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060-985
博雅汇MBA: 王德峰,我们为何会培养高学历的“野蛮人”?
首页 > 资讯 > 博雅汇MBA: 王德峰,我们为何会培养高学历的“野蛮人”? > 正文
博雅汇MBA: 王德峰,我们为何会培养高学历的“野蛮人”?
时间: 2022-06-27 22:24:52
来源: 博雅汇MBA
浏览量: 1610

今天,我们从中小学到大学的教育,更多的是在教知识、技术、专业,唯独缺少文化。我们培养了很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很多高学历的野蛮人,他们是冷冰冰的。在解放日报文化讲坛上,演讲嘉宾鲍鹏山提出的高学历的野蛮人说备受大众关注,为此,《解放周末》专访了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王德峰,听听这位大学生眼中的哲学王子讲述由高学历的野蛮人引发的深层思考。

 

学者气质让我们不做野蛮人

解放周末:在您的生活词典中,野蛮这个词是怎么解释的?

 

王德峰:野蛮,最直接的就是伤害别人、损害别人的利益,在现代社会中,这毕竟是少数,而非普遍现象。但野蛮还有一种表现形式是,缺乏基本的伦理精神,凡事都有功利性,虽然未必伤害别人。假如从这个意义上讲,今天社会上野蛮人还真不少。

 

解放周末:社会普遍对高学历者有较高的道德期待。然而,在现实中一些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却做出了与自身教育不相称的行为。究其原因,人们往往会认为教育难逃其咎。

 

王德峰:应该承认,这里确有今天我们的教育存在的问题。按照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领会世界、感悟真理的教育,早在孩提时期就应该开始。过去,成年人在孔子、孟子、庄子的言论中体悟生命的意义,后来还编了专门给儿童阅读的经典。比如,《三字经》里第一句话人之初、性本善,就是哲学的命题,是一个孩子接受哲学教育的开始。但是今天,我们似乎与这个传统疏远了。

 

解放周末:是什么让我们在注重知识传授、职业培训的同时,忽略了与人的精神成长相关的培育?

 

王德峰:今天的中国,一方面处在社会转型的历史时期,另一方面不可避免地卷入了经济全球化的世界历史进程中,两者交织,形成种种张力,使得我们的教育不得不面对一种全新的时代境遇。在这种境遇下,产业化进入了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

 

就高等教育而言,如果一所大学所颁发的毕业文凭的价值,直接由它为社会所提供的职业人才的优秀程度来衡量,那么大学就不得不通过市场效应来追求自己的声誉。这样的目标,势必造成大学课程体系的重组、人才培养目标的重新表达。

 

解放周末:大学教育能够提供给人的是什么?

 

王德峰:大多数人通过小学、初中、高中阶段的教育,都能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高等教育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在此前教育的基础之上,把人引领到问题的探讨中去。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学教育意味着一种深造”——让学生触碰到学术本身的问题。在大学里,学生要写学术论文,写论文不是照搬具体的知识,而是要探讨问题。在这种探讨中,人会初步形成一些学者气质

 

解放周末:您认为什么是学者气质”?

 

王德峰:学者气质有多个方面。首先,通过大学的学习,你能意识到自己的无知,这会使人一生都保持虚怀若谷的态度。这种态度不是出于礼貌,而是真实的,你永远都不会自以为是。

 

然后,你能体会倾听的必要性,尤其是当自己的观点遭到反对时,能够打开心扉接受不同的意见。你不会认为自己的观点就是唯一正确的,也敢于怀疑自己,勇于面对问题。

 

接着,当你逐渐明白你所研究的学问在人类文明体系中的位置时,你就能把它放到学问的意义系统当中,重新认识和评价。

 

最后,你还会认识到,任何一门学科,归根到底都是建立在人类思想与精神的根基之上的,你也能感受到本民族的文化与世界上其他文化的差别。

 

把发财作为人生目标肯定错了

解放周末:现实是,不少人认为,要想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足,必然要以牺牲一部分理想和情怀为代价。

 

王德峰:确实,有的大学生在学校里听课听得很激动,认为自己从中获得了道德力量,明确了人生追求。可是没几年,他就会回来跟老师讲:学校里说的很多道理,到了社会上一点都没用。不瞒你说,我已跳过多次槽了,每一份工作都做不长,与最初的职业理想已经渐行渐远,内心非常迷惘。

 

解放周末:您怎么解开这样的迷惘?

 

王德峰:若我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会告诉他,一个人学的本事要通过你从事的职业体现出来,当你投身于一种事业,你一生的意义就是这个事业赋予你的。你在比较目前的职业和下一个职业的时候,更好的标准是什么?仅仅是某种社会地位的提高或者薪水的增加吗?

 

我们现在之所以容易忘记初心,容易被一些光鲜炫目的表象牵着鼻子走,就是因为很多人从事的职业与自己的人生理想无关。我曾经面试过一位上海重点高中的应届毕业生,当我问他对自己将来的期望是什么时,他的回答是成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我问他这是否也是他的人生理想时,他回答说正是。我默然。


解放周末:这是把职业理想与人生理想混为一谈了。

 

王德峰:在过去,这两个概念常常可以重合,比如一个人一辈子做医生,医生就是他的职业,他同时也在这个职业当中实现了个人生命的意义。这就是职业理想与人生理想相重合,这是一种幸运。然而,在今天这种重合出现的概率很小。

 

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病症。一个健康的社会,不会光捧那些发财的人、成功的人。你是首富,这确实是一种成功,但成功绝非只有这一个标准。比尔盖茨、乔布斯都是成功人士,他们所拥有的物质财富也很可观,但我认为他们最值得称道的,还是他们贡献给人类的思想和精神。

 

现在,很多人努力让自己要么一夜成名,要么成为商界领袖,如果两者都不行,就把自己的人生判定为失败。大学生确实应当有谋生的能力,但无需拥有发财的能力,若果真成为富豪了,也不是坏事。问题在于:假如你把发财作为你的人生目标,那就肯定错了。


解放周末:要在竞争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道德是基石,理想是方向,但有些人却把这两样当成了包袱。

 

王德峰:爱因斯坦在非常年轻的时候就想明白了这个道理,他说:我们来到世界上,不应该希望自己能够得到什么,而是应该问自己能够做什么。爱因斯坦这个人,拿到今天来看,恐怕既不是成功人士,也算不上社会精英,更排不上世界富豪榜。大学毕业以后,他在专利局当一个普通的工作人员,这个职业当然不是他的人生理想,他的人生理想是实现一场物理学的革命来克服物理学面临的危机。可贵的是,他坚持了这个理想,所以他能在专利局工作的那段时间里继续自己的科学探索,并且最终获得了成功。

 

我深信,不管这个时代与过去有多大的不同,人生的基本真理是永恒不变的。因此,我一直鼓励我的学生们,在大学期间,除了抓住这个可以让我们暂时远离得失、追求真理的难得的自由机会,还应该好好思考一下:我的人生理想是什么?我究竟能够做什么?

 

有人嘲讽、批评今天的一些年轻人脑残,其实他们并不脑残。事实是,他们头脑中装了很多知识,只是在心灵上没有得到满足,他们的问题是心残

 

解放周末:他们对现实和未来充满困惑,如何弥补这种残缺?

王德峰:近些年我发现,不少年轻人开始意识到这种残缺了,学校也有相应的举措,比如复旦大学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推行通识教育,其实就是给本科生在人文修养上补课

 

现在经常有学生在课堂上和我探讨有关学问、社会和人生的各种问题,我很高兴他们发现了一个思想和智慧的新天地。他们终于面对这些问题了,而这些问题是不可能在计算机科学或其他应用学科的课程上得到解答的。

 

甚至有些已经工作了的年轻人还会回到课堂上旁听,下课后还会追问我一些问题。他们也在反思,他们是来大学里寻找精神家园的,我觉得这很好。反思社会和引领社会,正是大学应该承担的使命。我一直认为,大学不应该只满足于培养社会精英,而更应致力于培养能够担当天下的民族脊梁


博雅汇MBA,专注于北清人等顶级名校MBA提前面试申请,拥有9年的辅导经验,帮助上千人成功拿到清北人复交等名校预录取资格。



20—21申请季,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博雅汇的学员共拿下528个名校offer。辅导的264名学员中,面试综合通过率达到90.15%。其中,MBA项目北大预录取51人、清华经管预录取29人、人大商学院预录取42人,各校录取人数业内排名第一。想要咨询MBA添加助教老师微信(15810437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