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060-985
浙大EMBA校友分享:创新的真正源泉在于文化
首页 > 资讯 > 浙大EMBA校友分享:创新的真正源泉在于文化 > 正文
浙大EMBA校友分享:创新的真正源泉在于文化
时间: 2024-05-07 18:42:43
来源:
浏览量: 277
创新!创新!创新!在双创繁荣发展的今天,人人都在提创新,但真正能做到“创新”的人却少之又少,或者说,从0到1的创新非常鲜见。

对此,有人将原因归结于当今时代科技发达,创新机会不同往昔,难以开辟蓝海。但事实上,真正的原因在于很多人都没有找到创新的源泉——文化,且没有意识到,创新的下一个新阶段即将来临。

近日,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EMBA《管理哲学》授课老师张钢以“创新的文化之源”为题展开了全面而深入的剖析。他指出,如今,很多人已经把科学“技术化了”,并没有真正理解创新这个复杂的系统。同时,他展望了创新的下一个新阶段。

张钢: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领导力与组织管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浙大EMBA《管理哲学》课程师资。主要研究方向:组织理论与组织行为、知识理论与知识管理、技术创新与创业管理等。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进行创新研究与实践,我们对张钢教授的精彩演讲进行了综合梳理。

机器真的能换人吗?

在理解创新、研究创新和进行创新实践时,一定不能脱离文化。这也就意味着,探索和运用“规律之真”,不能离开“伦理之真”。

然而,如果人们只盯着由“规律之真”所带来的各种具体知识及其运用的结果,那么,一旦机器也能产生同样的结果,就会说机器可以换人了,甚至想象着用机器来“改造”人。

但问题是,人们真的愿意让自己变成机器吗?或者让自己生活在机器主宰的世界里吗?

其实,人们真正需要的是将“伦理之真”及其准则根植在心中,来主导对“规律之真”的探索、应用和价值的创造。由此所创造的价值,才是真正属于人的价值,而不单纯是物的价值。

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建基于人性,而人性深植在文化传统之中。雅斯贝尔斯曾经说过,任何一个文明,每到发展的关键时点上,都要回溯自己的文化传统,重新反思、探索、再出发。轴心时代早已为不同文明埋下了发展的种子,关键是人们愿不愿意重新审视。

遗憾的是,人们好像并不愿意回到文化传统,甚至每当回想起曾经的挫折,都会把原因归结到文化传统上,而忘记了自己所应担负的责任。

面对暂时的挫折乃至失败,应该首先反省的是自己,自己是否身体力行地让文化传统在新时代发扬光大了? 

很多人已经把科学“技术化”了

在现实的创新系统中,真正执着追求“规律之真”的又有多少?更不要说依“伦理之真”去追求“规律之真”了。

在创新这个复杂系统所涉及的不同领域中,今天人们更感兴趣的可能是市场领域,而并不在意各种知识领域,认为只要拿来后能直接产生市场价值就可以。

换句话说,人们已经把科学“技术化”了。当“科学”和“技术”连用,简称“科技”的时候,人们实际上更关心的是“技术”,是运用“技术”改变生存状态所带来的看得见的利益,而并不在意其背后的“科学”原理到底是怎样的。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明为什么现实中不乏从1到N的创新,但缺少从0到1的创新。

要理解创新这个复杂系统,由微观的个体到中观的组织,再到宏观的社会和市场,进而把握不同领域中各种创新要素及活动的整合,就需要找到一个能贯穿其中的“观念之光”。

这个“观念之光”就在人们的心中,是人们心中的“人性之光”。这也是王阳明为什么会说“心即理”的原因。

王阳明所说的“理”,专指伦理而言,并非自然规律。王阳明所倡导的“知行合一”中的“知”,也专指“良知”,即仁义礼智,不包括今天意义上的各种科学知识。因而,王明阳所言之“理”,当然在心中,是人之为人的内在“观念之光”,也即“人性之光”。

文化需要管理者率先认同与承诺

人性的“观念之光”照亮的是人生之路、组织发展之路,关键在行而不在言。

现在人们常说文化管理,但严格来说,文化不能作为管理工具,也难以人为设计,文化只能认同、承诺和践行。

在组织中,人们很快就会通过各级管理者的日常行为,认识到管理者信奉什么样的人性假设,准备按照什么样的价值观来做决策。所以,管理者根本不需要刻意去弘扬一种文化,只需要由内而外地去践行一种文化。

孟子讲“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说的正是让“仁义”成为内在“观念之光”和价值准则,由内而外地产生各种自然行为,而不是刻意去行“仁义”。

所以,文化其实不需要宣贯,只需要管理者在决策中渗透价值观;文化体现在思维和行为上,关键在于认同和行动。

但不容否认,现实中很多经营管理活动都有违背“伦理之真”的嫌疑。一个简明的衡量标准便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绝不能明知有害而为之。这也是我们学院如今倡导创新研究、创新实践、创新教育都要回归本源的原因。

因为创新的主体和服务对象永远是人而不是物。中国文化传统的人性前提是德性。德性人并非不要本能和欲望,而是要用德性来超越和控制本能和欲望,这才是“人之为人”的根本。

相反,如果只是一味地去张扬像动物一样的本能和欲望,那么,人或许将会加速退化,最终成为机器豢养的宠物,就像人们今天豢养宠物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