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故事
第2期
站在凤凰花开的路口
回望重返校园的时光
有汗水、有欢笑
有压力之下无所惧色的砥砺前行
有志同道合者的携手同进
有遇到对的人的幸福圆满
每一位个性鲜明的个体
经过复旦开放、包容的洗礼
生长出更加丰满的羽翼
拥抱未来无限广阔的天地
分别之际
让我们一起聆听毕业生的心绪......
唐志鹏
2015秋6班
心存感恩!发愿复旦MBA
感恩自己、愿意挑战自我、不断完善自我的心,发愿进入心中最好的商学院学习!
感恩家人能够帮助我分担生活中的部分责任,让我有到大块时间学习的可能!
感恩公司和老板,能够支持我不断的学习和成长!
心存感恩!进入复旦MBA
感恩进入复旦拿到了复旦MBA一等奖学金。这不仅是对自己努力的肯定,更是一份责任!告诉自己在之后的学校生活中,要为复旦同学们多付出一些。
心存感恩!相识复旦MBA
感恩在复旦能够结识优秀的小伙伴,并一起携手成立了复旦医疗小分队,后来在学院戴姐和项目组老师们的支持下,发展成为复旦MBA医疗健康俱乐部。我们一起参加了2015西门子杯医疗中国MBA医疗健康商业创业创新大赛,并最终在众多全国顶级商学院中脱颖而出拿到第一名。我们一起举办了近30期分享午餐会,很多次正式讲座和团队内部建设活动。俱乐部是一个种子,希望在学弟学妹手里发芽、成长!我们不会离开,和各位一起共同呵护。
有幸聆听诸位学识渊博的教授之教诲,结识各行各业之青年才俊,真乃人生之幸事!
心存感恩!启程后复旦MBA
校内学习告一段落,这段经历会持续在我的人生发挥更加积极的影响!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陆止于此,海始于斯。终身学习,乐在其中!
Q&A
Q:医疗俱乐部发展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
A:最大的困难是资源有限,时间稀缺。医疗俱乐部的所有同学以及我们的嘉宾在做这个事情,都是公益的,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全靠大家的热情和使命感在坚持。感谢每一位出色的小伙伴,用朴实的信念彼此鼓励、一路前行。
Q:俱乐部带给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A:很多时候单向的索取带来的收获是十分有限的。在俱乐部中,我们付出很多,短时间看不到什么激励,但当五年、十年后再回想MBA的生活,我们有很多记忆的点,可以去跟别人分享的故事。只要俱乐部这个链接在,我们就是一个终身学习的社群,大家终身相伴,一直走下去。
Q:对18年新生有什么寄语?
A:首先恭喜18级的同学,恭喜你们来到复旦。其次,对医疗感兴趣和在医疗行业的小伙伴,可以一起加入医疗俱乐部这个平台,一起来玩,把它做成更有意思、更有魅力的一个组织,希望它未来成为我们在心灵和精神上的一个归宿,一个很好的家园,谢谢!
麻卫民
2015秋7班
多年工作之后选择再次回到校园,就一定要选择一个最好的平台。复旦MBA之于我,就是那个“最好”。
两年半的时间,复旦MBA带给我最大的改变体现在思维方式上,MBA学习过程中的系统性思考让自己的受益匪浅,在面对问题时,学会了从多个角度去看待问题。同时,通过与不同行业、不同背景的同学交流与分享,可以接触到不同行业的知识背景,对于处理自己工作中的问题,有更好的借鉴与指导意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习的途径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与书本,更有各个行业能力出众的同学们的经验分享。
毕业了并不代表离去。我依然会回到校园去“回炉”,去旁听喜欢的教授的课程,也依然会通过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保持与学弟学妹们的交流与分享,学无止境,复旦MBA将会让自己受益终身。
Q&A
Q:选择 MBA时最初的梦想有没有实现?
A:进入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大门的那一刻,自己的梦想已经实现了一半。临近毕业,当初立下的许多flag还在进行中,比如创业。其实心里一直种着这颗种子,在复旦MBA学习过程中,随着自己思想的成熟,与同学们的交流学习,资源掌握的程度越来越丰富,这颗种子慢慢萌芽,让我决定去尝试,现在还是一个刚起步的阶段。
Q:在复旦MBA里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什么呢?
A:参加的三次orientation活动。第一次,是以学员的身份,全情投入,与一群有着共同志向的同学相识于复旦,并成为之后MBA学习中的重要伙伴。第二次、第三次,以黑衣人的身份,感受到了复旦MBA独有的黑衣人传承文化,与具有相同场域的伙伴用心去做一件事情,收获的不单单是友情,更在精神层面升华了自己。
Q:你认为自己为什么被选为黑衣人?
A:一方面我很靠谱,另一方面入学时被复旦黑衣人的付出深深地感动了,也励志要做一名黑衣人,把在复旦的收获,感悟以及无私的精神传承下去。
张颖星
2015秋9班
我叫张颖星Betty,大家都叫我“白甜”姐,我是2015级秋9班的,就是所谓的橙9班。橙9是长三角班,同学们非常活跃,每次班级活动参与率都高于70%。
我非常有幸参与到班委的建设中,负责生活方面。我第一个提出为同学做每个月的生日会,我们班是第一个买班服的、做班级的破冰,这些都做在整个年级的前面。
在这个班级里,我们没有利益的往来,更多的是大家之间的坦诚相待。每个人生活的智慧,是让我真正值得学习的地方。当我们去询问彼此自身行业或是生活上的问题时,大家都非常乐意去分享,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去帮助对方。那种被关心和去关心别人的感觉,特别好。
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讲,这应该是最后一次进入校园,能够遇到这样的一群人,让我觉得特别特别的暖心。这是我印象最深的,感动最深的,最珍视的。
我们橙9会继续携手走下去,我们也想把橙9的力量扩散到整个复旦。
Q&A
Q:参加过什么学生组织?
A:我是复旦MBA“知微行远”论坛的成员,这个论坛借助百年复旦的深厚人文底蕴,邀请一些复旦哲学系、心理学系、国学院、历史系的人文教授和学者来和MBA同学做分享。在一个浮躁的社会里,大家都会关注商业性的东西。但来复旦并不仅仅是工作、赚钱,这些是一部分,并不是全部。知微行远带给我的是精神层面的收获,让心灵更加澄净。
Q:在复旦有哪些收获?
A:第一点是认识自己,同时改造了自己,内心变得强大。不会因为别人的话影响自己。我有独立坚定的意志,知道自己应该去做的事情。这些都关乎自己的内心。这一点对我来说,影响非常大的。
第二点,来复旦认识了许多很好的伙伴。就像戴老师说的,在行动中学习。在这一过程里,我向我的同学、我的老师学习了非常多的东西。你碰到的每一位老师,每一位同学,他的身上都有非常闪光的点。和优秀的人在一起,他们的品质会影响到你,而不是他们做的事情会影响到你。所以我觉得复旦还是有她的品质在,这种品质会一直传承,能够带给你这些东西。
Q:对18级新生有什么寄语?
A:自己迷茫的时候,有时,你可以放下所有plan, 可能会发现有很多惊喜。因为你有目的性的时候会关闭其它的可能性,当你把所有门都打开时,你的可能性就会更多。未来会怎样,两年过后变成怎样,你也不知道。
邱 彬
2015秋4班
我是复旦MBA 2015级4班的邱彬。报考复旦MBA其一是向往复旦这一充满人文情怀的百年学府,另一个原因是复旦MBA的国际化做的非常好,提供了很多交换的机会,有很多国际化的老师,MBA课程也是百花齐放、兼容并包。
当作为新生的时候,我从Orientation、新生晚会这些活动中受益良多;当我成为一个老生的时候,我更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在这些活动上,因为我也希望将来新入学的同学们可以从中获益。对于每一个参与项目筹备的同学来说,付出是前提,但是付出的能力、团队的认可是跟各自平时的积累、沟通的技巧、统筹的能力等是相关的。
我们会听到很多黑衣人教练说:若要谢我,请成为我。这是每一代学生应该做的事情,这是一种文化积淀,很多人很多年一层一层往下积,积累到现在就成为每一届复旦管院MBA同学接力传承的传统。
我想给各位积极参加各项活动的同学们一些小建议:首先,重视平时的积累,活动的组织能力其实是和平时我们的学习工作密切相关的;另一方面,珍惜这些机会。如果相关经验不是很丰富的话,也正好通过这个机会去加强、去练习。
最后,引用丘吉尔的一句话送给同学和学弟学妹们:“成功非终点,失败也非末日,最重要的是继续前进的勇气。”
Q&A
Q:如何调节学业、生活与工作之间的平衡呢?
A:充分提高碎片时间的效率的同时,做好事先的沟通。取得同事的谅解和家人的支持。
Q:复旦MBA学习对你生活最大的改变是什么?
A:思维观念发生了变化。习惯从不同的视角看待问题,不纠结于非黑即白。灵活但坚定的前行。
Q:很多毕业生都说没有毕业的实感,您的感受呢?有没有留下什么遗憾?
A:我觉得我一直是管院的学生,没有毕业的感觉。学校提供了各种渠道让同学始终和学校保持联系,如每年的Orientation活动,各种讲座等。遗憾总是有的,最大的遗憾是每次去想旁听课程都没有位置了。希望还能有继续旁听的机会。
刘 雷
2015秋5班
我是2015级5班的刘雷,想趁着自己年轻,学习能力和热情还在,在各方面提升自己再上一个台阶。因为复旦人文氛围比较浓厚,相对来说国际化程度高,所以就报考了复旦。
2016年有幸参加了墨西哥蒙特雷科技大学为期两周的短期交流,收获很多。在纯英文环境里重新学习了商学院经典的必修课程,通过与各个教授的互动,学会了用多元化的视角看待问题以及用批判性思维思考问题,这两点对于工作生活都很有帮助。
管院的Orientation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从低年级的基础项目,到高年级的高阶项目,都是围绕提升着我们的管理能力而展开的。这些项目能在不同的领域解决我们工作、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在参与项目的同时你会发现跟自己情况类似的人有很多,大家能抱成一团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日常互相监督、互相激励,学习效率就非常高,而且能跨越从“知道”到“做到”的鸿沟,实现真正的提升。
非常感谢同学们的陪伴,共同走过了两年多的时间,这段时光是我过去人生中最美妙的回忆。
对学弟学妹们的话:未来非常值得期待,一定要抓住各种各样的机会,去参加复旦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发现自己的潜能,实现精彩的未来。
Q&A
Q:你在复旦最难忘的经历是什么呢?
A:做黑衣人的经历。2017年做为国际方阵的方阵长参加Orientation, 和国际方阵策划运营和教练团队一起精心策划为新生准备了终生难忘的项目体验。
Q:复旦对你个人职业和生活最大的改变是什么?
A:在复旦学习期间收获了知识、收获了思维、收获了视野、收获了朋友。
这些都对个人的工作和生活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对自我的认知和自己的使命会更加明确,从而带动个人行动力和领导力的全部提升,人生进入全方位发展的轨道。
Q:在复旦MBA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难和挑战是什么?是如何克服的呢?
A:学习的时间和忙碌的工作需要协调,小组讨论和个人作业也要占用大量的时间,总是感觉时间不够用。
通过参加MBA高阶有效行动力的培训,科学管理自己的时间和能量,明确目标以后,从个人内心深处挖掘潜能,大幅提高自己的有效行动力,就解决了时间紧张的问题。
Q:在复旦映象最深的老师、同学和事情?
A:孔爱国老师:学术底蕴深厚,又幽默风趣,上课深入浅出,深受学生好评。
张青老师:我的论文指导老师,项目投融资领域资深专家,课上理论和实践结合紧密,干货满满,没有半句废话。
同学们:同学们都是来自各个行业的商界精英和未来领袖,从同学们身上学到很多行业专业知识、良好的工作习惯和高效的组织管理技能。
虞亚丹
2016国际2班
我是苏州人,考复旦IMBA项目主要是想出来看看。原来在银行工作,岗位对学历要求很高,需要出来拓展下,在同事的推荐下,报考了复旦MBA。感觉自己备考复旦MBA整个过程比高考还努力。
我们国际班同学整体年纪不大,工作时间不长,多是88到90年这个年龄段,大家聊得起来,都蛮融洽。在这两年时间中做了为期半年的芬兰咨询项目,其中在芬兰6天。这个过程给自己的印象非常深。其中一位尼泊尔同学Saga非常优秀,聪明、人品好、情商高,快速融入中国文化,跟我们打成一片,全组都非常开心。
我觉得,来读书是来读人的。以前觉得优秀的人比较高傲,难以接近。现在才发现当时认识太短浅。真正优秀的人是包容、博大、乐于助人的。他们的分享不是炫耀,是真心为你好。我也想成为那样的人,所以我非常努力地去观察优秀的人怎么学习,他们的效率为什么这么高,他们怎么为人处世,他们世界观是什么,是什么支持他们到现在,每个人都要学习。
我现在在电视剧公司做战略管理,这份工作很有挑战。是复旦赋予了我这段新的人生,让我实现了职业生涯的转身,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非常感谢复旦,可以说复旦是我的伯乐。
希望学弟学妹们能在这几年好好读书,把心思放到学习上,保持初心,抓住这么多好的老师给我们讲课宝贵的机会。认真学到每一次机会,因为复旦能给予你很多。
Q&A
Q:您觉得您毕业后能为复旦带来什么?
A:文娱产业是新兴的产业,iLab老师给了我这个行业的赋能。我也希望在目前的行业中,可以有机会给复旦以回报。希望将来能做到复旦以我为荣。
Q:谈谈您国外交流的经历和感受
A:我获得了10人去德国科隆交换的机会,认识了很多在职班的同学,建立了非常深厚的友谊。我们代表的是复旦形象,德国老师对我们复旦的同学非常认可。我们约定了20年后再次相聚在科隆。
Q:谈谈您对学弟学妹有关参加各类活动的建议?
A:多参加各类学生组织,多参加活动,多认识人,争取参加班委为大家奉献,不要害怕付出自己的时间和努力,因为所有人都看得到。
忽青夫
2016国际1班
如果要我用一句话来形容复旦MBA这两年的学习生活,我想是“无关功利,追随内心”。可能大多数报考MBA的同学要么非常明确地想要转行,要么想要在事业上增添一些晋升的筹码。但对于我来说,我的初心就是比较纯粹地想要来学习知识。来复旦之前,我是一名公务员。井底之蛙般安逸固化的生活模式,会产生一种自认为自身是比较优秀的错觉。所以我想要跳出这口井,来寻求更多的可能。
复旦的课程使我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拓宽了我的视野,更丰富了我的人生经历。其中iLab商业实验室的课程令我印象深刻,让我可以将课堂中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与众多优秀的同学一起,通过两年的学习生活,敞开了自己的心扉,更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连结。从学习到生活上,甚至在性格塑造上都有非常大的收获与提升。
第一个学期因为课业压力较重,大家都很紧张,日月如梭。第三个学期出国交换虽然比较轻松,但期间利用业余时间也游历了许多的国家,反而没有感到时光在流逝。如今回头感慨两年的时间真的非常快,似乎一眨眼就突然毕业了。
Q&A
Q:复旦MBA海外交换项目是怎样的体验呢?
A:我当时选择去奥地利维也纳进行了一个学期的海外交换学习。除了课业之外,我也有机会去很多国家游历,开拓了自己的视野。作为一个国际班的学生,我觉得没有参与任何海外交换学习是有愧于国际班这个项目的。在列国游历期间,我也交到了很多来自不同国家的朋友,收获良多。在课程方面,因为复旦本身课程设置具备极高的国际化水准,所以比较相似。但是不同之处在于,同学们来自于不同的国家,身处于截然不同的文化环境,会有很多的冲突与磨合的过程。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当时我们的小组成员来自四个不同的国家,其中有个法国的男生和德国的女生,因为某个议题意见不和,发生了很激烈的冲突,我和另外一个女生就充当了协调者的角色,去协调和沟通。如今回想起来还是记忆犹新。
Q:在两年的学习生活中,有什么遗憾的事情?
A:要说遗憾的事情那就是在图书馆借书借的太少了。所以我趁现在还没有正式毕业,正在抓紧时间疯狂地借阅书籍看呢。在第一第二个学期,因为课业压力比较大,业余时间阅读的机会比较少。另外我自身可能时间管理方面没有做得特别好,现在想来还是有些遗憾。我们复旦的图书馆资源真的非常的丰富,可能之前借的很多书但是到最后我都没有机会翻开来好好阅读。真的应该多读几本书呢!
Q:对学弟学妹有没有什么想说的话?
A:不管是在职班还是国际班的同学都要充分做好学习的准备。如果有机会能够去申请海外交换的项目,一定要珍惜机会去争取一下,拓宽视野看看外面的世界。
博雅汇MBA,专注于北清人等顶级名校MBA提前面试申请,拥有9年的辅导经验,帮助上千人成功拿到清北人复交等名校预录取资格。
20—21申请季,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博雅汇的学员共拿下528个名校offer。辅导的264名学员中,面试综合通过率达到90.15%。其中,MBA项目北大预录取51人、清华经管预录取29人、人大商学院预录取42人,各校录取人数业内排名第一。想要咨询MBA添加助教老师微信(15810437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