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院校的选择也是难过的一关,很多人都向往清华北大这类的名校,却担心自己的实力不够硬。
这些名校学费高,竞争大,是不是只能望其项背?社会对名校认可度更高,名校之外的MBA到底有没有要读的价值?
名校里所有的专业不一定都排名在前,看某些专业还不如普通院校,为什么这么说,名校是随着自发展和社会需求会新设专业,相对而言,这些新增的专业在师资力量和课程设置上未必有普通院校专业体系的成熟。这时候看来,仅仅是为了笼罩在名校的光环下,去读一个MBA,可能真的不划算,你有没有想过它是否真的对你个人未来发展有用?进入名校之后,自身的发展同样也需要自己去经营,名校的头衔真的不是万能的。
没有好与坏,符合自己发展需求的才是最好的。
我们当然不可否认名校在社会认可度上还是占优势,但是再做选择之前,要清楚你读MBA的目的,你的未来职业规划里MBA能带给你什么,盲目的去读一个名校MBA最后可能是一段失败的经历。
院校选择上,因人而异,你首先要清楚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清晰自己处在一个什么水平上,有没有一个较强的学历能力?说到底,每个人所处的阶段不一样,可能你是月薪过万,可能你是是某个公司的CEO,水平上的差异和自己今后的发展需求肯定是不一样,看自己的水平适合读设么院校。客观分析自己,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一、论名校MBA好不好,评判标准是什么?
名牌大学就一定适合自己吗?在选择院校之前,考生要对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客观分析,理性评判自己的学习能力。不考虑自身实际情况,一厢情愿地贪图名校“光环”,到头来可能会竹篮打水一场空。而且,考生即使有幸进入名校,也不要认为它的光环已经笼罩在自己头上,仍需要努力学习打造自己的名片。
每个社会人的社会地位和高度不同,值不值得读,看自己水平能读哪个院校。读了对自己有没有用,看跟谁比,比如月薪1万的人,不能跟小米的CEO雷军比,但通过努力,读个MBA,学点管理方面的东西,升级个硕士学历,跟曾经高攀不上的月薪10万的人比比还是很有竞争力的。正确定位自己,不要武断藐视普通院校。那些说不好的人,可能职业跟商业一毛钱关系都没有,他可以随意评说因为他根本就不需要,也可能他特别牛,资历很好,清华让他去他都不稀罕。但,他的经历,也跟你没有一毛钱关系啊。干嘛因为他的评论放弃一个很好的升值机会,明明它能帮你。
重点中重点:学校好不好,需要看是否有世界MBA认证机构承认的资格,看院校课程设置,师资力量,校友会成员水平……
二、市场衡量的标准有哪些?
能成功入读一所名校MBA的确是人人向往,但是并不是每一个同学都有上名校MBA的能力,很多名校MBA的培养方向和管理理念,也并不是适合所有报读的同学。在看到学校拿到了多少认证、有多少师资这些,重要的是从这所学校毕业的你,变得更好了吗?
所以任何价值取向和衡量标准都只有一个,就是市场标准。
那些找到好工作,事业蒸蒸日上节节高的MBA同学,永远都具备这样的特点:提前规划好职业,不动摇不打折扣,仔细审视过学校课程,考虑好自己将来两到三年的去向和所做业务的焦点。
三、自主招考国际MBA为什么那么多人选择?
有较强名校情结的人对于名校的选择也是很多在职人员选择国际MBA的重要原因,大部分国际MBA的院校都是国外的超级名校,对于在职人员来说用来满足自己名校情结同时还能获得相关专业硕士学位是再合适不过的途径了。
国际MBA分为中外合作办学MBA和海外商学院国内独立办学MBA,参加学校自主组织的面试+笔试,要求你具备以下几种素质:良好的英语水平,快速的职业发展轨迹,强烈而明确的求学目的。
事实上,无论你学什么专业,什么学位,最关键的都是规划好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否则,风风火火意气风发地读完一个名校的工商管理硕士,却发现毕业时自己无所事事,这时候的茫然四顾将是致命的。
所以不管你报读的是名校MBA还是非名校MBA,只要提前做好规划,有相应的目标,相信给你带来的价值远不止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