与他们的生活脱节,担心引不起他们的兴趣……但当我在课堂上望着他们说话时,孩子们目不转睛的看着我,眼神发亮、清澈见底。那一瞬间,我感到安定。 第二个触动我的地方,是孩子们的直率和坦诚。面对支教老师,他们虽然羞涩,但还是会不加矫饰的表达热情和喜爱。第一天上晚自习的时候,全班的孩子自发围坐到我身边,提各种天马行空的问题,还主动给我唱了一整首花儿(当地民歌),我的心都融化了。 3. 人生而自由,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枷锁无处不在,如果要概括这次支教的感受,我将之形容为打破枷锁,我认为打破枷锁有两个方面吧。 第一个方面,打破学生的枷锁。短期支教的目的对于教学任务起的作用有限,更多是给孩子们开阔眼界。这些山区里面的孩子就像小鸟,被困在笼中,这笼子曾经是经济发展水平等无法改变的客观因素,所以有些人认为你给孩子们看了更多外面的世界,但是他们通过自身努力很难改变现状,那么可能带给他们更多的是痛苦。但是现在我们发现,我们的农村学校的硬件条件已经完全不比城市的差,而社会经济条件已经完全可以支撑他们完成学业。那么现在的笼子其实门已经打开了,但是他们不知道外面有什么,所以就不知道为什么要出去。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通过课堂讲授激发同学们主动思考,通过私下来的谈心激发同学们的求知欲。在那几天我们想尽各种办法来展示自己,让孩子们明白他们的人生同样存在这种可能性。同样我们也尽可能地去了解学生,让他们感受到还是有一群人在关心他们,希望他们可以通过努力学习走到更大的舞台。离开学校的那天,一个班的同学给我们唱了《再见》,在孩子们和老师们的眼泪中我感受到了我们这一次的支教还是有些许实际价值的,至少有些同学能有所感触,能和老师发生共鸣。最后赵凡老师引用的一句话非常能代表我当时的心情:怕你飞远去,怕你离我而去,更怕你永远停留在这里。 第二个方面,打破自己的枷锁。同行的刘琛老师在回答为什么来支教这个问题时有一句话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她说:我们有时候身体和灵魂隔得太远,支教就是让我们的身体停下来等灵魂追上来的一件事。其实,我认为我们的收获远远大于付出。在给孩子们一遍遍重复很多道理的时候,何尝不是一遍遍提醒我们自己什么是我们应该坚持的。在看到孩子们充满青春活力的身影的时候,有时候我也在想是不是自己的生活也可以存在更多的可能性。而且在脱离了熟悉的工作生活环境之后,也许大家的思维会更开放和浪漫一些吧,我们可以在晚饭后满身泥泞地爬上学校后山看壮丽的梯田,可以凌晨一点放下偶像包袱在街头跳广场舞,也在小伙伴生病的时候大家都着急地去探望……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大家因为共同的目标而奋斗的时候人与人之间的防备更容易卸下,当每个人都全情付出的时候,大家相互之间收获的自然也就是真诚。支教的时间确实很短,但是这段回忆会在我脑海深处存在,希望每当不堪生活苟且的时候,这些回忆可以像北极星一样指引我走向正确的路。 4. 前往支教之前,本来已经对艰苦的环境做好了充足的心理准备,但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出乎我们的意料。学校的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教学体制先进。当地政府提供免费的作业本和营养餐,校方竭尽全力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多媒体教学设备的配置、乡村少年宫丰富的社团活动、走班制教学的开展、德育考评体系的引入等先进理念,与经济较发达地区相比也不逊色。 唯一欠缺的,是“软件”的配置。据了解,当地学校招生面临难题,“读书无用论”仍有一定影响力。接受义务教育的孩子尚且还是幸运的,有一些孩子在世界观尚未形成的时候就已被迫做出了人生的重要选择。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许多父母外出打工,留守的孩子们只有住校。他们总是带着新奇的目光,每晚跑到我们寝室外面,等我们回来,和我们聊天。 在前往这次支教之前,我曾想过,在如此短暂的一周能做到什么。然而似乎是我浅薄了。与其说是我们带给他们什么,不如说是他们教会了我们什么。我们能做的,就是把外面精彩的世界带给他们,告诉他们好好学习,将来走出去,才能拥抱更多的选择。尽管比起深入基层的一线人民教师,我们能做到的实在太少,但是我们希望能播下这样一份火种。尽微薄之力,成所愿之事。 5. 青海教育的基础设施得到了国家大力支持,近年来有着很大改善。但硬件提升的情况下软件还需努力,好的教师和新鲜的思想是稀缺资源,很多孩子没有想过到外面的世界去看看,甚至一辈子就在青海,这边很多家庭并不是非常重视教育,甚至不要求孩子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 6. 支教是我大学以来一直想做,但没有机会做的事情,所以非常感谢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和西部愿望给了我这次去支教的机会。这次支教给我最大的感受是,我们和孩子们是互相给予对方的,对我们来说不仅有输出,也有输入。支教的一周中,我主要负责高一的趣味数学课及励志教育课,通过这些来使他们对数学有更好的学习兴趣和指引,并找到学习和生活希望和方向,为他们打开更敞亮的窗户和更宽阔的门。同样的,他们用自己的言语和行动,也带给了我超多的快乐,纯真和感动。总之,希望我们的到来可以带给了他们真正的正能量,也希望他们未来学习进步,越来越好! 这些天的支教经历,同学们和支教团小伙伴们都带给我太多惊喜和力量。 在趣味数学课堂上,同学们对于我精心准备的思维创新的数学题都反应及其敏捷,课堂上积极踊跃,下课后就会一窝蜂围过来问明天还会不会继续上课。在课前,会集体唱歌欢迎,下课后会主动申请说,“老师我们想排着队每个人来跟你介绍自己,然后再放学回家。”期间生病在医院,同行小伙伴们来看望,还带来了同学们写给我的信。“老师,当你难过的时候、害怕的时候,就看看我们的合影,只要我们的心还在一起,我们就一定会有缘再相见。”、“老师,您说的话我都记住了,我一定会努力学习,20年后在北大相遇。”这些话都是出自小学5年级的学生之手,我相信这些孩子在未来也会用自己的真诚、聪明和努力让自己闪闪发光。 支教团的小伙伴们也是藏龙卧虎,优秀、有爱且低调。在桥头镇学校之外,他们是实力派企业家、资深职业经理人,在学校里边,他们是高考免考的学霸、因学习姿势和教室灯光暗淡而为学生视力忧心忡忡的家长、宿舍夜谈知心话的好朋友、为学生的未来揪心而难过流泪的老师。 所有的相遇,都是命中注定。短短的一周时间,我们和可爱的孩子们,在彼此的心中都注入了一束光,这术光是希望、是治愈、是保护、是每个人收获的不一样的力量。希望我们和桥头镇中心学校的孩子们,在未来的生活中,继续探索生命中无限的可能性,都有力量的活在当下,不抗拒,不窃喜。很高兴我能来,不遗憾会离开。
我们这次支教时间很短,能做的很少,我们尽可能用自己的经历做出一点点影响,唤起他们上进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期待。与其说这次支教时我们给予帮助,不如说是孩子们和当地的教育工作者们送了我们一份大礼,让我们找到自身价值。
博雅汇MBA,专注于北清人等顶级名校MBA提前面试申请,拥有9年的辅导经验,帮助上千人成功拿到清北人复交等名校预录取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