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060-985
浙江大学EMBA学长分享:中国为什么需要更多的“隐形冠军”?
首页 > 资讯 > 浙江大学EMBA学长分享:中国为什么需要更多的“隐形冠军”? > 正文
浙江大学EMBA学长分享:中国为什么需要更多的“隐形冠军”?
时间: 2024-05-07 14:23:01
来源:
浏览量: 376
作者:吴晓波、雷李楠

吴晓波:浙大EMBA《战略管理》课程师资、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浙江大学“创新管理与持续竞争力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主任。

雷李楠: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博士后研究员。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化,专业化分工的高度发展使得产品价值链被无限细分。在新的国际分工体系下,一个国家的比较优势不再仅仅体现为一个具体的产业或行业,而更多的是在整个价值创造链条上某一环节或工序上组织要素投入和生产的能力。为了抢占21世纪先进制造业制高点,在新的产业分工体系下中国推出“中国制造2025”战略部署,力争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然而,“细节决定成败”,制造强国的“筋骨”更仰仗千千万万脚踏实地的“螺钉螺帽”们,它们才是中国制造真正的“中流砥柱”。切实有效地认知并指导这些在细分领域中占据行业领先地位的“隐形冠军”是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迈向制造强国的关键。

浮出水面的隐形冠军

“隐形冠军(HiddenChampion)”是由著名管理学家赫尔曼·西蒙教授(HermannSimon)提出。西蒙于1990年和1992年分别在《企业管理学》和《哈佛商业评论》将“隐形冠军”的概念引入企业界与学术界。“隐形冠军”是指,在所处的细分市场具有全球性或区域(大陆)的领先地位,却不是众所周知的企业。根据西蒙最新的标准,隐形冠军企业需要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市场份额在其从事的细分行业中位于世界前三或某区域(大陆)市场第一;营业额低于50亿欧元;公众知名度低。西蒙的筛选标准被广泛接受,并运用于学术研究和企业管理中。

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中国、德国、美国和日本的出口价值长期处于全球前列。而通过对出口量与《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数量的分析可以发现,对大多数国家来说世界500强企业的数量与出口总量有着正向线性的关系,但在西蒙看来,中国和德国这两个出口大国是例外,“这两个国家的共同之处是,中国出口总量的68%来自那些只有不到2000名员工的公司;在德国,中小企业同样贡献了60%-70%的出口量。”而大批出口导向的隐形冠军正是支撑着中国和德国出口能力长期居于领先地位的强劲驱动力[见图“中德美日的出口价值(1995-2016)”和“部分国家世界500强企业与出口量”)。

除了全球市场战略,创新是所有隐形冠军建立全球市场地位的另一大支柱。全球范围内出现过四次大规模的制造业迁移,而创新因素是推动制造业大迁移的重要动力。作为制造强国,德国、日本也曾经有大量的“低、小、散”企业,而在二战结束之后德国和日本主动重点发展汽车、机械、电子等产业,更是以高效完美的国家工业协作体系承接全球制造业的转移。机械制造业和汽车业是德国两大支柱产业,但“德国制造”之所以成就了世界制造标准的顶峰,离不开在各自行业中位居全球领先地位的1307家企业所默默发挥的强劲推动力。正是这些“隐形冠军”创造的竞争力,使德国在欧债危机中能够独善其身。

相比于以德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经历了长期的高动态变化与非均衡发展。在这样的特殊发展情境下,中国制造业中的隐形冠军如何发展,新时代中隐形冠军又将迎来哪些机遇与挑战呢?

我学的是高分子化学专业,1979年大学毕业来到北京,没想到会被分配到一个建材厂,我觉得是来北京的大门进对了,小门进错了,怎么来到建材了。从那时到现在做了40年,一直做到今天,现在回想起来,当年这个建材的小门也进对了。我从23岁到今年63岁,在企业整整工作了40年,这40年里实际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做企业,做中国建材,就在这个企业一直做。我的人生经历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第一段,我在一个工厂工作,这个工厂叫北新建材,现在依然是一家很好的上市公司,全球第一大石膏板公司,去年效益20多亿元,效益非常好。我在那里工作23年,从技术员、销售员,一直做到厂长,厂长做了10年。

之后17年前我到了中国建材,中国建材是北新建材的母公司,是中央企业,我在这家企业做到现在,做了17年。

2009年到2014年之间,我同时做了两个央企的董事长,既做建材的董事长,又做国药的董事长,我做双料董事长做了5年,我的工作经历大概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