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潘国林,2000年从华中理工大学电力工程系毕业,一个典型的工科男。当时自己的同学大部分都进入电力系统,我却误打误撞的进入了广电系统建筑设计行业。从业14年后,以将近40岁的高龄进入光华14MBA。回想我们现在在走的路,真的有很多偶然,也许人生都是诸多偶然的集合,也就形成了最终的必然。 从学校到工作,经历了一次跑偏,付出的代价就是学校学的东西,只能用上5%甚至更少,对这个行业的了解和理解接近于0,连设计这个行业所必须的软件都从头开始。还好咱也不是个笨人,慢慢摸索慢慢学习。做设计工作的头十年,一边做设计,一边跑工地,一长段时间晃荡于各地与各色不同的人打交道,走过新疆去过西藏,西到喀什南到西沙。现在埃博拉肆虐的非洲国家几内亚,我曾呆过整整一年。当时是我国援建他们的国家电视台,其地位等同于现在的央视“大裤衩”,可其面积仅为大裤衩的1/120,投资仅为1/320,当量不可同日而语,但却整整干了四年,可以想见在非洲国家工作的难度和效率的低下。西非是块神秘的区域,也是一块落后的区域。大家开玩笑说,移民100万国人,五年改变她的面貌。可惜几内亚是个法语国家,最后法语没学会(就会问个好和数个数),英语也没长进。不过也算有收获,评定副高职称的时候英语因为这一年免考了,呵呵。 现在还甚为怀念也同时反省自己做技术的时候,设计院的技术优势与见多识广,造成了年轻气盛血气方刚外加混不吝,凭借一点所谓的技术就敢仗剑走天涯。曾经一个人面对某电视台所有的技术干部,剖析设计要点、讲解设计思路,规划设计方案,总之一句话,让他们都听我的,我说的就是正确的。也曾因为有业主请来的专家质疑我们的方案就跟人家唇枪舌剑。其实技术是需要沉淀克服浮躁的。当想明白这一点的时候,却已经与技术渐行渐远了。 十年技术工作之后,再一次经历了严重跑偏,开始了我苦逼的管理工作。一个技术架构里的小专业,来统筹其余各个所谓大专业;一个体制内单位的新人,来管理众多年龄工龄要长很多的老人,痛苦之处不一而足。蹉跎了三年,已近不惑(想起这个就觉得挺吓人的)才想起管理其实是一门系统科学,而不能光靠经验与摸索,“北大光华”这个神器就这样走进了我的视线。 记得给北大MBA办公室提交面试申请材料的时候,我就把这种痛苦和彷徨放了进去。面试与老师交流的时候也谈起了目前工作中的一些困惑与感受,也许因此才被放进了光华。确实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虽然在80多人的P3班里我勇夺年龄探花的宝座,是当之无愧的“老腊肉”,但和众多“小鲜肉”们在一起参加的众多活动,无时无刻不被教育着和感染着。众多偶然形成的这个必然,看来这次我是走在了正确的康庄大道上。 光华路漫漫,且行且珍惜;即使近不惑,心仍应年轻!
博雅汇MBA,专注于北清人等顶级名校MBA提前面试申请,拥有9年的辅导经验,帮助上千人成功拿到清北人复交等名校预录取资格。
20—21申请季,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博雅汇的学员共拿下528个名校offer。辅导的264名学员中,面试综合通过率达到90.15%。其中,MBA项目北大预录取51人、清华经管预录取29人、人大商学院预录取42人,各校录取人数业内排名第一。想要咨询MBA添加助教老师微信(15810437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