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060-985
浙大EMBA学长分享:学者的本质
首页 > 资讯 > 浙大EMBA学长分享:学者的本质 > 正文
浙大EMBA学长分享:学者的本质
时间: 2024-05-07 17:30:38
来源:
浏览量: 283
吴晓波教授:浙江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浙大EMBA《战略管理》课程教授

浙江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浙江大学“新管理与持续竞争力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主任、浙江大学-剑桥大学“全球化制造与创新管理联合研究中心”中方主任、睿华创新管理研究所联席所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拨开所有缠绕在浙大教授吴晓波身上的头衔,他自我评价,“骨子里是个学者。”

过去30年里,这位温文尔雅,文质彬彬的学者,以培养“引领中国未来发展的健康力量”为己任,捧着一颗学者心,探究中国企业“之所以然”,参与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创新之路。

如今,浙大系崛起为杭州创业的“新四军”之一,并逐步成为中国创新创业的领军力量之一。作为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的核心人物,吴晓波在其间起到的作用不言而喻。

纯粹的快乐

 光环等身,角色多重。当记者问到他当下的工作重心时,吴晓波果断地回答了“教学、科研”。沉浸其中,带给他纯粹的快乐。

他总是很忙。不做院长后稍稍轻松了两年,最近他又被任命为浙江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上周有一天仅开会就开了四个。他每天也睡得很晚,通常要到一点以后。他当然也想早点休息,可是经年累月,快节奏的生活已变成了他的习惯,变成工作即生活,两者融在一起了。

在这样的节奏里,吴晓波始终把工作重心放在教学科研上。他的身份认知首先是一名学者、一名老师。无论角色如何变化,他坚持给本科生上了快30年的课,把战略管理、创新管理的知识传播给一代又一代的浙大人。

吴晓波清楚地了解,年轻人常有一颗不安分的心,“他们总有一些想法在那边躁动,渴望发生一些不寻常的事情。”于是,“过不一般的大学生活”,成了浙大全国首创的“创新与创业管理强化班”每年招新的口号。

每年,60个来自不同的专业的学生,经过两轮选拔,方得以进入这支浙大系创业“特种部队”。吴晓波亲自为这支部队教授第一门课,讲述最基础的课-管理学。

今年,这个班级正好到了第20个年头,它所培养出的优秀人才里,有杭州的创业明星,也有上市公司的创始人,他们活跃在浙江、全国,更有人把事业拓展到了印度、非洲等海外其他国家。“这体现了我们的精神,叫科技改变世界。”吴晓波有一点自豪。

名声在外,师德在内。每一年,都有大批人报名,希望成为吴教授的入室弟子。那么,他选择学生的标准是什么呢?

第一个关键词是有教无类。

“在我眼里,学生各有特点,各有专长,都有潜能,我是一视同仁的。但如果他选了你,你也选了他,那你就用你作为一个教育者的理念和心态去培养他,这个是关键。”

第二个关键词是不功利。

“我根本没有某一种事先的标准,更没有功利性的标准。不功利,既是我选学生的基本原则,也是我做人的原则。”吴晓波认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消除功利之心非常重要。

最后一个关键词是“上进心”。

吴晓波在选择学生的时候,偶尔会故意慢下节奏。“有些人跟我说‘选我选我’,哪怕我大致认可他的外在条件,我还是会等一下,看他后面会跟我说些啥,他是用他的功利来打动我,还是用他的上进心。”他说,“有大荣誉也好,小荣誉也好,或者是普通的无名小卒,还是看他是不是有一颗上进的心,他是不是追求梦想、追求变化?有那么一颗不一样的心就可以。”解释完自己选学生的理念,他不忘补充道,有些是说不清楚的缘分,有时候也是一念之差。

对于中国管理理论的研究,吴晓波特别强调“顶天立地”的学术理念。顶天,指的是对话国际前沿理论研究,把握学科的动态和前沿问题,用国际化的学术语言诠释基于中国实践的管理理论;立地,则要求深入中国管理实践,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提高管理理论研究的实践效用。观其言,察其行,吴晓波正是“顶天立地”这四个字的践行者。

“如果说我有什么长处的话,就是我愿意很深入地去研究企业。”酷爱实地调研已成了吴晓波的一个特点。凡是去企业调研,他必去三个地点,车间、厕所、仓库。他认为,调研不只是去董事长或是总经理办公室里聊天、喝茶,调研需要细致、深入,“你看了这三个地方,才知道这个企业到底管理得好不好。”他不经意地透露自己调研企业的秘诀。

有着共同爱好而惺惺相惜的学者间,有时候也会发生有趣的比试,就如吴晓波和藤本隆宏之间。

东京大学教授藤本隆宏提出了“丰田生产模式”,是日本鼎鼎大名的企业之父。几年前,吴晓波受藤本隆宏邀请,一同调研了四家日本管理得最好的企业,京瓷、欧姆龙、岛津、大金。


吴晓波时任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的院长,他主动对藤本隆宏说,“我做院长太忙了,但我还是坚持去企业,每个月至少会去一个企业。”说完,他等着藤本隆宏的回复。

藤本隆宏淡定地说,“我已经70岁了,我每周会去一个工厂观察和研究。”

回忆往事,吴晓波向杭商传媒记者传递了他对藤本隆宏这样的学者的敬意,“这些学者以脚踏实地的态度真正在做研究,他们也影响了我。”他至今记得,藤本隆宏调研企业时,随身带着一个小本子。他来到车间里,总是喜欢和工人谈话,仔细询问这个工位的工作情况,尽可能多地将谈话内容记下来。而吴晓波也践行着这样的研究道路,“我们所要认识及建立的体系,就是既顶着世界的高端和最前沿,又脚踏实地,这样才能做有意义的研究以促进全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