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别的大学的食堂是用名字来区分的。 那么人大不是。 因为人大的食堂可以说没有名字,人大的食堂是用方位来划分的。虽然并不完全严格,但我们依旧称之为:东南西北中。 四四方方的校园,如棋盘格规整的道路将人大各个区域的宿舍区和教学区贯通。若是俯拍视角,大概真的有一种帝都北京棱角分明的周正感。如是想来,人大对食堂的“东南西北中”的划分也是贴切形象得紧。 东区 在三年前,如果说东区食堂是歧视链条顶端的人物,怕是也不会有人反驳。 其毗邻教一与求是楼,雄踞校园东方,承包了所有公共大课、刷夜少年,以及红楼居民。每到饭点,一楼大伙座无虚席,二楼窗口前的长队和大家翘首以盼的姿态都是最好的证明。 除了优越的地理位置吸引了傲人的客流量,东区食堂的菜品也算校园一绝,一层的美味馅饼和奶茶铺在每一个冬天的早晨给上高数的学生们带来丝丝暖意;而二层从各式盖浇饭石锅饭麻辣香锅到各类糖粥面食一网打尽,还有合利屋的简易西餐加持供大家打打牙祭。 值得一提的还有东区楼下的餐馆学子居,北方口味的小餐馆,平价美味,成了很多同学心中的最佳。 而如今,经历过一次大的整修,东区呈现出了全新的布局。其保留了很多之前的特色菜品,同时增加了新的菜品,并且支持了支付宝等多种支付方式。但让人失落的是优食库取代了之前的合利屋,奶茶铺和馅饼店人去楼空,学子居也和西区全日合并了。人大的老人们多少有些唏嘘,就在前几天还听见同学感慨: 大二那年的东区食堂才是巅峰啊。 不过这些感慨中包含多少青涩的赶早课、挤食堂的情怀就不得而知了。 目前,虽然东区食堂不能再那样理直气壮的占据榜首,但多年当“大哥”的积威尚存。食堂中很多特色都被保留下来了,很多其他食堂吃不到的菜品都可以在这里尝鲜,楼下新的糖水铺供应的鲜榨果汁也健康美味。虽然有些老人有些失落,但思考中午吃“奶香炸鸡蛋包饭”还是“铁板黑椒牛排饭”又或者是“石锅拌饭”依然是甜蜜的负担。现在看来东区重振雄风,似乎也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谈了这么多,忍不住感慨一句,往事如烟。虽然不算跌宕, 但东区绝不是一个没有故事的男同学。 南区 人大的南边其实没有食堂,但却有一个不刷一卡通的集天餐厅,顶了一个南区食堂的头衔。 早年的集天并没有十分突出的特色,烤鱼、香锅、烤串和早餐其实并没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在加上没有教学区和宿舍区的客流支持,集天一直在歧视链条中处于尴尬的地位。 但近几年,集天猪蹄横空出世,其一问世就在人大美食届打出了一个名号,其人气和口碑可以说比肩西门左转的沙县小吃,赶超北门右转的黄焖jimmy饭。 有人说,在人大没有吃过集天猪蹄,都不好意思和人聊聊美食。 也依托猪蹄,集天抓住机遇整合菜单,实行全电子菜单点菜,现在竟然在歧视榜上挤了几个名次。集天的逆袭虽然让人称奇,但想想为了吮指原味鸡而选择肯德基的我们,似乎也不难理解了。 除了名正言顺的南区食堂集天餐厅外,南区的一条街都布满美食。驴肉火烧、Circle咖啡,还有曾经的武记烧饼以及大书房咖啡,这些我们无法称之为食堂也无法概括为餐厅的店面却给人大学子提供了无法替代的文化印记。 比如,现在我们还会经常谈论起:做武记梅干菜烧饼阿姨娴熟的手法,在大书房刷夜的时光,集天部门聚餐的嬉闹,还有Circle中某个抱着吉他弹唱的外国小哥哥。最近新换了菜单的Circle又小火了一把,大家越来越喜欢这个有情调的咖啡馆。 对此,南区众食堂表示: “我们做的不是美食,是情怀。” 西区 除了住在品园的同学们,人大的其他同学们似乎很难在提到西区食堂时说些什么。 西区食堂没有其他几个食堂表现出的特色,它似乎所有方面都无功无过表现平平,总的来说就是存在感很低。这让大家对于西区食堂的吐槽和赞美都鲜少耳闻。 但其实西区食堂的精髓其实不在于食堂,而是其周边。比如西区全日、京港连线、杨国福、峰尚圣宴以及教授餐厅。 这些小餐馆,虽然不算严格意义上的食堂,却也都旨在为校内师生提供平价美味。继承了学子居衣钵的西区全日继续书写平价美味的故事,高大上的峰尚圣宴为师门小聚、部门活动提供了选择;人大学子创业店杨国福让大家明白不只四川重庆的麻辣烫才够味,而很有情调的教授餐厅其实并没有它的名字这么高冷。 我们总是歌颂不凡与特色,但有时平淡也是至味。就像《平凡之路》的歌词—— “直到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北区 人大的北方有两个食堂,一个叫北区,一个叫北园。 虽然名字只差了一个字,但它们其实却是迥异。北区食堂坐标知行楼群,是知行宿舍区和明德教学区师生的定点食堂。北区食堂是校园里一个神奇的存在,它可以说校园里菜品最单一的食堂,但同时也是校园里菜品最丰富的的食堂。 说单一是因为主营基本大伙,很少有面食和盖浇饭其他的选择;说丰富是因为就在基本大伙这一种品类中,北区做到了极致。 绕着北区窗口走一圈,至少可以看到数十种产品,遑论一楼二楼的菜品还有所差异,甚至连早餐也是这样的。也因此,虽然北区都是传统的打菜打饭的方式,也依然在人大屹立多年,并受到很多师生青睐。毕竟一件事情做到极致,都值得赞美。 除此之外,北区食堂还在三楼开辟出了新的美食天地。几乎没有人能准确知道这个餐厅的名字,但大家都亲切地称呼它为“北区三楼”。这里有家常小炒、夏天有烧烤夜宵、冬天有铜炉小火锅,步不出校园,校内食堂也为人大学子提供了不可辜负的美食与爱。 说完北区,下面来谈谈北园食堂吧。北园食堂并不在人大主校区,它独立于任何一个食堂,它独自一人坚守在与主校区一条马路相隔的人大北校区里。很多人大学子认为歧视链条的底端占据着非它莫属,因为它选择很有限的菜品和让人觉得隐隐有些高的价格。 但这样的评价其实并非中肯,北园以一己之力供应了北校区所有人大学子、还有一些人大附中学生的饮食。虽然菜品选择有限,但其也在努力扩展品类,大伙菜色讲究荤素搭配,也同时有一些简单的汤面和盖浇饭。虽然简单一些,但终究也还是有着温情的。 北方,古言朔方,有寒冷之意。但若有了这些美味为伴,哪怕是没有暖气的冬日也不觉得那么冷吧。 中区 中区的面食如果在人大称第二,那么应该没有其他食堂敢称第一了吧。 中区二层简直是面食爱好者的天堂。除了武汉热干面、陕西臊子面、山西刀削面、兰州拉面、重庆小面、老北京打卤面这些囊括了国内天南海北几乎所有的面条,还有大馅饺子、手抓饼、肉夹馍、酱肉包、手抓饼等其他品种丰富面食。特别是在这个学期,阔别两年的武记烧饼在中区二楼回归,更是引发了全民的追捧。 除了面食,中区在米饭上也颇有建树,选择众多的盖浇饭、石锅饭、还有校园首家黄焖jimmy饭。很多时候,从图书馆出来的时候并没什么食欲,却在二楼走着走着就饿了。 有了这样神迹一般的二楼,原谅中区一层百年不变的基本大伙菜色似乎也不是什么难事。 虽然没有毗邻教学楼,但图书馆永恒的战斗力和静园里的住户,都让中区人气居高不下。 可能很多流连图书馆的学子都会在一层遇到排队等油条的老爷爷老奶奶,然后心底一边泛着丝丝暖意一边心里猜测着他们是哪个学院的退休老教授。 这样看起来中区食堂无可指摘,退可食堂基本大伙各色面食,进可汇贤中式炒菜1958美味西餐,全方位米面汤粥多管齐下,总有一个可以满足你的味蕾,堪称食堂中的战斗机,完美典范。 但前几年,汇贤三层装电梯,1958高档西餐见诸报端的新闻,也让中区有些口碑受损。不过事到如今,很多谣言也都不攻自破,这些往事也都成笑谈,早已无人指摘。若你再向中区食堂谈论此事,得到的答案大概会是一句云淡风轻的: “不过人大师生味,何足为外人道也。” 前有《北京地域歧视指南》道出北漂心酸,而后《互联网歧视指南》大方调侃BAT乱斗,而这里的《人大食堂“歧视”指南》照猫画虎,与其说是歧视倒指南不如说是怀着一颗真心说着玩笑话的告白。 现在抱着餐盘抱怨着打菜的阿姨又手一抖抖掉了一块肉的少年,在多年之后淹没在应酬和外卖的海洋中时,是否还会偶尔想起在这“东南西北中”的食堂。若是还依然记挂,怕是不会在掂量比较着他们,而是, 叹一声人大味道,忆一晌此间少年。
博雅汇MBA,专注于北清人等顶级名校MBA提前面试申请,拥有9年的辅导经验,帮助上千人成功拿到清北人复交等名校预录取资格。
20—21申请季,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博雅汇的学员共拿下528个名校offer。辅导的264名学员中,面试综合通过率达到90.15%。其中,MBA项目北大预录取51人、清华经管预录取29人、人大商学院预录取42人,各校录取人数业内排名第一。想要咨询MBA添加助教老师微信(15810437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