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商道 善道 ” 商有商道,善有善道,从“善道”出发,当商学院的基因融入公益的视角和情怀的时候,不仅仅意味着从公益和商业交融的瞬间,而且意味着改变可能已经发生。公益创投、社会企业、社会影响力投资这些公益市场化的理念已经在出土发芽,商业对公益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在这个公益和商业拥抱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弄清楚公益的本质是什么,在拥抱的过程中牢记初心是很重要的。“善道”的目标就是想让这个社会变得更美好一些,让身在其中的个体的幸福感更强,让个人对自我身份的认同更强烈。 嘉宾们对社会企业的本质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其中一个争论就是社会企业到底能不能分红,如果可以分红的话,那么社会企业和商业企业的区别到底在哪里?因为很多企业公司或者本土的民营企业都做了大量的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事情。如果不可以分红,是不是就意味着社会企业不能引入这样的激励机制,而不能发展壮大。中国现在在养老、环保、教育以及医疗等领域的大量需求会促进中国社会企业的大力发展,预计未来五年中国将成为最大的社会企业国家。社会企业与商业企业的本质区别是使命第一还是盈利第一,使命第一的企业即是社会企业,引入分红激励机制的社会企业的竞争力会更强。 嘉宾也从共享主义和资本精神的角度对“善道”进行了分析,提出资本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但是资本的过度发展也会带来负面的信息,所以有一个有限性问题,至少受到三个方面的制约,包括自然方面、社会制度方面以及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观。资本精神是资本的灵魂,是资本一种内在的动力和背后的一种道德精神,资本的内涵就是拼命地挣钱、拼命地省钱、拼命地为神圣的事业花钱。对于共享的问题,人类社会是从共享开始,到共享结束,怎么走向共享呢?包括强制共享和资源共享,强制共享包括社会保障、税制改革等,资源共享包括现在的慈善事业。做到你好我也能好的目标就是协同共享。 2 “ 善 经济 ” “ 善 经济 ”从“善经济”的角度出发,嘉宾认为李克强总理报告中的新经济就是善经济,其实是一个新文明的产生,随着人类进入到了人均GDP一万美元的时代,世界财富从量变到质变,这个时候心和脑要开始接触,社会价值引领经济价值的时代来了,公益慈善开始有影响,善就是要广泛地研究社会潜在的需求,《慈善法》的通过使得慈善事业从边缘和补充走向了社会中心,爱因斯坦说人类可能还有另外的一些像引力波那样的秘密密码,这个密码可能是善,他说的是爱,但爱就是慈善,慈善大爱就是没有等级的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密码。 嘉宾们用整个下午的时间碰撞出了激烈的智慧火花,从“善道”的角度探讨了此岸和彼岸的问题,让我们共同努力,先用专业化的方式解决此岸的问题,共创美好的明天。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社会公益管理硕士项目 2014年6月,中国首个社会公益管理硕士项目在北京大学正式启动。该项目由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和中国银泰投资有限公司、北京银泰公益基金会共同发起,依托光华的商业教育资源,倡导用商业模式助推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理念,致力于解决公益领域内普遍存在的专业人才匮乏、社会信任不足等问题。
博雅汇MBA,专注于北清人等顶级名校MBA提前面试申请,拥有9年的辅导经验,帮助上千人成功拿到清北人复交等名校预录取资格。
20—21申请季,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博雅汇的学员共拿下528个名校offer。辅导的264名学员中,面试综合通过率达到90.15%。其中,MBA项目北大预录取51人、清华经管预录取29人、人大商学院预录取42人,各校录取人数业内排名第一。想要咨询MBA添加助教老师微信(15810437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