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1日,2018(第二届)金融科技赋能的供应链金融高峰论坛在北京隆重召开。本届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主办,中国人民大学供应链战略管理研究中心承办。此次论坛旨在打造政府、金融机构与实体经济的交流平台,通过探讨“金融科技如何赋能供应链金融”的热点问题,从而助力实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新兴技术广泛应用于供应链金融领域”的效果。随着信息科技(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以及人工智能等)在金融领域的深入应用,科技与金融的融合势在必行。特别是在国家大力推进供应链金融领域发展的情况下,通过供应链金融的应用,达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目的就颇为重要。 圆桌对话二:如何运用金融科技创新助力供应链金融 对话主持: 刘 勇 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院长 对话嘉宾: 宋屹东 感融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宋文东 中企云链(北京)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 刘天成 易见天树科技(北京)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 刘勇:我们首先请几位嘉宾花几分钟简单介绍一下,自己所在公司在供应链金融领域是做什么的,是在技术上赋能这个行业,还是在做供应链金融的一些业务? 刘天成:易见实际是很早开始做供应链管理和供应链金融的,已经在这个行业做了20多年的一个企业。从2016年开始探索如何用科技手段解决供应链管理和供应链金融这个行业里的一些业务痛点。2017年4月份,我们第一个基于区块链的线上供应链金融的融资平台上线,到今年2月份春节的前一周线上融资放款总额达到20亿。到今天线上放款总额已经超过40亿,一直维持放款的余额接近20亿的水平线上。 宋文东:中企云链这家公司,我也有幸在5年前跟着刘江总两个人创立这个公司。我们公司是2015年正式成立的,在这之前我们两个人运作了一年多的时间。今天上午和下午的领导一直提一个东西,供应链金融里的电子确权凭证。这个电子确权凭证毫不客气的讲,就是我们创立的,电子凭证这个东西是什么,它的分拆和流转这个概念谁提出的?当然也是我们,因为这个时间比较早了。回到2014年的时候,我们当时说做这个产品,其实有赖于一个东西就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如果没有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就不可能有电子凭证产生,因为这里面除了不可篡改、数字承诺函,包括整个流转需要计算机技术的或者互联网技术的支撑,这是一个前提。包括最近区块链的发展,我认为如火如荼,当然一会交流的时候我们也会讲我们对区块链的理解。 云链是什么想法?我们其实想赋能不是赋在产业上,是赋在产业与金融上,科技要服务于产业和金融,而不是仅仅服务产业。服务产业如果没有金融这个活水,我认为这还是不完善。如果服务金融,脱离产业就是传统的金融。我们有一个想法,我们想让金融回归金融,但我们是借助供应链金融这个方式做产业互联网。可能我和在座很多平台不太一样,中企云链并不是靠供应链金融获得收益,这是我们从一开始设立这家公司的初衷,这可能是我们跟大家不一样的地方。 宋屹东:我们是一家纯面向科技的,通过科技手段为供应链金融提供手段和底层支持的一家公司,是通过动产管理手段,以这个独特的视角切入,来执行一个智慧的供应链业务过程管理和供应链金融当中的风险管理的一家金融科技公司。我们所采取的手段是用物联网智能化手段+区块链协调全过程的作业协调手段,为我们线上整个系统的执行,包括供应链金融以及供应链服务的执行提供一个准确的真实业务背景和一个真实的单证和可用的单证,用这种方式解决现在困扰我们供应链金融和供应链管理最核心的问题,就是整个业务背景真实把握和精确把握这方面的问题。 刘勇:实际今天三家企业是比较典型的属于金融科技企业,我们现在提到金融科技的发展,一定要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这相对来说才能走实。所以,下一个话题我想提的就是,供应链金融如何利用你们各自的特长和技术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或者贵的问题? 宋屹东:这种问题我们来看,是手段上出现了问题,我们用评估的方式,搜集企业一些数据进行一些简单评估,然后做一些深度挖掘,最后刻划企业形象。这种方式用于消费类金融是没有问题,通过概率通过坏账率的一些事先评估做一些评估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在企业里,企业是一个精准的服务体系,企业下每个环节这种数据缺乏力量也缺乏价值。我们真正需要的是深入到企业当中,也就是说真正能深入解决中小企业的业务,核心我个人认为要把企业的业务价值深度的挖掘出来,企业的业务价值就是企业每天在进行生产贸易、交易的详细过程和他所处这条产业链上的健康程度。我们互联网金融科技的话,如果能跟踪到对企业业务的支持和对企业交易活动颗粒化、碎片化的业务支持,一来促使和推动了企业的交易和生产活动的进行,第二在交易中获得了企业交易过程中详细测量级的数据而不是评估类的数据,这种测量数据它动态的结构上在时时刻刻刻画企业的信用和业务的价值水平。这种价值水平和业务之间就形成了一个资金匹配和对应的关系,既解决它哪里需要资金需要多少资金,又解决这些资金的风险和出口在什么地方,它怎么进行这种闭环结构性梳理,同时完成它作业当中信用的积累。 宋文东:我个人认为,包括我们公司认为,未来的区块链技术,刚才各位领导也讲到了,与币无关,其实就是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金融的场景应用上,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金融里面应该说是最契合、最容易落地的场景。但是目前从我们的感觉来看,跟相关机构的角度来讲,有两个存在的困境。 第一个,资产的东西金融机构认不认,金融机构的东西资产方认不认。第二个,目前很多银行都在做积极的储备和试点,但是未来在这个过程里面,具体到哪个时间点会燃爆它,这个我不敢确认,我觉得每家公司的领导都可能自己有一个判断。其实未来任何一家企业都是可以产生信用的,这是最重要的,金融就是评估信用与风险,其实本质就在这个地方。如何能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就必须从中小企业信用的产生上入手。 怎么入手呢?应该通过赋能,通过一种技术手段、技术支撑,为中小企业产生信用,提供一种工具和渠道。所以云链也致力于跟很多同行,包括金融机构、大企业,甚至学界的各位专家,共同努力,赋能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甚至赋能整个产业上与金融无关的情况下,加速商品的流通,降低整个的成本,我们也想让云链参与到其中来。 刘勇:近期有几家总部级的金融机构跟我们沟通,其中也委托我们做了一些课题研究,类似于研究全球性的银行在区块链技术的运用。我们现在肯定不单放眼于中国,也放眼于全球的整个变化。而且各大机构都是把金融科技作为三年的具体行动计划在推进,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目前和2013年、2014年时候的情况有很大的变化。大家已经深深的认同技术、互联网对生活的改变,对企业的改变。下面有请刘总谈一谈。 刘天成:我们为了做技术工作,成立了新的总公司,专门做科技的开发,我们做了这么多,有这么大的投入,解决了什么问题,其实我们只解决了一个问题,核心企业的数据怎么能以一种可信的方式流转到资金方的手里,不管是银行也好,或者商业保理公司也好。而核心企业的顾虑是,如果我把所有的数据都开放出来,那我就没有任何的商业机密可言,所以这里面很需要中间的平台和金融科技的赋能方,扮演这样的角色,以科技的手段解决核心企业对数据安全性、隐私性顾虑的同时,满足资金方对数据的访问和对数据的信任。 第二步,进入到如何能帮助中小企业构建它自己的信用,其实坦白来讲,现在的金融市场里面,中小企业是没有自己的信用的,既没有抵质押物,也没有过去的贸易,他说我有信息系统,我有很多的数据,金融机构也不信。有了信用模型,金融机构接下来可以做更精细或者对中小企业更有效的一些信贷业务,这样才能最终解决中小企业所有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降低金融机构信贷的风险问题。 结合这些手段,其实是为银行现在的风险管理提供了很多的基础数据,我其实不太觉得银行现有的风控逻辑,并不是说不想做改变,而是说缺少一些满足它做改变的基础设施,或者基础的元素。不管是物联网、区块链或者两者的结合,甚至一些其他相关的技术也好,结合起来实际上是在满足它在这方面的缺失部分,一旦补足了缺失的元素其实很愿意迎接一些改变,这样才能真正的影响整个金融或者供应链金融行业的大变化,解决一些根本性的问题。 刘勇:刚才几位都站在各自的角度,提到了金融科技,相对来说通过技术如何来赋能我们的供应链金融。实际上,今年中国互联网金融研究院也花了很长的时间,对全球的情况,类似于像英国、美国、日本、新加坡、香港,包括国内的一些情况,像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的情况进行了一些分析。现在北京在这方面的优势也很明显,包括人民大学在这方面的人才培养成绩也非常卓越,像人民大学开设了国内第一个互联网金融专业的硕士,现在我们又开出了第一个金融科技的硕士,是在与时俱进的。接下来可以做一个人才培养的交流,你们几家公司需要一些什么样的人才,满足你们企业的发展,台下也有很多MBA的学生,到底什么样的人是适合我们公司发展的? 宋屹东: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或者我们自己希望是什么样的人?要有非常强烈改变现状的冲动和改变现状的创新精神,这种创新精神跟你受什么样的培训,学什么样的学习其实有关系,但也不是有必然关系。所以我特别希望,包括我们这个圈子和跟我们打交道的人,无一例外都有这个特点,敢于改变。第二,要善于改变,对现有业务当中本质性东西的认识,要拥抱科技,并且深度理解科技。我们需要的是有巨大的跨界思维,你学到多少东西,掌握多少知识其实是一方面,但你有非常强的跨界思维,在不同的壁垒之间建立联系。 宋文东:对于业务的创新,可能需要一个业务的沉淀和知识积累的沉淀。我们云链公司创立云信电子凭证,分拆流转,是我们的总裁在铁道部20多年的实战工作中总结出来的,突然在2015年那一天迸发一个火花,在高铁上。很多领导讲课的时候可能碰到过这个事情,其实需要很多年的积累。提到人才,我们云链肯定也欢迎各方面综合素质比较高的人才,大门始终敞开着。 刘天成:从现实一点的角度来讲,需要的人才还是要专业性的,不管是金融也好,供应链管理也好,技术也好,首先要在某一个专业方向上有很深理论知识的积累,有一定程度的实践经验。特别是针对学校的环境,要有很丰富的实践经验,其实不太现实,有一定的经验。但这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特质,愿意静下心来和外面的世界稍微有一点隔离,专门把一两件事情踏踏实实的做好。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习惯,愿意以有效的方式和其他人交流,这在区块链的圈子里面反映的非常明显。眼界要宽,要有很多的经验,这些经验其实你不可能在自己的实践里面做到,很多时候是大家的互相交流、互相借鉴,包括被别人拍几砖,拍的清醒一点,这都是必要的。 刘勇:实际人才培养尤为重要,我们是在2015年和全国政协专门开设了一个课题调研,中国的金融科技,互联网金融人才的培养调研报告。后来我们的结论,其中有一条很重要,我们的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力军。所以2017年,教育部在6家高校开设了互联网金融专业,今年是在19家高校开设了互联网金融专业的本科。人民大学在这方面有很强的优势,而且确实在人才培养上面也非常有特色。我们也祝愿人大商学院在金融科技人才培养上面,能为中关村、为北京、为中国乃至于全球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今天的圆桌环节到此结束,谢谢各位!
博雅汇MBA,专注于北清人等顶级名校MBA提前面试申请,拥有9年的辅导经验,帮助上千人成功拿到清北人复交等名校预录取资格。
20—21申请季,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博雅汇的学员共拿下528个名校offer。辅导的264名学员中,面试综合通过率达到90.15%。其中,MBA项目北大预录取51人、清华经管预录取29人、人大商学院预录取42人,各校录取人数业内排名第一。想要咨询MBA添加助教老师微信(15810437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