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典礼在喧闹的夏日里结束,象牙塔的青春歌舞再次落幕。我们预备好在这时节与光华依依不舍,也整装待发期待新的征程。挥手告别,愿与你分享我们的故事,与你共享我们的喜悦。光华MBA优秀毕业生的临别寄语(上篇),送给每一个心系光华的你。
常雅玲
北大光华MBA2017全日制班
我能想到的最美好的事情,就是回到北大,来到光华。
9年前,北大为我打开了一扇大门,开眼看世界的同时,无限的可能性闪现。
5年前,我满怀激情奔赴内蒙支教,特殊的项目、延续的教学、长久的生活,三年时光收获满满,亦留下困惑无数。
2年前,幸入光华,求学解惑,师友为伴。我敬爱的老师们啊,任何言语都无法表达我的感激!每一堂课都是知识的盛宴,都是精神享受。因思想,而光华,无愧此言。
和最优秀的伙伴们在一起学习,每门课的报告展示都精彩纷呈,同学们以极高的双商和丰富的经验,刷新了我对“优秀的高度”的认识,看伙伴们如何花费200%的精力把事情做到99.9%的卓越和如何花费60%的精力把事情做到95%的优秀,都让我获益匪浅。与同学们study hard and play hard的日子,考前梳理讲义和集体复习的奋战,一起领取奖学金和三好学生荣誉证书,与小伙伴开火锅party的畅聊午夜场,严肃活泼温暖贴心的班聚活动聚师友聚,成为我无以伦比的快乐时光。
我们北大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我们享受着“进一步有进一步的收获”,相信“苟有北大之牺牲精神,则结果之良好,俱可期而待”,同时也接受“退一寸有一寸的欢喜”,自由在灵魂里。
我们光华人,因思想,而光华。我们拥有很多可能性,很多很多,让你有底气无所畏惧地坚持和闯荡一番,自由自在、充满活力地发挥出所有潜力和能力;但可能也没有想象中的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无数人、悟世间道,最终仍需要自己去经历这个过程,穿越灵魂的荆棘。
我们FMBA,一切过往,皆为序章。我们在奔赴而立之年重回校园,积累知识、拓展见识、建立共识、增进情谊,看到优秀的高度、撬动思想的杠杆;我们知己所不知、正视常识与规律,将过往一切所学所思所得所经历编织成网,优化人生的算法、融会贯通各域之道;我们希望拥有“定义美好”的能力和“建设美好”的愿力,成就一份毕生的事业,承担守正创新的责任,期许下一个十年不惑而过。光华扶上马,从此奔前程。
燕园情谊永相续,青春无悔谢谢你。毕业不说再见,携手共创未来。
姜平
北大光华MBA2017级在职1班
广深沿江高速深圳前海段是一条海上超长桥,也是我从珠海去北大光华深圳分院求学必走的一段路 。
周六早晨7点30左右,这段海上之路只有零星几辆车,我把车开到120码以上,呼啸奔驰、放纵思绪。远远地平线处红日正破云而出,鹅黄色般柔软的光洒在碧蓝海面上,泛着点点波光、升起氤氲蒸汽,天地间似乎正孕育着初始的希望和憧憬。
这种出凡脱俗式的美好时光,在两个多小时的光华求学路程中只占短短十几分钟,之后就要从长桥下来开出收费站,继续在城市喧闹密集的车流中排队抢道,继续在滚滚红尘中摸爬滚打。
在个人的生命长河中,两年北大光华的学习生涯,也如这海上大桥上短暂的享受时光,有“静言幽谷底”式的思索,也有“长啸高山岑”式的恣意,现在就要下桥继续世俗纷繁的日常。像徐志摩《云游》所说:美不能在风光中静止,他要你飞渡万重的山头,去更阔大的湖海投射影子。
北大光华给予了什么,让我们有能力去更阔大的湖海?是前沿的经济管理知识?可知识会被遗忘、会被迭代。是烫金的毕业证、学位证?可它们平时都是躺在柜里,只在求职时使用一次。北大光华的大师上课时不仅教授经管知识,更是在解码和传导北大的精神和风骨;光华的优秀同学们不仅是一起上课学习,而且是在相互传递蓬勃向上青春正能量。我想,这些才是融入我们血脉、伴随一生的光华财产,让我们在下桥毕业后的琐碎枯燥中行走时,始终有着更高的追求、更大的责任、更强的毅力。
这种风骨和精神是其他学校没法教也不能讲的,因为这是北大、是光华沉淀下来的独特基因,不能工业化复制只能在师徒式传承中汲取。作为北大光华学子,实属荣幸。
孙阿利
北大光华MBA2017在职2班
两年的时间太短,短到不想离开光华的课堂,短到不想毕业,不得不让学院“赶”我们离开。
“周一至周五上班,周五晚上坐飞机约22点左右到达西安分院,周六周日上课,周日晚上坐飞机约22点回到家。”这是我这两年读MBA生活的常态。
妈妈总说我读书太辛苦,但是她比我更辛苦,没有她帮我料理家务,照顾孩子,我绝对不可能安心读书,按时修完学分,顺利毕业。
老公总是问我:“这次课哪位老师讲的,讲的什么?”我们会经常讨论课堂的案例,他说我和他讲,他就是在学习。他工作繁忙,身不由己,我感受到的是他对于课堂的渴望,以及对于我能读书的羡慕,没有他的全力支持和鼓励,将不会有我这两年满满的收获。
四岁半的女儿每周和我电话视频时,总会问:“妈妈,这周给我带什么礼物啊?”,为了让孩子对于我外出读书有美好的期盼,我们约定每次上课回去都给她带礼物。有一次她说:“我将来也要上北大”。
同学们说过“周末出来上课,就是休息放松”。平日工作繁忙,心绪复杂,周末课堂上是各学科领域里最智慧博学的老师,是各行业工作优秀、待人真诚的同学,手机统一上交班主任,没有外界的干扰,静下心来,带上眼镜,喝杯咖啡,听老师教导,与同学探讨,认真做笔记,和自己内心对话,真可谓是种“享受”。
在光华,有老师的指导,同学的影响,一定会遇到比昨天更进步的自己!但毕业不意味着结束,北大光华,此门已开,课堂永远在那里,老师永远在那里,给我们启迪,丰盈我们的人生。
谢辉艳
北大光华MBA2017级在职3班
白驹过隙,当毕业季的日程日渐清晰,两年的MBA生涯也即将告一段落。似乎两年前开学典礼的雀跃还在心头,转眼却要收拾告别的忧伤。回顾过去两年,点点滴滴翻然如昨日,如果要用几个词来纪念这段永远值得珍惜的岁月,我想应该是:马不停蹄、华丽蜕变、以终为始。
【马不停蹄】
作为在职研究生,当我们被心中的不安分怂恿,决定申请入学的那一刻开始,生活便不会再安逸与轻松。面试申请;联考笔试;20余门课程近两年周末无休的课堂;记不清多少次的作业、考试与课堂演讲;精彩纷呈的课外活动——而这一切,都是作为家庭与公司顶梁柱的我们,用业余时间完成的。纵然有疲惫与艰辛,却未曾想过放弃,在追求优秀与卓越的路上,我们马不停蹄的奔跑。回望北大校园里的足迹,我们的每一步都坚实而有力。
【华丽蜕变】
两年的光阴,在不同的质地上,镌刻着不一样的印记。可以平淡,也可以深沉。在这群马不停蹄奔跑的北大MBA身上,两年足以完成一个蜕变的轮回。在这所包裹着深厚人文气息的校园里,教授们高屋建瓴、独到犀利的观点,让我们敢于眺望更远的远方,思索更深的命题;同学们独辟蹊径的观点与针锋相对的辩论,让我们勇于承认认知的局限,赞赏同龄人的优秀;丰富与全面的课程内容和课内外实践活动,让我们搭建了更坚固的知识体系与更适用的管理经验。回望MBA开学时的青涩,现在的我们,已不再是两年前的我们。
【以终为始】
因为遇见北大,才有了过去两年的忙碌与充实。因为遇见恩师,才懂得了格局与思考。因为遇见同学们,才懂了真情与挚爱时刻都在,只要我们付出真心。2017级P3班同学们,曾经分享了无数欢笑与泪水、迷茫与鸡血的我们,在三十多岁的年纪,依然为了一道作业题争得面红耳赤,为了一页PPT反复谈论,为了一个小组作业熬更守夜,为了家庭、事业、与学业的困扰聊到通宵的我们,毕业绝非终点,而是我们共同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