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历史羁绊, 重新思考创新这件事
首页 >
资讯 > 不为历史羁绊, 重新思考创新这件事>
正文
不为历史羁绊, 重新思考创新这件事
时间: 2024-05-07 18:02:57
来源:
浏览量: 281
当大家都承认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最重要的基础时,鲜少有人注意到创新的根基是什么;当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未来世界的趋势之一,企业管理者该如何看待和实现人工智能? 在走访了波音、微软、谷歌等世界名企之后,浙大EMBA美西访学团继续走进了被誉为“全球十大最受推崇的公司”之一的Intel,并在斯坦福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听取了精炼的授课内容,试图对创新和人工智能有更多的认识。 创新的背后是能力、人才和意愿 1.《战略策划项目管理和持续创新》 彭肯恩博士:斯坦福大学客座教授、英特尔高级产品经理。 斯坦福大学客座教授、英特尔高级产品经理彭肯恩博士在斯坦福大学为同学们进行《战略策划项目管理和持续创新》的授课。彭博士的课程清晰界定了:“创新-能力-文化-体系”四者之间的关系,回答了如何基于项目管理来做到持续性创新。 创新是企业持续领先的根基,而能力则是创新的根基。当今社会和公知普遍呼吁,企业要创新,但对背后的“创新、能力、文化、体系”如何打造却所言甚少。 彭博士认为,创新的背后,一定是要具有创新的能力,能力则离不开创新人才的集聚和持续学习,且还需要有良好的意愿去创新,即创新=学习+能力+意愿。如果一个组织没有合适的文化,就无法解决人才的“意愿”问题。能力打造相对容易,但意愿很难改变。同样一个人,在创新文化好的组织可能比在创新文化差的组织生产效率高百倍千倍。因此除了创新人才的汇聚外,合适的文化环境显得更重要。 政策和程序管理,只能建立一个中规中矩的体系,不能创建创新力突出的组织,但可能创建像波音这样的组织。企业是精益制造的制造业文化还是创新开放的互联网文化,背后是不同的创新需要,支撑的是不同的文化体系。 在回答了“创新、能力、文化”三者关系后,彭博士把分享重点放在了基于项目管理的体系建设。在比较了传统项目管理体系、领袖主导的创新、企业文化主导的创新的优缺点后,他与同学们一一讨论了如何利用项目管理改变组织体系、建立创新导向的企业文化、创造企业技能等。 课后,在彭肯恩博士带领下,访学团参观了Intel总部。在彭博士精炼的授课内容启发下,从Intel博物馆、内部办公区域等多个物理视角,同学们全方位感受和思考了这家世界级芯片制造公司的创新体系和文化氛围。 2.《人工智能颠覆世界》 Pieter Abbeel教授: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机器人学习实验室主任。 在全美顶级的公立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机器人学习实验室主任Pieter Abbeel教授又为浙大EMBA访学团做了《人工智能颠覆世界》的授课。 与同学们互动 Pieter教授通过AI技术在深度学习领域的成功的三种学习模式:监督式学习、强化学习、无监督学习,从AI技术的原理、技术发展以及商业场景应用领域为同学们做了分享和启发。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浙大和浙商是浙江的两张金名片,每次美西访学,浙大EMBA也会特别安排与北美浙大校友会和美国浙江商会的交流和分享,通过主题分享和最新科技项目路演,不仅让浙大EMBA同学们有机会了解硅谷最新的前沿技术发展和应用场景,也为同学们创建了“共叙同窗同乡情,共建发展联合体”的机会。 浙大EMBA、北美浙大校友会和美国浙江商会联谊晚宴现场 我们离世界最前沿还有多远 李颖: 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时不知有没有想过500年后的这片土地上孕育着一个高度发达的国家。1957年仙童(fairchild)公司作为第一家半导体公司,公司内部-“八叛逆”的分崩离析创造并集聚了很多半导体企业,并且触发形成了如今的硅谷。 斯坦福、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高校老师不但自己研究科学,同时还将科学转化为技术最终为产品的制造、产业的完善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年复一年,来自全世界最杰出的学子加入到这里的顶尖大学和顶尖创新环境中,不停为这座城市输送着新鲜的科技和人文血液。 探险家总能突破人们的预期发现新大陆,创新者也常常打破市场的预期发明制造颠覆我们认知的产品。所有的一切都源于文化的积累、知识的求索以及对个人心灵提升持续不断的追求。 叶雪丹: Innovation is everything 「创新无所不在」。这句话在全球知名的科技企业英特尔总部,感受尤其深刻。 英特尔企业在半导体领域成绩斐然,另外在跨行业技术创新领域取得了瞩目成就。 Intel本可以并吞AMD, 为了避免被垄断诉讼, 一直让AMD保留了4-5%左右的市场份额。Intel主要生产PC和服务器 等芯片,手机移动芯片主要还是ARM和高通的技术。Intel摩尔定律的持续稳定和创新,实现了大半个世纪的60%的稳定毛利率增长。全球最大的芯片技术研发&供应商,Intel的对手永远只有自己! 作为硅谷唯一对外开放的英特尔博物馆里,诺伊斯的名言——“Do not be Encumbered by History,Go Off and Do Something Wonderful”,不为历史羁绊, 放手创造精彩。以此作为鞭策。在这个世界,总有人在预测未来,总有人不断在建设未来!! 孙娜: 参观波音公司,震撼于企业的工艺与效能,遥遥领先的技术是拉开竞争对手的强有力武器,参观现场看到了发动机,MADE IN JAPAN,中国技术还是有差距,需要努力。与同学探讨,国内尚不能生产叶片,瞬间想到了浙大张泽教授的话,我国在技术应用上还有较长的路要走,或许是下一代,或许是下下一代,期待国之富强,技术之赶超。 作为地产人员,一直在研究传统地产与人工智能、互联网+的结合,而此次听伯克利大学的KERN PENG授课,打开了一扇窗。果然硅谷领先于世界其它领域十年有余,从研发到实践落地,大有空间可为。 如何将人工智能应用于地产全周期开发,是一片蓝海,试问:地产过程中验收、返工、费用增加、周期加长、预售延迟、资金回正变缓,这个魔咒如何解除?AI运用会是一个创新,可以实现由人工向智能化转变,由粗放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 地产与人工智能结合,相信可以引发变革。 朱小聪: 人工智能是不可阻挡的趋势,对于老师提到的各种机器学习算法,我认为就是人脑的学习过程,不断试错,不断修正、强化,记住它,完善它,改进它。有观点认为,机器学习无法赋予同一件事物不同的意义,这是机器和人最大的差别。我不这么认为,未来,只要给予不同的机器不同的价值取向算法,比如有的机器的价值取向是爱情大于事业,而另外机器的价值取向设定为事业大于爱情,那么,机器就能对同样的事情实现不同的意义了。 本质上说,人脑就是台机器,可能是由更高维度的文明制造出来的产物。面向未来,我们别无选择,只能拥抱人工智能。 第一次来美西,感觉不错。以后如果有这样的机会,我应该还会参与。一趟走下来,最大的体会就是自己这些年取得的那一点小成绩,真是微不足道,让之前有点小小膨胀的感觉荡然无存。持续保持一颗谦卑的心,持续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为社会解决问题,创造价值,相信美好,保持乐观,才是我泱泱中华儿女应该有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