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在中国读完MBA后,方杰得(Gerard van Swieten)顺利实现从法律到商业的转型,轻松得到私募股权行业的工作机会。他还在中国觅得佳偶。他说,如果没有MBA经历,就没有如今的他。
在清华大学读完MBA后,方杰得(Gerard van Swieten)实现从法律到私募股权投资的职业转型
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律师,方杰得(Gerard van Swieten)来到中国寻求在商业领域的长期职业发展机会。他利用MBA的学习经历成功转型投资行业,成为两家顶级精品私募股权公司的合伙人。
随着全球的公司纷纷放眼中国,寻求投资、发展和创新机会,世界各国的职业人士也来到中国开拓事业。
方杰得(Gerard van Swieten)对中国的兴趣始于他在祖国荷兰学习法律期间,这种兴趣与日俱增直至他决定到香港攻读中国法律硕士学位。在荷兰,方杰得起初在有“魔术圈”律所之称的高伟绅国际律师事务所(Clifford Chance)工作了两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方杰得趁机利用自己的法律专长回到东方,在上海担任浩达国际律师事务所(HIL)资深律师,随后又成为该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
然而,方杰得的长远目标是能够承担改变中国商业格局的交易,而不是只扮演一个支持者的角色。“从这点出发,我很想去读MBA以学习更多商业战略,同时继续深化我对中国的洞见。”他说。
方杰得(Gerard van Swieten)选择了由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和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合作办学的清华全球MBA项目(全日制)。这个项目让方杰得得以获取最重要的中国商业知识以及一些关键的商业经验。
在清华求学
清华MBA项目历时21个多月,期间学生们得以探究中国经济的核心所在。“其他学校未必同中国有如此紧密的联结和人脉。”方杰得说。
MBA项目学生的必修课包括与中国经济、政策、商业相关的系列课程模块,如中国与世界经济、中国根基等课程。他还提到令他记忆深刻的一门创业战略课程,是由两名来自麻省理工斯隆管理学院和一名清华经管学院在创业创新领域最有影响力的教授合作在清华讲授的。此外,他还提到一些选修课也令他受益匪浅,包括在中国境内深入企业调研的学习之旅以及赴韩国、日本调研亚洲市场等实践类的课程。
“同麻省理工学院进行合作意味着教学和课程的标准都是国际化的。”方杰得补充道:“此外还有许多来自中国各大银行的高管在同我们分享他们对中国问题的真知灼见。”
“相比美国或英国,在中国你更加需要依靠教授和资深授课嘉宾来阐述为何中国企业会做出如此选择以及为何经济会朝某个特定方向发展,他们的讲授确实令人大开眼界。”
令方杰得赞许称道的不仅限于他所获得的商务经验,尽管这是MBA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方杰得就读的全球MBA班一共有100位来自中国和世界各地的精英,这是他在中国拓展人脉最重要的基础。
“同学之间联系非常密切。”方杰得说:“我们一起爬长城,一起参观不同的中国创业公司,相处非常愉快。”
甚至现在,方杰得在读MBA时形成的人际网络也非常有帮助。“我的同学们都就职于中国各大私有和国有公司以及跨国公司。”
从律师到私募股权投资合伙人
清华的校内招聘活动吸引了大批跨国公司以及总部设在亚洲的公司,方杰得因此顺利获得到在巴西食品公司(BRF SA)的暑期实习机会,随后成为这家公司上海办事处的全职法务代表,具体负责对欧洲、非洲、亚洲的法律事务。
他所承担的工作远超一般标准的法务工作。“我们开展了很多商业拓展项目。比如,我们进军泰国、越南和香港市场。事事我都要由我亲力亲为。”方杰得回忆道。
在巴西食品公司工作一段时间后,方杰得加入总部位于新加坡的精品私募股权公司IJK资本,成为这家公司长驻上海的合伙人。他在IJK资本工作了两年。最近,他又成为一家中国大陆从事国际和中国投资的私募股权公司御岭资本(Hill Capital)的合伙人。
回首过往,方杰得说他的MBA经历对他之后的成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读MBA,我就不会得到去巴西食品公司工作的机会,也不会最终进入私募股权投资行业。”
“我从未后悔读MBA的决定。”他继续说道:“尽管当时我已经31岁了。在长期接受西方教育后再有一份亚洲经历能够让你拥有长期从事东西方商务工作的机会。”
博雅汇MBA,专注于北清人等顶级名校MBA提前面试申请,拥有9年的辅导经验,帮助上千人成功拿到清北人复交等名校预录取资格。
20—21申请季,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博雅汇的学员共拿下528个名校offer。辅导的264名学员中,面试综合通过率达到90.15%。其中,MBA项目北大预录取51人、清华经管预录取29人、人大商学院预录取42人,各校录取人数业内排名第一。想要咨询MBA添加助教老师微信(15810437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