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智慧,人如其名,是一个充满智慧的女生。从复旦MBA毕业多年,她又回到母校,作为”印象复旦MBA“的总策划人,她说:“谢谢管院给我一个机会反哺母校。”她用自己多年的经验和对母校的情怀全身心投入其中,为每一位管院人和准管院人呈现了一部有深度有创意的宣传片。
第一次拍摄校园宣传片
一直从事品牌推广的崔智慧,形形色色的企业宣传片拍过不下其数,但是校园公益宣传片还是第一次接触。“以前经常关注校园类宣传片,但只是脑海中想象应该怎么拍,而这次是我真正地将其付诸实践。”在接下宣传片的拍摄后,她便与管院的老师们畅谈影片拍摄的思路,“聊着聊着,色、声、味、触、意这五个板块就从脑海里一下子蹦出来了!”崔智慧开心地说。
校园里的鸟鸣、小组讨论时的争论、史带楼走廊里的咖啡、Orientation中的拥抱……一系列的意象组合成了“印象复旦MBA”的动人画面,而这些概念的设计为什么对崔智慧来说如此驾轻就熟?
因为她不仅曾是复旦MBA学生,也在毕业后的这么多年里,保持着与管院的默契互动。有时候回学校做志愿者,有时候参加新生Orientation做黑衣人,有时候回管院听一场讲座……对她来说,毕业了,但心仍牵挂着这里。
所以,在策划影片时,她对管院的理解就变得独到而深刻。“从宣传片的方案、框架、脚本到台词,老师们都非常尊重我的建议,并提出了非常好的思路,让我将这件事完成得非常一气呵成。”她说,这种信任是让最她感动的地方。
招生也要色香味俱全
“你的世界大于你的视界。”这是崔智慧在影片第一板块“色”想表达的主题。她说,很多人局限在了自己所看到的世界,而实际上复旦MBA的学习生活丰富多彩,要用眼睛去好好发现,找到某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地方最大化地释放自己的能量。
除了“色”,还有“声”,听见不同的声音。这一板块,崔智慧没有单纯地设计教授们上课的声音,而是以采访的形式去寻访那些在管院学习的同学们,听他们讲述为何来复旦,读了MBA后对自己的家庭和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这样才能更加真实地去表达管院的学习能够对学员带来的收获。”
当然,在管院的日子一定少不了食堂里的饭菜香、加班上课时候的泡面香,还有午后休闲时的咖啡香。在“嗅与味”板块,崔智慧用不同的美味展示了简单却无比充实的校园生活,纯真而真挚的同学情谊,让人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复旦MBA的美味生活扑面而来。
“这是一部有味道的影片!”——把一部学院招生宣传片做成一道色香味俱全的佳肴,也是煞费苦心。
管院精神 ,薪火相传。最让崔智慧有感触的就是“触”这一板块,这个板块以黑衣人远远关注的视角,看着新生在Orientation中相识、磨合、冲突到成为好朋友的过程。“Orientation是新生最先能感受到管院精神传承的时候,所以这次就想通过黑衣人的故事去展现那种信任和传承。”
安心长成一棵树
绿色的叶子随风而动,一个男生站在世纪钟前闭目聆听。“铛、铛、铛……”那声音悠扬,那意境绵长。崔智慧说,这就是她想表达的“意”。
在上海,每天忙碌的生活,有人不知所措,有人掩耳盗铃,但是她会突然跳出来告诉你:安下心来,把当下的时间仅仅投入一件事情,那样才有品质,才有匠心。
她说:“学习不是知识的灌输,一个人要静心思考,才能将课堂和书本上的学习内化为自己的力量。”所以,与其说在“意”这个板块,崔智慧想展现管院提供给大家的学习平台,却更想表达自己对复旦MBA学生的一种希冀。
片子拍好了,每一个镜头都非常美好,可是如何将这些镜头组合在一起,准确地传递复旦MBA的风采成了崔智慧的难题。一遍、两遍、三遍……无数次的剪辑,无数个难熬的夜晚。仅仅电影中何时用配音,何时用字幕就与导演商榷了好久,更不提配音演员都试了十几个。
“我们的导演、老师和同学们都非常好,无私地贡献自己的时间与智慧,为我们的后期制作出了很多力。”近两年的时间,才精心打磨出这样一部影片,这也是崔智慧用自己的工匠精神践行着“意”。
宣传片终于完成,崔智慧就像看到自己的孩子呱呱坠地一样欣喜。虽然有些想要的拍摄场景和后期特效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实现,成为了小小的遗憾,但崔智慧说:“没有关系,以后我们一定会用其他方式更加完美得展现复旦。”
20—21申请季,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博雅汇的学员共拿下528个名校offer。辅导的264名学员中,面试综合通过率达到90.15%。其中,MBA项目北大预录取51人、清华经管预录取29人、人大商学院预录取42人,各校录取人数业内排名第一。想要咨询MBA添加助教老师微信(15810437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