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060-985
人大MBA:互联网+中国杠杆率和债务危机
首页 > 资讯 > 人大MBA:互联网+中国杠杆率和债务危机 > 正文
人大MBA:互联网+中国杠杆率和债务危机
时间: 2022-01-17 01:06:19
来源: 博雅汇MBA
浏览量: 869

由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互联网金融俱乐部主办的本学期第一次“互联网金融大家谈”活动于2017年3月5日下午在明德商学楼404教室成功举办。本次活动有幸邀请到了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商学院财务与金融系教授伊志宏老师,伊老师就“如何看待中国的高杠杆率”的话题与40余名同学进行了分享和探讨。

本次活动由MBA2016级互联网金融班李博同学主持。

 

本次嘉宾伊志宏老师开始自己的主题分享,并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1、与杠杆率相关的几个概念

伊老师首先从杠杆的概念入手,解释杠杆原理来自于物理学。但在此处,杠杆率更多的是表示财务杠杆的含义,也就是债务对投资者收益的影响。从整个市场来看,企业、居民和政府是财富的创造者,因此,探讨杠杆率的问题也将分别从整体宏观杠杆率、企业杠杆率、居民杠杆率、政府杠杆率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和讨论。

 

接下来,伊老师分别从企业杠杆率、政府部门杠杆率和居民杠杆率三个方面,对主要的概念进行了讲解。涉及杠杆率、杠杆倍数的关系、资产负债率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赤字率、负债率、债务率的概念,以及这些指标统计和计算的难点;居民部门负债率的概念,并分析了该数据的统计难度和缺乏完整性等问题。在做完概念性分析和解释后,伊老师又通过详尽的数据,分析了我国各杠杆率数据的发展变化规律并做了与主要国外经济体数据的对比。从中国杠杆率数据可以看出,债务比率自2007年金融危机之后出现快速上升的趋势;居民部门和金融部门的债务比率相对较低;政府部门债务比率在合理区间,主要问题在地方政府债务;非金融企业部门债务比例偏高,上升较快,尤其是国有企业。

2、高杠杆率与金融风险

在本部分,伊老师分析了数个有典型代表性的高杠杆率导致金融风险的案例。

首先以美国为例,介绍了居民部门高杠杆率与金融风险的关系。分析了居民部门高杠杆率与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的关联性。该次贷危机传导到欧洲演变成了多个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至今也未能完全消除。美国在60-80年代,居民部门宏观杠杆率仅为40%—50%,但在1985年后杠杆率快速攀升;到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时这一比例已经高达99.4%,利率上升、房价下跌从而引发危机。在危机爆发后,美国采取了相应措施,逐渐开始去杠杆,截止2013年杠杆率回调至82%。从美国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居民部门加杠杆与资产泡沫相伴而生;居民部门高杠杆率导致了金融危机的爆发。


之后,伊老师又分别介绍了几个国家的案例,分析了政府部门高杠杆率与金融风险。希腊政府部门高杠杆率引发主权债务危机;巴西政府部门高杠杆率,导致财政危机;日本政府高杠杆率尚未引起显著的金融风险,是由于所欠债务以本国债务为主,且日本的制造业等行业发展较为稳健。

最后,又通过韩国的案例,介绍了企业部门高杠杆率引发韩国金融危机的情况。

3、高杠杆率是如何形成的

此部分伊老师分析了形成高杠杆率的三个主要原因:一是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二是投资驱动、信贷扩张的经济增长模式,三是政府主导、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结构。

 

分析了高杠杆率的成因之后,老师就如何降低杠杆率进行了阐述:宏观经济政策是短期的,调整比较容易;但经济增长模式和金融结构都具有长期性,想要改变难度比较高,也不是短时间可以起效的。降杠杆应分别从长期、短期入手,同时应注意在降杠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接下来,活动进行现场提问环节。大家踊跃发言、争相提问。

 

分享和互动环节结束后,互联网金融俱乐部的代表向伊志宏老师送上鲜花以表达感谢。


博雅汇MBA,专注于北清人等顶级名校MBA提前面试申请,拥有9年的辅导经验,帮助上千人成功拿到清北人复交等名校预录取资格。


20—21申请季,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博雅汇的学员共拿下528个名校offer。辅导的264名学员中,面试综合通过率达到90.15%。其中,MBA项目北大预录取51人、清华经管预录取29人、人大商学院预录取42人,各校录取人数业内排名第一。想要咨询MBA添加助教老师微信(15810437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