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里约热内卢,第31届奥运会正在进行中。热情的巴西人为奥运染上了特有的奔放和欢乐,而中国制造也在用其低调却又无处不在的方式展现出对里约奥运会的贡献,以及自身的实力。 格力就是其中之一。作为本届奥运会的官方供应商,格力产品进驻多个场馆,是唯一以100%自主品牌入驻的中国空调品牌,不仅为奥运会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也将奥运精神传播给全球用户。 众所周知,过去“中国制造”给外界的印象是低附加值、粗加工,近年来随着国内产业的转型升级,中国产品开始向中高端迈进。从里约“奥运专线”地铁列车到场馆建设,从安检设备到比赛器材,从服装到吉祥物,无一不是来自于中国制造。中国制造不再躲在代工厂后面,而是着力打造自己的品牌,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 对于格力而言,此次能够进驻里约奥运也并非偶然,而是凭借其独特的技术优势。格力电器(巴西)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海阔表示:“节能性是奥组委此次对所采购空调提出的一项重要指标。本次入驻奥运会的格力空调产品均为A级产品,它们将在半个多月的体育赛事中为观众和运动员‘默默’地提供舒适的环境。抗腐蚀能力是格力空调胜出的另一大原因,为了解决抗腐蚀问题,格力空调不惜成本,坚持使用纯内螺纹铜管冷凝器——铜管在抗腐蚀性能上远远优于铝管。” 8月8日,《商学院》中国经营者俱乐部广东分会(广州南方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南方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任广东省电力工程企业协会理事会会长祖伟,广州南方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兼总裁、中国经营者俱乐部广东分会会长蔡清伟和《商学院》杂志出品人兼主编汪静带领分会会员,一起走进位于珠海的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探秘中国制造的创新能力。 破局中央空调 “一个没有创新的企业是没有灵魂的企业;一个没有核心技术的企业是没有脊梁的企业;一个没有精品的企业是没有未来的企业。”走进格力电器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这三句话。“创新”“核心技术”“精品”向来是格力发展的三大法宝。 在宽敞的展厅里,格力对外展示出其各项引以为傲的核心技术以及产品,大到空调、冰箱,小到净水器、电饭锅等。其中,最令人瞩目的无疑是格力的最新科技成果——高效永磁同步变频离心式冰蓄冷双工况机组。而这项成果刚刚被鉴定为达到“国际领先”技术水平。 所谓“冰蓄冷”技术,是国务院《“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和国家发展改革委《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重点推广应用的节能减排技术。它是利用夜间时段电力负荷低、电价低的时间段运行空调主机制冰,将冷量以冰的方式存储起来,而在电力负荷高、电价高的白天通过融冰将夜间存储的冷量释放出来,从而在满足用电单位负荷需要的同时大大降低机组运行费用。 不过,要实现大冷量,又提高能效比,节能环保,降低费用成本,冰蓄冷技术需要装备大压缩比的双级压缩离心机才有可能。 据了解,格力高效永磁同步变频离心式冰蓄冷双工况机组将冰蓄冷技术“装备”上永磁同步变频离心式机组,使压缩机可承受的压比更大,可同时适应制冰、制冷两种不同工况,并可实现最大约3000RT的制冷量。在零下6℃出水制冰工况下COP高达4.59,在空调工况下COP高达6.6,远超国家一级能效,IPLV高达11.17,全工况提升30%以上,节能效果显著,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此机组若投入市场,可广泛用于大型集中冷站、机场、CBD、医院、学校、商场以及工艺流程等环境。 此前,虽然国内企业在民用空调市场做出了很多项技术突破,但在商用中央空调方面,国内企业一直处于被动局面。 而以格力代表的中国空调企业,一直在为破局中央空调积蓄实力。格力在离心机领域发展了很多年,拥有雄厚的技术积累和创新能力,实现从压缩机到机组系统全套研发设计,到经过一代一代的发展,延伸出了核电离心机、磁悬浮等等适用于不同领域的产品。 如今,格力高效永磁同步变频离心式冰蓄冷双工况机组的成功研发并通过鉴定成为“国际领先”,可谓对中央空调大型机组未来的发展是一针强心剂。专家认为,格力电器成功研制的高效永磁同步变频离心式冰蓄冷双工况机组,一举突破市场主流定频离心机变压头能力差、性能衰减大、以及低压交流变频容量受限等技术瓶颈,而且在节能性、可靠性上都有质的突破,具有重大的创新引领作用。 坚持自主创新 即便在市场需求不足、制造业面临重重困难的大背景下,格力也能保持快速的增长,这背后源自格力在技术上的自主创新。 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认为,在2000年以前的10年中,格力所做的工作与大多数企业一样——贴牌生产。在2000年后的10年里,格力虽然有了专利技术,但是技术含量并不高。“在这之前,格力靠的是以质取胜,直到2011年以后才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 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突破了传统空调无法在极冷极热环境中使用的“双级变频压缩机技术”。“普通单级压缩机空调的制冷和制热极限温度是-20℃和43℃,再低或再高就停机了,而格力的双级变频空调能够达到-30℃和54℃。” 现在,格力仍然在不断突破技术壁垒。值得注意的是,格力至今已经拿下13项“国际领先”,包括超低温数码多联机组、高效离心式冷水机组、1赫兹低频控制技术、变频空调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以及最新的成果高效永磁同步变频离心式冰蓄冷双工况机组等。 而技术创新的背后离不开人。经过12年的努力,格力成功构建了一个庞大的人才库,打造出一整套“选、育、用、留”的人才培养体系和多通道的激励体系,形成了企业人才队伍的良性发展模式。 为了实现“全员创新”,格力还在企业内部实行全员培养、全员激励。每年评选科技进步奖,重奖科技人才;并常年开展全员参与的合理化建议活动,每个员工都可以就技术创新、工艺改进等提出建议,被公司采用的可获得不同金额的奖励。这些合理化建议不一定完全“合理”,也不都是“很大”的创新,绝大部分都是“丁点”的改进,“比如发现一个螺钉没有太大作用可以取消,或者螺丝长了可以截短,都可以获得奖励”。良好的发展平台,使得每个员工将创新意识、不断提高质量的意识融入心中,营造了良好的创新氛围。 有业内人士透露:“多年来,格力电器一直将科技研发与产品创新置于最高战略位置。近年来格力科研投入均超过40亿元,2014年超过50亿元,这样的投入在全行业绝无仅有。正是多年对科技创新的执着与追求,格力电器才能一再问鼎技术巅峰。” 正是这些努力,让格力电器除了在专利申请数量领跑空调行业外,在专利的“含金量”也居于行业领先地位:在以专利质量为重要评比指标的中国专利奖评比中,格力是家电业唯一连续六届获专利奖的企业,也是唯一两次获得金奖的企业,获奖总数位列空调行业第一。 “中国专利奖”是我国唯一的专门对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创造给予奖励的政府部门奖,旨在鼓励和表彰为技术(设计)创新及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利权人和发明人(设计人),该奖项得到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的认可,在国际上有一定的影响。 加速多元化 除了参观格力的展厅、工厂之外,本次活动还有一大重点,便是参观格力收购的新公司珠海银隆新能源公司。 在业界看来,格力多年坚持高举专业化大旗,专注于空调业务,而珠海银隆则是致力于打造以锂电池材料为核心,以锂电池、电动汽车动力总成、整车制造、智能电网储能系统的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新能源闭合式循环产业链,两者理应是“八竿子打不着”。然而,就是这样的两家企业,却要宣布“在一起”。 早在今年2月22日,格力宣布因筹划重大事项而停牌。3月7日,格力披露,拟向珠海银隆的全体股东发行股份,收购其持有的珠海银隆100%股权,并计划向含员工持股计划在内的不超过10名特定投资者发行股份配套募集资金。 对于涉足新能源汽车领域,格力的董事长董明珠向外界解释称,过去大家认为格力成功源于专注于空调业务,但那是因为不能掌控和驾驭核心技术的时候,格力只能做空调。如今格力掌握了核心技术,而且各方面的技术协同性开始展现出来。 按照格力的说法,其看中的是银隆独家拥有的钛酸锂电池技术、新能源和储能。反观银隆,则非常看好格力的渠道、品牌、资金、电器技术研发等优势。 一方面,银隆的钛酸锂电池,最大特点是高安全性,高温时不会起火爆炸,低温的时候也能够启动。除此以外,过去锂电池的使用寿命只有三到五年,而银隆的钛酸锂电池使用寿命可达十年,而且快速充满只需要六分钟。 另一方面,董明珠表示:“未来我们的目标是要建成以家庭为中心的能源管理系统,众所周知,几年前格力就已经开发出光伏空调,储电技术对于格力来讲是非常关键的技术,现代化的家庭,储能必不可少。对于格力来说这是一次有意义的收购,我们将协同寻求更多的技术突破。” 根据格力年报,2015年格力电器的营业总收入下滑了约390亿元。在此情况下,格力电器明显加快了多元化扩张的步伐。 业内人士认为,董明珠最看重的是制造业,她“以制造为核心”的战略思路始终未曾变动,而把格力的产业延伸到新能源是其在新能源、节能环保、智能制造领域的布局的完善,一旦收购了银隆,格力将拥有新能源电池的能力,从而掌握电动车的核心技术。 “大家吹着格力的空调,用着格力的手机,吃着格力电饭煲煮的米饭,开着我们的电动车,多美好呀。”董明珠如此描述“多元化”带来的场景,而实际上,她描述的也是格力智慧家庭战略的蓝图。 “我们做手机,不是要跟传统手机商去抢市场,而是基于公司智慧家庭战略需要。手机是最理想的可以承载智慧家庭平台终端控制功能的产品。”董明珠说道。 博雅汇MBA,专注于北清人等顶级名校MBA提前面试申请,拥有9年的辅导经验,帮助上千人成功拿到清北人复交等名校预录取资格。
20—21申请季,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博雅汇的学员共拿下528个名校offer。辅导的264名学员中,面试综合通过率达到90.15%。其中,MBA项目北大预录取51人、清华经管预录取29人、人大商学院预录取42人,各校录取人数业内排名第一。想要咨询MBA添加助教老师微信(15810437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