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玉门关渐渐在背后沉入地平线。一支商旅满载天朝物产踏上这条由张骞凿空的走廊,在驼铃声声中迤逦而去;鸥鸟翱翔在粼粼波光中,憧憬异域香料与珍玩的贾人拔锚起航,南洋直下而西折寻找新的方向。
两千年的黄沙与碧海似乎未曾改变过。
“走出去”的战略近年来愈发响亮,众多机遇循着“一带一路”上先贤的脚步而来,如何把握住这般难得的发展良机,作为跨境并购服务专家,高金MBA校友杨延华对此深有洞见。
现任Marsh副总裁并负责中国区私募股权及并购业务的杨延华,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各类贯穿股权投资及并购生命周期的解决方案和咨询服务,设计针对私募股权基金及境内外并购风险的各类解决方案。
在全球化扩张的高峰期,杨延华已洞察先机,依托集团百余年的全球布局,率领Marsh中国私募股权及并购业务在美、澳、英、德、法、巴基斯坦、孟加拉国、越南等国家开展服务,更是在匈牙利、以色列等并购非热门国家深入触角。
“我们团队最核心的一件事,就是关注全球的交易风险。所以,我们对‘一带一路’沿线绝大多数国家地区都不陌生。”杨延华说。“不用害怕变化,用专业和专注去预见未来,寻找变化中的不变,应该是每个金融人必须具备的素养。”
立业“四大”,治学高金
在获得财务管理学士和理学荣誉学士后,杨延华进入“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KPMG咨询部,任职投资与重组服务部门经理。咨询部门可谓近年来会计师事务所的“创新中心”。仰仗在财务及审计方面的强大优势,“四大”纷纷进入投资服务领域,特别在对华投资及跨境并购方面颇有建树。
这一职业起点,恰恰满足了杨延华恪守严谨专业,又崇尚“扎克伯格”式创新的职业规划。他在工作中热情充沛,短短时间内积累了从投前战略到投后整合的完整并购流程咨询服务的大量实战经验。这些工作经验既为其后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更成为了他重返课堂的实践需要。
和所有金融人一样,2008年的金融危机对个人和机构都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冲击,需要再出发成为了杨延华非常迫切的愿望。
他与朋友聊起读MBA的想法,朋友告诉他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高金/SAIF)成立的消息及王江教授(高金学术委员会主席)提出的愿景。彼时的高金建校不足一年,正是那句“把全球各地领先的华人教授带到中国来”的口号打动了原本打算去美国读MBA的杨延华。“我在知道高金前,就知道王江教授,他在全球华人金融圈非常有声望。”杨回忆。“强大的师资阵容让我决定考高金。”
“我也是蛮感性的一个人,希望和朋友、同学一起长久保持联系,而不是聚聚就散。就这点看来,在美国读就很难和同学保持长期而紧密的联系。”杨延华说道,“金融行业优秀人才相对较多,和他们打交道可以帮助我成长。”
杨延华笑称自己享受商学院的氛围,完成MBA求学后,又继续选择EMBA深造。回顾在高金的求学之旅,杨延华坦言,高金FMBA深造带来的绝不是瞬间的改变。“我对学弟学妹也常讲,读书目的不应该急功尽利。它给你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杨延华认为深造更多是为了阶段性地完善自己在实践中遇到的知识体系缺陷,也同时需要满足工作与社交需求。
作为“资深”商学院学员,也是高金FMBA的学长,杨延华有自己的使命感:“头几届的校友应该做一些贡献,要为大家做些事,也要让更多人参与,并把教育、学习、实践分享这些事当一个事业延续下去。”
杨延华坚信,一所优秀的金融商学院专业化是最重要的,这就首先拥有了一个足够辨识度的专业化“标签”。同时作为商学院也要有使命感,要带给企业经营者以金融的通史教育、普及通识知识,同时抱有精英教育情怀,培养足够多的专业与学术精英以优化行业生态圈,甚至推动社会的改变。
正是本着这样的信念,杨延华与几位校友共同发起了高金并购重组俱乐部并担任首届理事,初衷便是分享与并购相关的知识与经验给校友,促进国内并购与跨境并购学员之间的交流。高金并购重组俱乐部至今经过正式注册、申请并履行会员义务的人数已达300多,其中EMBA的同学占大多数,其余是DBA和MBA的学员。杨延华表示虽然工作繁忙但依旧挤出周末的时间来运营俱乐部,保持基本每月都有活动。
预见不凡,致力创新
2013年杨延华加入了纽交所上市公司威达信集团(Marsh & McLennan Companies),在Marsh中国组建团队负责私募股权与并购业务。
在加入新公司后,杨延华把自己的微信签名档改成了Better Beckon。这话的本意为更好的召唤,他自己更愿意翻译这句话为:预见不凡,向往更好。
杨延华坦言,自己率队Marsh中国的私募股权与并购业务,和先前在KPMG的工作相比,对接的客户类似,但服务的内容又有非常大的差异。杨延华介绍,威达信集团是一家全球性专业服务公司,涵盖风险和保险服务以及咨询服务两大业务板块,拥有四家子公司,他们都在各自领域占据领先地位,包括全球最大的保险经纪及风险管理公司达信,全球最大的人力资源咨询公司美世咨询,全球领先的战略及管理咨询公司奥纬咨询,以及全球领先的再保险服务公司佳达。
在投资并购的整个生命周期中,集团数家公司可以协力提供完整的并购战略、标的搜寻、商业尽调、人力尽调、风险尽调、交易保险、投后整合及运营提升等服务,所以相对更具备独特的竞争优势。
杨延华在熟悉新业务的同时利用自己多年来在跨境并购行业的工作经验,思考如何为公司传统业务注入新的活力。在公司提供的良好平台上,杨延华与其团队一起为公司开拓各类新产品,如“交易风险保险”。
众所周知在并购案中主要的风险包括尽职调查中未披露的一些问题,导致并购案本身支付过高的费用,或者存在未发现的财务、法务或运营上的漏洞,使并购方蒙受损失。“交易风险保险”为整个并购上一道保险,如果遇到卖方存在欺诈的情况,或者买方在并购后发现诸多未发现未披露的问题,即可找保险公司理赔。杨延华介绍,这个创新产品,一经推出便在市场上占据绝对的领先地位。
此外,Marsh中国还推出了“网络风险保险”,针对6月1日推行的网络安全法,帮助企业完成网络安全的解决方案。同时Marsh还创新地为中国的大型集团设计和运营自保公司,设计抵抗由于政府管制等不可抗力对并购案的影响的产品。作为从业多年的投资并购专家,杨延华加入Marsh后积极学习各类保险知识,对保险行业的理解以及各行业经营保险领域收获很大。
依托集团百余年的全球布局,杨延华在过去几年率领Marsh中国私募股权及并购业务在美、澳、英、德、法、巴基斯坦、孟加拉国、越南、等国家开展服务,更是在匈牙利、以色列等并购非热门国家深入触角。
“我们团队最核心的一件事,就是关注全球的交易风险。所以,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绝大部分国家都属于‘一带一路’的范畴。企业参与横跨整个欧亚大陆的‘一带一路’战略,难点在于国家的法律、文化、宗教、语言与环境截然迥异,这为并购交易带来极大的风险。”
杨延华说道:“但这反而正是Marsh的优势。因为我们拥有全球性的专业团队,在项目过程中我会调动不同业务部门的专家加入团队提供服务,部门团队包括投资银行家、并购律师、特许公认会计师和保险专家等各方专业人才。”
至今Marsh中国积累了包括中国大型的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及上市公司在内的一批大型客户,同时也服务于全球顶尖的并购基金与中国领先的私募基金。正是这些有别于投资银行、律师事务所等传统业务的差异化的服务,在并购领域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在细分市场成为绝对的领导者。
杨延华认为,“唯有创新是维持生命力的根本。任何一个产品都有生命周期,要等衰退了再创新就青黄不接了,那就在它鼎盛的时候便创新。”
展望行业的未来,杨延华坚信机会是存在的。他致力于培养对行业的理解与洞见,发现价值并创造新的业务模式,同时对未来并购领域出现的思潮进行思考,紧跟市场的需求。
“不可否认,全球化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回归到本土市场一段时间,比如欧洲穆斯林问题就是因为太开放,开放了一段时间之后便会关闭然后自我修复。并购也是一样,就像追逐多了TMT项目,不少私募基金开始回归消费业和制造业。”
“不要害怕变化,用专业和专注去预见未来,寻找变化中的不变。”
杨延华笑着说,这便是“不忘初心”,也是为了在求变中寻找更好的自己。
快问快答:
Q1:对您个人生涯影响最大的人
A:家人。
Q2:您年轻时的梦想是什么?
A:读大学时想做专业服务机构的合伙人,不过现在变了。
Q3:在世的人中,您最崇拜的偶像是谁?
A:偶像没思考过,我很尊敬的企业家很多。比如Tesla创始人Alon Musk,Facebook创始人Mark Elliot Zuckerberg。
Q4:您的座右铭?
A:以前的微信签名档是Expect the unexpected,现在的签名是Better Beckons。其实没有特意讲座右铭,就是人生中比较喜欢的话。
Q5:您认为到目前为止你做的最重要的决定是什么?
A:结婚。
Q6:您最希望拥有那种才能?
A:创新。
Q7:您觉得谁最了解你?
A:我太太。
Q8:您觉得别人对你最大的误解是什么?
A:大家都以为我是个热衷于社交的人,觉得我很外向,其实我不太主动社交也不是很外向。
Q9:您觉得目前为止拥有的最大财富是什么?
A:我的人生经历是比较重要的财富,通过这些经历我积累了蛮多知识,走过很多地方,见过很多东西,有很多朋友。
Q10:您最痛恨别人身上什么特点?
A:不诚实。
Q11:生命中最重要的三件东西是什么?
A:亲情,健康,友情。
20—21申请季,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博雅汇的学员共拿下528个名校offer。辅导的264名学员中,面试综合通过率达到90.15%。其中,MBA项目北大预录取51人、清华经管预录取29人、人大商学院预录取42人,各校录取人数业内排名第一。想要咨询MBA添加助教老师微信(15810437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