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060-985
北大光华MBA:佛教如何为现实人生服务
首页 > 资讯 > 北大光华MBA:佛教如何为现实人生服务> 正文
北大光华MBA:佛教如何为现实人生服务
时间: 2022-01-12 15:03:41
来源: 博雅汇MBA
浏览量: 1362

佛教对于大家并不陌生,但也有不少人对佛教怀有误解,常将其与烧香拜佛、封建迷信等同起来,人文课程第三讲,李四龙教授的《中国佛教与民间社会》,系统地梳理了佛教在中国发展的各个时期,重点阐释了佛教在民间的表现,解开了大家心中不少对于佛教的疑惑。入世出世皆为学问,当今物质生活水平高速发展的时候,如何认识佛教,如何吸收佛教精粹值得我们用心思考。


光华MBA人文课程第三讲开讲,北大哲学、宗教学系教授李四龙与大家探讨《中国佛教与民间社会》。

佛教传入中国两千多年了,从古至今,具有很广泛的群众信仰基础,对中国民间社会影响很大,李四龙教授从中国佛教的历史分期讲起,目前比较普遍的一种佛教分期是三期说,最早是学理佛教期,北宋以来佛教全面影响社会生活,进入民俗佛教期,晚清民国以来则进入人间佛教期。在经历了学理佛教民俗佛教的发展阶段,晚清民国时期建立起来的人间佛教理念将佛教从简单、单一的唯心教义解放出来,并赋予其为现实生活服务,回归生活,发挥社会教化功能的崭新期许。

腊八节、中元节等这些平日里为我们熟知的节日、八面玲珑抛砖引玉五体投地这些日常生活里出镜率很高的成语……这些其实最早都是源自佛教,例如腊八节,在佛教里是佛成道节,传说是在农历十二月初八的破晓时分,佛祖仰望星空时觉悟了。佛教在民间的主要表现之一即是大批民俗的出现。其他的表现还包括净土思想在民间的广泛流行、大量经忏法会的普及等。佛教在民间社会的表现,大量内容渗透到民间宗教信仰里,充分表现出儒释道三教合流的特点,尤其是佛道两教在民间往往水乳交融,共同支配了中国人的宗教生活。李四龙教授谈到,民间的佛教,在民间社会有两个明显的意义:一是富有生活化的气息,二是富有社会教化的功能,劝人为善。但同时也有它的局限性,容易有迷信的色彩,容易与别的思想混淆不清,对佛教的教义思想并不十分清楚。在20世纪,佛教界对明清以来的佛教有很多的批评,主要是针对佛门的经忏法事太多,做商业交易的味道重,经忏佛教。因而人间佛教人生佛教的理念应运而生,主张佛教要为现实人生服务。


人文课程学生感言

李四龙教授讲佛教于中国民间社会的演进,让我们在对真善美的追求上拥有了奇异的启示。所有那些人类最高的价值,真的、善的、美的东西一旦溶入我们的血液,在现实社会中就不会轻易被世俗的、流行的、暂时的甚至非常糟糕的价值观扭转。佛在人间,人成即佛成。自强不息,更要厚德载物,关怀生命乃是我辈之精神追求。


李四龙教授从佛教给人的印象入手,阐述了佛教从学理佛教,民俗佛教到人间佛教的历史沿革,同时对佛教的宗派和旁支也进行了梳理和说明。佛家讲因缘,道家讲自然,儒家讲正名。佛家经典千万言,不外乎缘起二字。在这个基础上,李教授得出了信仰是第一生命力这个重要论断。解脱轮回,解脱烦恼,放下我执应当成为我们所有人共同的追求。人生不就是这样一场不断修炼的过程吗?


李四龙教授通过通俗易懂的讲述,让我们更深刻的了解了佛教文化,以及我们生活中经常见到甚至参与的一些风俗习惯的来由。通过简单一句“阿弥陀佛”的由来带领大家进入了佛教与民间社会的课堂,李老师与时俱进的佛学观也把大家从世俗的宗教学,提高到无处不在的人性修炼。感谢李老师精彩的课程。


博雅汇MBA,专注于北清人等顶级名校MBA提前面试申请,拥有9年的辅导经验,帮助上千人成功拿到清北人复交等名校预录取资格。


20—21申请季,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博雅汇的学员共拿下528个名校offer。辅导的264名学员中,面试综合通过率达到90.15%。其中,MBA项目北大预录取51人、清华经管预录取29人、人大商学院预录取42人,各校录取人数业内排名第一。想要咨询MBA添加助教老师微信(15810437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