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060-985
今天,我们收到了一封“准MBAer”来信
首页 > 资讯 > 今天,我们收到了一封“准MBAer”来信> 正文
今天,我们收到了一封“准MBAer”来信
时间: 2022-01-05 22:19:26
来源: 博雅汇MBA
浏览量: 934

致亲爱的光华MBA项目

这封信像是一次自省,像是一场独白,也是我给你们、给自己写下的一次承诺。

 

我抵达上海的时候,这里一片阴沉沉的雾气,飘飘渺渺,像极了我有些迷茫的心态。一天调休,外加终于不用加班的周末,这难得的“3天小长假”里,我的主题是——考察北大。

 

写到这里,忍不住偷偷笑一下。还记得网上的那个梗吗?想当年,小时候,我也曾烦恼过——我是要上清华,还是北大?这句“玩笑话”一直是个偷偷藏在心底的小揪揪,一次次在各个角落冒出小小的犄角:如果我不是那会儿体质太弱、如果我还能多努力一些、如果我不是数学太差、如果我那道大题做对了,如果……说不定我也是能上北大的。

 

可惜这个世界上没有如果,大学开始了、大学毕业了、第一份工作、第二份工作、恋爱、结婚……人生的道路一下子铺开来,看不见的指针带着急匆匆的节奏飞也似地往前拨动着,我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东西:工资、奖金、Title;朋友、爱人、人脉;知识、经验、技能。我也见了许多风景:塞纳河畔的春水、东京塔下的夕阳、格林威治的子午线……我随着那股看不见的人生潮水沉沉浮浮地、主动被动地、停不下来一般的往前小跑着,甚至来不及回头看。

 

在这个相应的年纪,我好像已经有了很不错的工作和生活,但诚实的说,我依然感到不安和不足。光鲜亮丽背后有很多疲惫,侃侃而谈背后有很多心虚,前浪在前,后浪在后,如果不能前进的更快,就已经是停滞,甚至落后。用那个流行的概念来说,我,作为一个不愿放弃自我的30+姐姐,我的梦想是什么呢?我的未来是什么呢?

 

我……还想要更多,还期待更好。这样的想法,让我焦躁的想要前行,却找不到一个更清晰的方向,以至于有些迷茫。直到上个礼拜,我在下班路上看到朋友圈的那条转发。那是一张很简单的海报,上面写了一场活动的流程,下面有一段文字,文字里写着“请带好纸笔,重归课堂,体验原汁原味的北大”。那一刻的我,忽然感到,心底的小揪揪“嘭”的一声跳了起来。

 

很庆幸,我来了这样一场“说走就走的旅程”。在北外滩的岸边,这所优雅温馨的老洋房里,我终于体验了向往的北大课堂。门口签到、画报墙拍照、领取上课专用桌牌、坐进教室,我抚摸着桌面上印着北大红色logo的信纸,竟有些恍然如梦的感觉——或许我有些紧张,也或许,是年少时那个青涩的自己又回来了。

 

我做了满满两页纸的课堂笔记,但其实,今天再回想也只记得一些零星的片段和那种恍惚的感觉。非金融专业的我,在教授说不会以数字和公式来讲这堂课程时松了一口气,又在金融背景却转型做了科技创业的校友分享时忍不住幻想自己或许也行。

 

你们说“北大是常为新的”,因为这个“新”,人就拥有了无限的可能性。而赵教授在最后回答问题的时候又说到,和学生一起找寻的是一种共同的“可能性”:你们更喜爱成长中的、有可能性的学生,更想支持他们去突破和发展。那一刻,我想,我或许找到了一个答案。这并不是那样一个具体的、既定的解答,却已经让我忍不住去期待,期待它能带给我的可能性。

 

诚实的说,我仍然没有清楚的了解光华MBA报考的完整流程(笑,因为老师们并未花时间介绍),却在课程结束的时候忍不住开始畅想:如果我考上了,我未来会度过怎样的两年和许多年……

 

于是,此刻,30+的我,又有一个亦新亦久,却认真起来的“烦恼”——我要怎么才能上北大?

 

请期待我的申请吧。



博雅汇MBA,专注于北清人等顶级名校MBA提前面试申请,拥有9年的辅导经验,帮助上千人成功拿到清北人复交等名校预录取资格。


20—21申请季,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博雅汇的学员共拿下528个名校offer。辅导的264名学员中,面试综合通过率达到90.15%。其中,MBA项目北大预录取51人、清华经管预录取29人、人大商学院预录取42人,各校录取人数业内排名第一。想要咨询MBA添加助教老师微信(15810437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