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060-985
浙大企业家的意义回归, 何惧未来已来 唯虑过去未去
首页 > 资讯 > 浙大企业家的意义回归, 何惧未来已来 唯虑过去未去 > 正文
浙大企业家的意义回归, 何惧未来已来 唯虑过去未去
时间: 2024-05-12 21:10:21
来源:
浏览量: 293
改革的真正挑战是“过去未去”。

作为大学重要组织部分的商学院,应该是人类不同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的平台……

当我们直面培养的EMBA学生时,最大的缺失是对科技、历史、文化、社会等发展基本规律的认识。

学者介绍:魏江: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院长,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科教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浙江大学全球浙商研究院院长。 浙大EMBA《战略管理》课程教授。研究方向:创新管理、战略管理。

日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魏江以《何惧未来已来 唯虑过去未去——论企业家的意义回归》为主题,为浙大EMBA教育中心2021级新生带来“院长第一课”,再次圈粉无数:

“魏院长的第一课,油然而生的感动与热望”!

“没有教授任何技能和经验,只有强烈的心灵冲击”

“印象最深的是魏江院长的第一课……让我觉得浙大确实不一样”

这堂直击心灵的第一课到底讲了什么?

不惧未来已来,唯虑过去未去

以下为魏江教授分享的整理稿

我从2003年开始给浙大EMBA同学上课,后来给人民大学、交通大学等10多所高校EMBA上战略管理、管理沟通课。18年来,我发现大家在思考企业发展、商业模式时,基本停留在后农业时代、工业时代的思维。由此而感慨,在历史性转型的今天,最大的挑战不是“未来已来”,而是“过去未去”。所以,我今天演讲的标题为“不惧未来已来,唯虑过去未去”。

过去十来年,商业模式非常时髦,其实,它存在至今已经一百多年了!只要有企业就有商业模式,商业模式无非就是发现价值、创造价值、实现价值的模式。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过分热衷于商业模式创新,而一直不喜欢科技创新。商业模式可以模仿复制,而核心科技只能靠自己创新。

中美贸易战发生以来,从贸易战延伸到科技战,当我们用历史眼光看待今天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时,作为浙大的EMBA同学,应该有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积极投身科技来共创新时代,积极投身生产关系变革共创新组织。我们看到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美国的脸谱、苹果、谷歌,已经颠覆了过去的科层制度,把过去以企业交易成本和管理成本的平衡来获得组织边界的企业,延伸到了今天以内部最低边际控制成本,来管理成千上万人的公司。如果我们固守过去的经济结构、产业组织、生产方式,就无法理解当下的数字经济时代。

浙江大学EMBA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改变中国,进而改变世界的人,我们把这样的培养目标称为浙大管院的价值观,就是培养引领中国发展的健康力量。首先,要有体魄的健康,能够为国家、人民奋斗50年。其次,要有企业的健康,能够让企业健康生存50年。更重要的,要有思想的健康,这是赋予人一辈子内心欢喜的、更高层次的健康力量。不健康,无管院。

这是我们今天来讨论企业家意义回归的引题。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院长 魏江

浙江经济40年的启示

作为“三地一窗口”的浙江,是我国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示范区,浙江曾创造了中国商业史上诸多辉煌业绩。但是,今天在浙江,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从165家降到去年的96家;中国财富500强从120家跌到去年的35家;中国个人财富500强,浙江占66位,落后于广东、江苏;2019年全国10强县(市),江苏占1/2,浙江只有1个。

浙江的企业家们,40年来敢为天下先。那么,为什么如今创新动力不足?正如发明了Paypal的彼得•蒂尔所言:“我们本来想要一辆会飞的汽车,得到的却是140个字母。”他批判了美国目前在信息化的比特层面发展很大,但在促进人类社会深度发展的原子层面却进步很小。如果人家美国都在如此反思,那么我们浙江的民营企业家呢?

可以用一组数据来说明我们的问题。浙江2019年全省科技经费投入是1678亿,华为一年的研发经费是1337亿。华为一家企业的研发投入抵得上浙江的80%。我想问:为什么自我感觉那么良好的浙商们,不愿意在科技创新上投入呢?

我们再来看看中国企业和日本企业有什么不同。有不少人把日本称为“停滞的二十年”。我研究了日本1993年到2017年松下、日立和丰田的营收增速变化曲线图,确实,这些企业不像我们的企业,发展快的时候超过100%的增速,慢的时候是负数,人家的企业营收增速非常平稳,它们不追求疯狂增长,而是在理性中实现稳步增长。结果怎么样呢?日本显然没有失去二十年呀!大家看看数据才发现,我们被“忽悠”了:人家非常低调地积累科学和技术,芯片、医疗、新能源、机器人等领域厚积薄发,走在世界前列;科学研究领域,十多年没有缺席过诺贝尔奖。

而中国的海尔、长虹、上汽等,它们营收增速呈现大起大落之势,这些企业几乎都没有核心技术突破。在浙江,2019年到2020年,有20多家资产规模上百亿的企业破产。我们的企业为什么是这样的?我认为主要原因是企业家的浮躁、非理性和短期利益导向,忘记了经济发展的规律;更深层次原因是缺少核心技术,不追求创新,只追求GDP。大国竞争,百年逐梦,我们唯一的武器就是科技创新。丢掉幻想,准备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