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会概况
▽
2019年5月11日,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MBA顾问委员会2019年度(第二届)会议在北京成功召开,本次盛会由中国人民大学(以下简称“人大”)商学院MBA项目中心举办,参会嘉宾包括人大教授学者、行业翘楚及诸多知名企业高管,众多顾问齐聚一堂,筹谋共计。
会议后半程包括四个主题论坛,论坛四以“中国企业走出去——国际供应链金融的几点思考”为主题。人大商学院MBA顾问委员尹玲认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有其内在的需求,每个企业要按照自身的情况灵活运用金融工具实现自己的金融目的。对于走出去的企业来说,遵守当地的法律,借助第三方有效合作,关注国际供应链以及在电子科技时代的各种新举措也非常的重要。
圆桌论坛
▽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动力,一方面来自国内产能过剩,需要走出国门开拓市场;另一方面,我国虽然资源丰富,但也可以和其他资源丰富的国家形成优势互补。需要注意的是,国际用户订单供应商的战略性整合,是提高采购及经营整体利润的有效手段。
尹玲指出,在灵活运用金融工具方面,供应链金融不是一个静止不变的概念,它是使用不同技术、不断创新的实践过程。根据企业的不同需求,譬如有的企业需要促进销售,因而重视对经销商的融资,而有的需要稳定它与供应链上游的供应商的战略关系等,因而重视对供应商的融资。根据企业不同需求,所运用到的供应链金融产品会有所不同。
同时,与第三方合作做好企业自身的供应链管理也很重要。在新经济的时代背景下,真正意义上成熟的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一定是广受客户欢迎并与产业链相结合的金融方案,这样的解决方案经常应用多种科技以发挥综合效应。
随后,由人大商学院财务与金融系教授支晓强主持了圆桌讨论。中国民生银行交易银行部副总经理徐捷表示,从国际供应链金融的角度来说,银行和企业戚戚相关。走出去的企业,国际供应链金融里的合规风险要放在第一位来考量。徐总向尹玲提问道,如果出现了合规的风险,银行应该如何追索实体企业的责任?
尹玲认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是一个必然的潮流。每个国家的法规、税务、会计准则的应用都不同。据外资银行的实践,在对企业做尽职调查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它的金融数据,也要考虑企业的信誉度,对客户的准入要有严格的把控。
弘信创业工场副总裁,弘信物流集团总裁颜建宏向尹玲提问道,如果民营企业想把产能放到国外,如何做固定资产的融资?有没有联合的作战模式,避免民营企业用自己的资金单枪匹马闯进国际市场?国家层面是否有系统性的配套措施?
尹玲表示,民营企业走出去融资的问题,可以优先考虑在当地有分行的国内银行,或者贸促会、大使馆商务处等,通过他们加深对当地情况的了解。宏观层面来看,对于成立时间较短而发展比较迅速的民企,可以考虑联合产业链的上下游。我国目前还处于“走出去”的初期阶段,产、融、学联合作战需要大家相互扶持,把中国企业的牌子打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