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060-985
复旦EMBA学长分享,外资药企巨头的中国高管越挑战越精彩
首页 > 资讯 > 复旦EMBA学长分享,外资药企巨头的中国高管越挑战越精彩 > 正文
复旦EMBA学长分享,外资药企巨头的中国高管越挑战越精彩
时间: 2024-03-15 11:49:06
来源:
浏览量: 275
导读:

勤劳、善良、奉献,曾是中国女性的一张“脸谱”。虽然不乏睿智的思想,她们却很少成为站在舞台中央的那个人。

时代的变迁,让越来越多的中国女性有了施展才华的舞台,获得自我成长。在复旦大学EMBA,女性学生的比例逐年递增,自2002年复旦大学管理学院EMBA项目成立以来,共计870名女性陆续成为复旦大学EMBA的学生。

她们有的从最普通的职员一步步升为高级管理者,有的白手起家自主创业……她们经营家庭,也经营企业;她们在生活中自信、优雅;她们在职场上拼搏、奋进。她们用自己的努力完成一个个“不可能”,活出自我,闪耀人生。

我们邀请了三位分别出生在60、70、80不同年代的优秀女性进行了访谈,请她们分享一路走来的智慧和感想。今天的分享来自复旦大学EMBA2006级校友、诺华制药副总裁 边建苹。
 
从医药代表到外资药企巨头的中国高管

边建苹:越挑战越精彩

“什么样才算得上是一名成功的女性?”

见到边建苹,你或许就会有了答案。她穿着一袭旗袍搭配一件小西装,说话总是很温柔,脸上挂着浅浅的笑,她拿起相框给我介绍她的家人,你很难将这样的她与市场上的“营销精英”形象对号入座。但她却是从最基层医药代表做起,一步一个脚印,用业绩说话,最终成为全球药企巨头——诺华制药的一名中国高管。

从医生到医药代表

在进入跨国药企之前,边建苹当了7年内科医生,“我母亲是一名医生,父亲一直在部队院校从事管理工作,选择读军医大学是受他们的影响更多”,边建苹回想,觉得做医生可能从一开始就不是自己的选择,“我小时候喜欢多种体育运动也喜欢舞蹈,对新鲜事物好奇。在医院,其实能一眼望到头,未来几十年的路基本都挺清楚的”,这也促使她最终不顾家人反对,决定和先生一起离开部队医院。
 
转业后,边建苹进入了外资药企,成为了一名医药代表,最基层的企业员工。
 
“从医疗机构到企业,既兴奋又忐忑,对业务是一张白纸什么也不懂,只能拼命学习、看别人怎么做”,虽然也曾有过转变初期的种种不适,但转业带给边建苹更多的是新奇和惊喜,“我加入的第一家跨国公司是赛诺菲,在那里工作了17年,一直有新事物需要学习、要面对新挑战,充实而忙碌,成就感常常光顾,我很喜欢这种生活。”在做了一年半的医药代表后,边建苹便被晋升为主管,又从主管升为地区经理、大区经理、全国销售总监,“工作需要常常出差,即使在办公室基本也要忙到晚上九十点钟,但我干得开心、有激情,自我驱动力挺足的。”

复旦EMBA学习助力转型

从事销售管理工作多年后,随着公司业务发展,边建苹拓展了业务领域,先后在赛诺菲组建了公司的商务部和大客户部。也是在这时,她发现自己的知识不够用了。“以前跟医生打交道,都是在疾病、药物治疗等技术层面,因为我本身有7年的医生经验,再加上不断地学习,在学术交流上基本没有障碍并且可以有效沟通传播新知识,我想这是我一直是TOP SALES的重要原因”,但组建商务部和大客户部后,边建苹的沟通对象变成了医药公司和医院的管理层,“医院院长、医药公司总经理,他们关注的问题不再局限于技术,我意识到我要去学习。”
 
2006年,边建苹决定就读复旦EMBA,“选择学校时没考虑其他学校,因为相信名校的实力,复旦是我心中向往的那个地方”,边建苹觉得她也确实在复旦EMBA收获了自己想要的东西,“最大的改变是我在沟通时变得更加自信了,战略、管理、组织……读完EMBA后,我都可以侃侃而谈,再后来无论是跟经销商总经理、医院院长还是政府官员打交道,都能游刃有余了。”复旦的名师也给边建苹留下深刻印象,“李若山老师讲课风趣生动,会计学也不枯燥了;芮明杰老师板书的‘企业战略发展图’至今我仍记得,让我对企业发展有了新的思考方法。”复旦EMBA的学习也让她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同学每年至少都会再聚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