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060-985
复旦EMBA学长感悟,经天纬地,让哲学照进现实
首页 > 资讯 > 复旦EMBA学长感悟,经天纬地,让哲学照进现实 > 正文
复旦EMBA学长感悟,经天纬地,让哲学照进现实
时间: 2024-03-06 18:28:57
来源:
浏览量: 299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上海市哲学学会会长

吴晓明是中国恢复高考后首届考入复旦大学的哲学系学生。从走进复旦园的那天起,吴晓明就再也没有离开这座校园,也没有离开哲学这个领域。从助教、讲师到教授、博士生导师,从哲学系主任、哲学学院院长到上海市哲学学会会长、复旦大学本科生院院长,三十多年来,吴晓明一直坚持在教学的第一线。

在学生们眼里,吴晓明从来不是那种“高冷”的学者。多年的授课经验,让他总能轻松带领大家进入妙趣横生的思想殿堂。在讲解黑格尔的“世界历史个人”的概念时,吴晓明往往会流利地背诵莎士比亚描写尤利乌斯•恺撒的经典场景,学生们的思绪也随之飞到了卢比康河边——当夕阳照耀在士兵们的盔甲上时,恺撒挥剑命令他的军团开回罗马城,造就罗马历史的决定性转折。正是这样生动的讲演方式,让吴晓明教授的听众如痴如醉,沉浸在历史有哲思纵横的天地里。

“入门须正,取法要高”,这是吴晓明一直坚持的教学理念。吴晓明的课程或讲座总是座无虚席,除了复旦其他院系的学生会来慕名“蹭课”,课堂上还时常有很多来自外校的青年教师和研究生,没有座位大家就席地而坐甚至趴在窗台上听完整堂课。当年复旦“文基班”的学生曾写过这样一幅对联评价哲学学院的名师:“张怒俞不惊,吴儒王半仙。”其中的“吴儒”,说的就是儒雅渊博的吴晓明教授。

不论课堂内外,吴晓明都把与学生的平等交流放在首位。在课堂上,他用生动丰沛的讲授方法,启发学生对于更宏大哲学命题的严禁思考。走下讲台,吴晓明他与学生交流对话的主题往往多种多样,大到哲学理论、世界时局,小到生活细节、待人接物,潜移默化地启发学生的思想和为人。

在哲学教育上,吴晓明倡导以哲学原典为“经”,以重大现实问题为“纬”,在两者的交织中形成启发的焦点和讨论的主题。他的这种创新做法总是能获得热烈的反馈,也能使同学们摆脱“死读书”的困境,真正学会将思考与社会现实相结合,从而对时代问题作出深入的思考和积极的应答。

无论在哲学学院还是在整个复旦大学,吴晓明教授都是谦逊而低调的。他的开阔、他的博大,全都在岁月的见证下点点滴滴融入了哲学研究的广袤世界。

吴晓明教授学术语录

哲学是思想的事业,而思想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当务之急。 

对于中国道路的切近把握,只有在科学的抽象能够深入到本质的差别和特殊的内容之中时,也就是说,使之在独特的社会—历史规定中实现其全面的具体化时,才是真正可能的。没有以社会现实为定向的具体化,所谓中国道路就是完全未被理解甚或完全不可理解的。

当今时代的哲学课题首先就是切近并揭示中国的社会现实,而这一任务之所以首先是哲学上的任务,是因为只有真正克服主观意识的哲学,这样的现实才有可能以其全部的真实性来同我们照面。这样一来,哲学上的批判任务也就成了积极的和建设性的任务:这个深入到社会现实中去的要求和努力本身已意味着参与进现实的未来筹划,并因而已内在地成为其精神领域的积极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