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060-985
北大光华MBA:世界轰然前行,容我自然生长
首页 > 资讯 > 北大光华MBA:世界轰然前行,容我自然生长> 正文
北大光华MBA:世界轰然前行,容我自然生长
时间: 2025-01-06 17:42:45
来源:
浏览量: 74
在这个快节奏、满世浮华的社会里,创业者们疲于奔命,在一条条赛道上狂奔前行,love & peace 成为一种幼稚的奢侈。而听过他对“自我”的理解,对品牌和经营理念的阐述后,眼前顿觉一亮,专访的标题忽的钻进脑里——“世界轰然前行,容我自然生长”。亲爱的读者,今日与你分享的是,一个“佛系”的光华MBAer。

2005年考入北京大学,就读地球化学专业加经济学双学位。2010年前往巴黎高等商学院就读管理专业。毕业后在默沙东短暂工作了一段时间,于2014年开始专注Bon Cake 创业项目。2019年入学光华管理学院,就读MBA专业。

从专业、爱好到最初从事的职业,你的经历经验似乎都与蛋糕甜品无关,为什么会想到这样一个创业项目?

这个项目并不是我找到的、或刻意发掘的。创立Bon Cake,是一种机缘巧合,也是顺其自然的相遇。当时在北京,一边读书一边和朋友们合伙开了家Club,甜品师傅擅长做各类花艺造型的蛋糕,就在店里推出了一些造型纸杯蛋糕。当时市面上基本没有类似的产品,以至于这些蛋糕意外的大受欢迎。即便价格一路调高,仍是供不应求。我在巴黎停留的几年时间里,对蕴含在甜品中的美学和价值也有了一些认知,看到了商机,看到了一些前景,意识到这个品类对应的国际市场的繁荣和国内市场的空缺,就果断把它拿了出来,进一步研究、深耕。

在创业过程里遭遇过什么困难或瓶颈?

最大的困难还是有关于“人”的。对于创业型企业,在逐步的发展过程中,与公司内外部人员相处时,如何把握“管”和“信”之间的平衡?这是一个艰巨的挑战。众所皆知,创业公司,凭借的优势莫过于强大而紧密的伙伴关系,一个好的团队,成员彼此理解、默契、互信。然而随着公司的飞速成长,人、事、物都逐渐复杂化乃至陌生化,在内外部的挑战之下,我会感到迷茫:到底给予一个人多少信任呢?管的太死,过分技术化,会让团队失活。管的太松,过分信任,又不可控工作成效。我是一个比较关注“人性”,也很在意“团队关系”的人,这个问题算是在我整个创业过程里,甚至近几年的人生中,遇到过的最大难题。

关于Bon Cake的管理与经营,你有着一套自己的方法论,可否为大家分享一下?

个人:允许犯错,接受不完美是一个必然过程。
品牌:给足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它自然生长。
经营:主动创新,主动适应市场,不断延展生命力。
坚持自我和自我成长,你如何看待?

我是一个很“懒惰”的人。但一旦选择去做某事,总是会坚持到做出一个结果才停止。尽管在这个过程里,我可能三心二意、两天打鱼三天晒网、也可能早就看到结果会不尽人意,但一定做到结局为止。算是一个重度拖延症患者,也可以说是“被动的主动者”。也许大多数事情都是不完美的,很多事情也都会失败,但如果不做完它,就连“失败”都不属于你。

对人生和事业有着怎样的期待和要求?

特别具体的没有想过,简单来说的话,大概是:不辜负别人的信任和帮助,不辜负自己的才华,快乐又平和的过好一生。Love & peace.

从2005年至今,在北大校园停留了15年之久,今年更是作为2019级新生入读北大光华MBA,对这里有什么特别的执着吗?

对北大的感情一定是深厚的,却也没有刻意的、执着的要留在这里。主要是因为从本科加入北大排球队开始打排球认识了许多朋友,加上本科的同学们,总有许多朋友和老师还在这里,因为这些人在,我常常会回来,才和这园子有了紧密的联系。后来随着创业,遇到了许多挑战和困难,深感自己的各方面能力亟待提升,就申报了MBA项目。申请的时候,北大光华MBA当然是自然的、必然的、最好的选择,于是兜兜转转之间,又回到了北大。

提到排球,你作为队伍的核心成员,坚持排球15年。你有什么感悟或收获吗?

体验输,感受赢,学会平和,收获诚挚的朋友,逐步自我成长。也曾鲜衣怒马少年时,前一天还坐着轮椅不能走路,第二天就带着脚伤打完全场比赛,和队员一起以0:2反超对手大获全胜。那种为了赢球不顾一切,集体拼搏到最后一刻的体验是终生难忘的。随着队伍中新鲜血液的涌入,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我也逐步从“前线球员”的角色切换到一个“幕后工作者”的角色,从亲自参与每一场比赛转换到支持更多队员去享受排球运动,这其实和现在我在公司所做的事情有异曲同工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