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060-985
浙大校友分享:企业家如何找到内在的力量?
首页 > 资讯 > 浙大校友分享:企业家如何找到内在的力量?> 正文
浙大校友分享:企业家如何找到内在的力量?
时间: 2024-05-07 18:11:40
来源:
浏览量: 257
《经理人》杂志2019年度中国最佳EMBA排行榜公布,浙大EMBA以总得分98.23排名第三。这背后,与浙大EMBA推出全新的“商学+”概念紧密相关。

在浙大EMBA实施的“商学+”计划中,特别强调人文教育的重要地位。如何认识目前的行业发展问题,如何认识企业生命周期过短,如何认识过往的生产模式及商业模式与大趋势的冲突,如何正确认识现有的管理水平能力,如何平衡现有的人才机制和企业发展的冲突……这些问题的认识和解决,不完全取决于管理手段、工具,而更取决于文化基因及企业家和管理者的深度反思。

EMBA教育的核心命题是什么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这是儒家经典《大学》的开篇,其蕴意,绝非字面解释那样简单。“大学之道”即管理之道,而管理之道在于发现和阐明那个自明的德性前提,在于探索和建立能够正向影响人们的合理途径,在于追求和创造最广大的共同利益。只有理解了终极目标和归宿,才能认清当下的立足点和定位;也只有认清了立足点和定位,才能让思维得以专注;而思维专注了,便可以排除外在干扰和诱惑;排除了干扰和诱惑,就有可能进行反思;通过反思,才会有收获。任何事物都有本有末,每件事情都有终有始。理解了这种优先顺序,也就差不多把握住了管理之道的真谛。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领导力与组织管理系教授、企业管理专业博士生导师张钢认为,现行的EMBA项目教育体系,必须纳入有关中国文化传统的知识传授。“培养引领中国发展的健康力量”,是浙大EMBA办学的核心宗旨。张钢教授表示,如果EMBA项目只向企业管理者传授“术”,而忽视“道”,EMBA项目教育的宗旨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偏移,甚至南辕北辙。

浙大EMBA项目的教学体系,在“商科精要”模块的基础上,主要以“创新创业”与“金融资本”模块为双核驱动,以包括人文思维、科学思维、设计思维、管理思维等“四大思维”模块构成整个教学框架体系。

张钢教授主讲的《管理哲学》,系人文思维模块下的课程,也是浙大EMBA同学所上的第一堂课。为什么浙大EMBA项目将《管理哲学》置于第一课呢?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张钢教授

张钢教授表示,这是因为EMBA项目和MBA项目的定位有很大不同。

“MBA项目的定位在于培养未来的管理人才,而EMBA项目的授课对象已经是企业高层管理者,甚至还有相当数量的企业家。企业家和高层管理者是一个特定群体,他们所思考的问题和遇到的挑战,同那些多数尚处在中低层管理岗位和尚未进入职业化管理轨道的准管理者相比,有很大区别。”张钢教授认为,很少有企业家会为了一张文凭来EMBA课堂学习,企业家需要的是,通过EMBA学习,一方面获得真知,一方面也借此寻找对企业管理问题的解决方法。

“当然,我个人认为,如果我们能够让企业家和高层管理者们通过两年的EMBA学习,真正认识到‘反思’的重要性,并学会如何进行‘反思’,那么,EMBA教育就是成功的。”张钢教授强调,促使企业家和高层管理者“反思”,应该是EMBA教育的核心命题。

为什么要学会“反思”? 

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经涌现出了一大批成功的企业、企业家和管理者,同时也在不断激发后继的创业者,并持续推动企业管理的职业化进程。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或许可以发现,今天那些被称为成功的企业家和管理者中,真正具备“企业家精神”的人,可能还不占多数。

“企业家精神”的本质是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在全球化背景下,要真正具备“企业家精神”,又一定离不开一种基于文化自觉、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的“国际视野”;只有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传统之上,又能兼容并蓄,才能真正融会贯通出一种独立而又独特的“国际视野”,正所谓“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有文化自信才有兼容并包”;而有了“国际视野”,才能激活“创新能力”“创业精神”,也才能自觉地承担更广大的“社会责任”。这恰是今天全球化背景下“企业家精神”的本质特征,也正是浙大管理学院人才培养的四个核心定位,即“国际视野”、“创新能力”、“创业精神”、“社会责任”。

浙大管理学院人才培养的这四个核心定位,落实到浙大EMBA项目上,就是要培养真正具备“企业家精神”的高级管理者,而这样的人才培养定位,自然就要求EMBA同学必须学会“向内看”,不仅要认识自己,更要认识自己作为一种文化存在的根源性及融入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性,以此再来重新认识自己的事业、企业与合作伙伴,进而让自己和自己的企业得以再定位、又出发。这难道不正是EMBA同学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一种广义的持续“反思”吗?这个“反思”过程不应该仅仅体现在《管理哲学》这一门课中,而应该贯穿于整个EMBA学习的全过程。这也恰是现阶段我们的企业家和高层管理者急需要补上的一课。

《经理人》也认为,在目前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企业家和管理者们需要学习,更需要通过“反思”和“对话”式学习,来解决这样几个问题:如何认识行业发展问题、如何认识企业生命周期过短、如何认识过往的生产模式及商业模式与大趋势的冲突、如何正确认识现有的管理水平能力、如何平衡现有的人才机制和企业发展的冲突等等——这些问题的认识和解决,不完全取决于管理手段、工具,而更取决于文化基因及企业家和管理者的深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