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060-985
交大EMBA学长分享:我们拿什么来告别商学院的纸上谈兵?
首页 > 资讯 > 交大EMBA学长分享:我们拿什么来告别商学院的纸上谈兵? > 正文
交大EMBA学长分享:我们拿什么来告别商学院的纸上谈兵?
时间: 2024-04-24 20:20:21
来源:
浏览量: 294
1981年,中国恢复高考第四年,16岁的陈方若考入上海交通大学。这一年报考人数259万,录取28万人。
 
本科毕业,陈方若选择去美国继续深造。并于1992年获得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博士学位。

大洋彼岸,邓小平在这年发表了南巡讲话,为我国新时期改革开放指明了方向,同年经国务院批准上海市浦东新区于10月11日设立。
 
美国,老布什的“加强政府干预”时期即将结束,克林顿上台,主张鼓励创新,美国迎来经济高增长、低通胀的“新经济”时代。
 
此时,博士毕业的陈方若决定进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就职。
 
这一年,他27岁。
 
商学的研究、教学与实践“离得太远”
 
2018年,结束美国哥大25年任教生涯,陈方若出任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新一任院长。
 
“纵横交错、知行合一”,一上台,陈方若便带领安泰经管学院吹响改革的号角。
 
任何事物的出现都是与时代结合的产物,商学院则更不例外。经济结构、社会形态在更迭,商学院的发展模式也要应时而变。
 
身处商学院,让陈方若着实感受到商学的研究、教学与实践“离得太远”,而其实这种“脱节”也并不是一两天了。
 
曾经走在商学院发展前列的美国同样也面临着这个难题。
 
从20世纪60年代起,美国攻读工商管理学位的学生人数快速增长,但绝大多数商学院都没有在课程设置和培养模式上进行改革和试验。这种长时间的固步自封,使美国的工商管理教育难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人们开始质疑商学院真正的价值,批判商学院的声音日益增多。
 
20世纪80年代,美国产品在国际以及国内市场上,面对自日本、欧洲,甚至新兴工业化国家的竞争,节节败退,出现了国家贸易及预算双重赤字问题。更是有人指责美国工商管理教育所培养出来的学生眼光短浅、金钱挂帅、缺乏领导才能,也缺少对组织的忠诚。
 
虽然商学院工商管理教育变革呼声也时常传出,但从本质上并没有改变最核心的东西,在内行人眼中只不过都是做一些表面的东西。
 
如今,中国改革开放已40年,细数中国的企业战略管理也四十多年了,从1978—1991年萌芽和产生、1992—2001年发展和确立、2002年至今的成长和国际化,国内MBA教育理念也从1983年的萌芽到如今全国共有258所院校获批开展MBA教学任务。现在也该进入一个新时代了。
 
商学院应建立什么样的机制以适应新经济时代的要求?商学院培养出什么样的人能融入瞬息万变的环境?
 
“纵横交错、知行合一”!这是陈方若给出的回答。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 陈方若 

“纵横交错、知行合一”

或许确实感同身受太深,这位“新掌门”真的想为商学院变革做点什么。
 
2018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管理学院落地行业研究院。目的是以横向思维为基,加深对行业的纵向研究,实现学术研究在穷理和务实间的平衡,使商学研究最终走到实践中去。

此番成立行业研究院会以行业为“抓手”,通过实践性研究的积累,形成系统的行业体系框架,后期也将基于研究产出标准化产品,如在研究中形成的行业报告、行业论文、行业著作、建立丰富案例库、举办论坛等以促进更多专业交流。

行业研究是综合性的东西,安泰行业研究院下决心要以做学术的精神来做行业研究,从学科角度切入,然后去生根,纵深发展。

传统的横向教育,仅从某个学科的角度灌输知识,在知识传授过程中容易产生碎片化效果,横向思维在为企业提供解决方案时,也缺少系统性。

“大家可能今天为企业解决一个问题,项目结束后就结束了,然后再到另外一个企业解决另外一个问题,对老师会有不断的经验累积和成长,但对于学院没有任何积累,知识散落在行业内,拎不出脉络结构”。在陈方若看来这是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

而这恰恰也是纵向研究要与传统以学科为导向的横向研究相辅相成,实现共同发展的原因。

设立行业研究院对商学院来说是一个很新鲜的事物。目前看,陈方若的改革思路可谓是“史无前例”,也正由于它是新事物,因此仍处于摸索推进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