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060-985
从央视名主持到艺术策展人,艺术应是众生皆可欣赏的美
首页 > 资讯 > 从央视名主持到艺术策展人,艺术应是众生皆可欣赏的美 > 正文
从央视名主持到艺术策展人,艺术应是众生皆可欣赏的美
时间: 2024-05-13 09:02:35
来源:
浏览量: 267
莫奈是光的追随者,一生都在追光。王红蕾也是个“追光少年”,从主持节目到创办艺术展,她创新求变的“光”始终熠熠生辉。

这几天的杭城冬日,全程踩在了“光”的节奏上。

静静欣赏300余幅莫奈经典艺术作品,伸手抚触稻田里的稻穗,时空交错间感受100多年前莫奈笔下的追光世界,戴上VR眼镜,近距离体验他艺术世界中一草一木……在这里,沉浸的不仅是身体,还有灵魂。正是这场特殊的艺术展,吸引了一大波人前往体验,包括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魏江教授以及西子联合控股董事长王水福等。

心灵的畅想-梵高艺术沉浸式体验

(中国国家博物馆)

沉浸式的艺术体验、顶尖的全息投影技术……莫奈沉浸式体验展风靡全城的背后,不得不提它的策展人王红蕾——央视的第一代主持人,主持过“315晚会”,策划、主持《经济半小时》《粮食·粮食》《亚洲金融风暴》《财富与梦想》《归来的故事》《新浙商》等一系列财经类节目,堪称90年代的“国民偶像”。

在光影间,与艺术对话。走出央视舞台,投身艺术,是跨界还是升级?从名人到普通人,身份的转变有落差吗?文化产业是下一个朝阳产业吗?它与管理有何千丝万缕的联系……

浙大EMBA校友 王红蕾

过去,王红蕾一直在讲述他人的故事。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听她讲述自己的故事。

“玩票”心态去做艺术

2019年,王红蕾去中国国家博物馆欣赏了一场梵高沉浸式艺术展,这是国博第一次举办的无文物展览。“我干了30多年的媒体,我的直觉告诉我沉浸式艺术展将是一片蓝海。”随后,她与这场艺术展的策展人谭甯一拍即合,成为了合伙人。

“创办艺术展,纯粹是为了‘玩票’。”王红蕾口中的“玩票”是一句典型的北京话,按现在的话说,就是某一方面的发烧友。虽说是业余爱好,但爱好得比较深,甚至能跟专业的媲美。

就这样,带着“玩票”的心态,王红蕾一只脚跨进了艺术行业。

前半生,王红蕾是聚光灯下的焦点,主持、开办节目,她是一代人的青春回忆;退休后,她移步幕后,与艺术打起交道。
从台前到幕后,从央视名主持到“王总”,她坦言适应身份转变需要一个过程,也会有心理落差,“以前出门有央视光环,在北京秀水街上买个东西也会被商户老板认出来。现在只是个普通人”。

如今,她已适应“王总”的新身份,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时间倾注于艺术。为了这场莫奈艺术沉浸式体验展,王红蕾与团队“操劳”了五个多月。

除了克服隔屏交流的困难外,办展的最大痛点还是在于疫情影响下文化产业暂时“搁浅”,观展人气直降。那段时间王红蕾与团队做了战略调整与创新,尝试一些文创新玩法。比如,通过互联网销售文创产品,向全球开放线上展览。

雨过天晴后,眼下是发展文化产业的最好时机。王红蕾坚信,不管过去,现在还是未来,文化产业都是一份值得一生追随的朝阳产业。

为了一份媒体人的情怀

与艺术结缘,来自一场美丽的邂逅。除了与沉浸式艺术展投缘外,王红蕾投身这个行业还为了一份媒体人的情怀——发展文化产业。

这一次来杭州,王红蕾对这座城市有了不一样的感悟与体验。“杭州的经济发展非常好,但是文化熏陶氛围不像北京、上海那样浓厚。”王红蕾认为,杭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孕育了宋韵文化、白蛇传等众多知名文化IP,“如何利用好城市的文化先天优势,提升整座城市的文化素养,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

推广沉浸式艺术展,就是在潜移默化地营造城市文化氛围,为文化事业添砖加瓦。王红蕾希望通过沉浸式艺术展能够实现两个心愿。

第一个是普及大众艺术教育。大众艺术教育是个新课题。一说起画展,绝大多数人都会想到只有专业美术生才会去看,或者说只有他们才能看得懂。“艺术不该是针对某类人的小众产品,应该是众生皆可欣赏的美。”王红蕾看来,艺术是一种表现美、感悟美的形式,“美很难用言语表述的,但美能引起共鸣。”

这场莫奈艺术展就能引起所有人对美的共鸣。比如,某些人看到缓缓下落的雨滴想到了自己的亲人,有些人看到池里的睡莲突然有发朋友圈的冲动……每个来此观展的人都能感受到莫奈笔下的美。这就是艺术的奇妙之处。

她的另一个心愿是能够创新国内文化传播形式,通过沉浸式艺术展展现中国文化IP,讲好中国人自己的故事。

“目前,我们正在积累大量的中国文化IP。比如,杭州的宋韵文化值得深入挖掘。但是用什么形式讲,怎么讲好它,这是需要我们去探讨、研究的。”王红蕾希望,借助国内巡展契机,借鉴国外文化优秀经验,为传播好中国文化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