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060-985
博雅汇MBA:张维为,发有力的中国声音,为世界贡献智慧
首页 > 资讯 > 博雅汇MBA:张维为,发有力的中国声音,为世界贡献智慧> 正文
博雅汇MBA:张维为,发有力的中国声音,为世界贡献智慧
时间: 2022-06-29 08:03:34
来源: 博雅汇MBA
浏览量: 758


过去的2015,世界在动荡中走过。欧洲难民、恐怖主义、经济危机的延续乃至大国之间的博弈。过去一年的中国也成功应对了来自国内外的挑战。站在2016的起点上,观察者网专访复旦大学特聘教授、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从年初的中国威胁论说起,纵谈国际政治与中国经验,最后重新回到话语权上,张维为教授保持着一贯的信心:只要我们不被西方浅薄的话语忽悠,中国的前景非常光明的

 

张维为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中国研究院院长

 

观察者网:年初,沈大伟提出中国崩溃论,但显然这个预言又落空了。您觉得,中国崩溃论之所以一直有市场的原因是什么?

 

张维为:道理很简单,西方许多人还是愚蠢地拥抱着历史终结论,只要你的做法和西方制度不一样,你就要失败,你就要走衰,直至崩溃,所以西方媒体过去几十年的主流 一直是唱衰中国的,当然他们对中国的政治预测几乎都是错的。西方自称有言论自由,实际上在西方讲中国好,是政治不正确,讲中国不好,才是政治正确,所以 中国崩溃论一直很有市场,也有一大批傻瓜愿意相信,那就让他们继续自己忽悠自己吧。英文中有个说法,叫做 let’s leave them in darkness (让他们继续在黑暗中徘徊吧),我们不妨采取这种态度。

 

观察者网:一带一路、亚投行提出来之后,引发了一轮西方反对潮,很多人又开始担心中国威胁论。您觉得接下来在国家宣传上我们应该做哪些努力?

 

张维为:不必太担心这个问题。我们做我们应该做的事情,最终西方是承认实力的,这是第一位的。亚投行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尽管西方媒体对此一直充满了挖苦讽刺,但最后 除了美国和日本几乎所有的西方大国都加入了,或申请加入了。当然我们对外宣传可以改进,比方说,以后在正式出台这样的大战略前,可以先进行一个总体外宣的策划,包括核心概念如何定义,英文应该如何表述,并对国内的主流媒体和民间媒体进行必要的引导。这样的话,一个新战略一出台,就先声夺人,掌握媒体报道的主动权。现在往往是我们的新战略一出台,西方媒体和学者就用他们的老套路把你的东西胡乱解释一番,然后由你来被动地进行回应。我们以后在推出大战略和大政策前,要精心设计外宣的方式和方法,然后先声夺人,一锤定音,掌握外宣的主导权。

 

观察者网:奥巴马政府继续推行重返亚太战略,在南海和中国摩擦不断。您认为中美之间该如何建立良性的国家关系实现共赢?

 

张维为:我认为美国与其搞什么重返亚太,还不如重返美国。我2015年去了两次美国,一次是纽约,另一次是旧金山。坦率地说,美国应该把重点转回美国自己,比方说,好好参照中国的发展经验,改善自己的基础设施。把那么多资源浪费在军事上,对美国也是一个累赘,但美国政治制度使然,军火工业集团的利益决定了,只能把大量资源投入军事,而且即使没有敌人,也要创造一个敌人。所以它要重返亚太,那就重返吧,但最终美国人也会意识到重返了也没有用,反而是浪费大量的资源。

 

我相信今天的美国没有与中国全面对抗的意志、能力和资源,美国民众也不会支持中美对抗。中国当然希望建立互利双赢的中美关系,也相信这种关系最终可以建立起来,但恐怕还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摩擦和斗争。美国是承认实力的国家,只有它充分了解中国的决心和实力之后,它才会醒悟过来,就像今天的英国那样。我们要做的就是营造一种大势,最终使美国出于自己的利益,只能选择走互利双赢的道路。中国今天的战略就是在营造这样一种大势,这是对的。


观察者网:如果未来很难再有国家取代美国全盛时期的位置,那么,作为全球综合实力最强的国家,美国会如何继续影响世界?而中国将充当怎样的角色?

 

张维为:我个人认为美国整体实力走衰是个难于逆转的大势,主要是美国的政治制度过多地被资本的利益绑架了。但美国不会甘心自己的大权旁落。美国在硬实力下降的时候,会更多地使用其软实力,包括它的话语红利,所以中国一定要坚持自己选择的成功道路,防止被浅薄的美国话语忽悠。

 

我自己的预测是,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摩擦后,美国最终会走向更多的理性,当美国意识到自己已经无法阻止中国崛起,无法阻止中国政治和经济制度的全面成功之后,美国最终会不得不尊重你的选择,就像今天的英国一样。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可以发挥各种角色,但前提是坚持走自己的路。如果中国放弃了自己的道路,中国的崛起将会前功尽弃,根本谈不上发挥什么角色了。中国是 一个不同于西方的国家,中国将是一种新型的超级强国,中国崛起将会在世界范围内推动各国走合作共赢之路,这将会深刻地影响乃至改变世界发展的格局。

 

观察者网:这一年,全球各国深受恐怖主义困扰,尤其是巴黎暴恐之后,恐怖主义问题变得更加紧迫。中国能在国际反恐中发挥怎样的作用?

 

张维为:中国的反恐事业面临不少挑战,但同时我们也正在走出一条自己的路子,可以叫做标本兼治的路子,而西方的方法往往是治标不治本,结果导致了反恐反恐,越反越恐

 

中国可以和国际社会分享标本兼治的理念,中东地区恐怖主义泛滥,直接威胁欧洲,而根子在这个地区要恢复和平,要实现发展,这才是治本的办法,而西方继续强行输出所谓的普世价值只会给西方自己带来更多的麻烦乃至危机。

 

观察者网:巴黎暴恐发生之后,全球媒体给予了高度关注,但西方媒体一直不承认中国的反恐成就,对中国的报道一直存在双重标准。您觉得我们该如何扭转西方的这种偏见?

 

张维为:这个问题需要认真处理。我们应该把西方反恐双重标准的每一个案例都记录在案,包括西方媒体的报道和西方政府发言人的谈话,然后把更积极、更主动地把这个问题设置成一个议题,让中国的民众讨论,让世界的民众了解。

 

以后西方再次出现恐怖主义事件,我们在谴责恐怖主义行径的同时,要花更多的篇幅同时严厉批评西方的双重标准,而且要指名道姓,哪个发言人,哪位记者,当时说了什么,这些说法是违背人类良知的。如果西方一些政府还持续这样做,那我们没有办法,只能在反恐问题的国际合作上与他们适当地拉开距离。没有这样的反制,这些人是不会反思的。

 

观察者网:近年来,中国话语比过去强硬一些了,您牵头成立的中国研究院也致力于原创中国话语,您认为中国未来在哪些领域可以更多地发声?

 

张维为:中国可以发声的领域太多了,我们也应该多多发声。比方说各种热点问题,从欧洲的难民危机到美国引发的金融危机及其后果,从阿拉伯之春变成阿拉伯之冬到恐怖主义蔓延到解决贫困问题等等。我们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突出强调原创性的中国话语研究,这是因为发声是一回事,发出声音的力量是另外一回事,声音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有没有自己原创的有说服力的话语。

 

我们有时候的发声的渠道很多,但用的还是西方的话语,结果就没有什么力量。比方说,美国人讲你中国的人权每况愈下,我们回答说我们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和你们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这种话语就比较弱。我们更好的做法是用自己的话语质疑一下美国,我们可以问一下美国,本世纪对人权最大的侵犯就是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如果不把这个问题先说说清楚,美国怎么有资格来和中国谈人权呢?这样说,全世界大多数的国家和人民都会感到高兴,因为大多数国家和人民都反对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我们研究院还推动在学理层面解构西方话语,建构中国话语,争取在西方话语对中国渗透最深的政治学、经济学等领域首先完成这个任务,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把这个事情做好。


博雅汇MBA
,专注于北清人等顶级名校MBA提前面试申请,拥有9年的辅导经验,帮助上千人成功拿到清北人复交等名校预录取资格。


20—21申请季,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博雅汇的学员共拿下528个名校offer。辅导的264名学员中,面试综合通过率达到90.15%。其中,MBA项目北大预录取51人、清华经管预录取29人、人大商学院预录取42人,各校录取人数业内排名第一。想要咨询MBA添加助教老师微信(15810437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