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060-985
交大学长课程笔记:企业信息系统应用实践之思考
首页 > 资讯 > 交大学长课程笔记:企业信息系统应用实践之思考> 正文
交大学长课程笔记:企业信息系统应用实践之思考
时间: 2024-04-25 10:32:36
来源:
浏览量: 312
随着信息技术在企业和社会生活应用的不断扩展,相信没有哪家企业能够忽视信息系统的重要性。但在企业信息系统的应用实践中,依然存在着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许多人对信息系统的态度也从‘望梅止渴’的期盼,变成了如吃了青梅后酸涩的失望。信息系统也让不少人产生了“不用信息技术是等死,运用信息技术是寻死”的感慨。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人们对信息系统既爱又恨呢?企业又该如何实施成功的信息系统呢?

笔者在多年的制造业工作实践中,参与了多个大型信息系统的规划实施,对信息系统在实践应用中出现的问题与痛点也有切身感受,也一直在探寻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直到近日有幸聆听了上海交通大学王理平教授关于信息系统的课程,对之前困扰自己的许多问题,顿觉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一下子找到了问题的根源。

因此,我也希望把自己最近学到的知识,结合实际工作中的感受,与大家一起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信息系统的作用与历史使命

对于信息系统在企业实际业务中的作用,我们要保持清醒的认识。信息系统是企业发展的助推器,但并不是解决企业面临的任何问题的灵丹妙药,因此,我们不能对其抱有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

企业业务发展面临的问题,从根本上来说,还是需要基于企业的商务模式和企业的战略来解决,而不能冀希望于某个信息系统来解决。信息系统究其根本,并不能帮助企业创造价值。信息系统只是为企业发展提供助推作用,帮助企业对实际业务中的细节管理和过程管理提供支撑。

应用信息系统,可以帮助企业实现流程设计和流程优化,让企业业务流程变得清晰可控。企业运营绩效的关键业务指标(KPI),可以实现如仪表盘一样实时清晰的展示出来,提高企业运作的可视性和可控性。

但是,企业面临的实际业务场景的变化,以及盈利模式变化所面临的问题,却不能指望通过实施一个或多个信息系统就能一下子解决掉。

信息系统的历史使命是降低企业复杂性的管理成本。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的管理成本和内部的沟通成本也在逐步的扩大。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壁垒以及各个部门追求自身绩效最大化的努力,也会导致企业管理效率的降低和资源的浪费。

信息系统通过对企业业务流程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并将之固化,从而形成稳定的结构化的数据与流程,从而使企业内部的操作流程得以简化,企业的管理效率得到大幅提高。

最后,我们也要正确认识信息系统与企业员工的关系。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也引起了人们对未来信息系统是否会全面取代人类工作的讨论。

在我看来,信息技术的应用,正如历史上蒸汽动力取代人力与畜力一样,可以帮助人类极大的提高生产力,但却不能完全取代人。这是因为,信息系统发挥作用的方面,还是集中在重复性的流程工作方面。而复杂问题的解决,最终还是要依靠人类的智慧。

因此,信息系统的应用,要始终关注在需要机器解决的重复性工作,需要机器处理的工作,就交给机器来解决。对于企业员工,企业要提供更多发挥人类智慧的空间,不断提升企业员工的价值。

当然,作为企业发展关键要素的员工个体,也要不断地充电学习,有意识地提升个人能力,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这样才能避免像新闻报道中的某些收费员,在失去工作的那一刻,才意识到自己除了会收钱,并不具备其他的工作技能的悲剧。

信息系统的特征

信息系统从其本质来说,是属于比特空间,它与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的物理空间存在着本质上的不同。因此,对于熟悉了物理转变和化学变化的大多数人来说,如果再套用物理空间的知识与经验对待比特空间,那么将不可避免的犯经验主义的错误。

同很多人的认识不同,信息系统的投入是一个的的确确的“重资产”项目,而不是很多人误以为的“轻资产”。信息系统的实施,不仅需要在前期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软硬件的购买和开发,也要在后期不断的投入,进行系统适配性的优化开发。

在信息系统的实施中,存在着一个“九一原则”的规律:即系统开发的前期每投入9块钱,后期还需要相应的投入1块钱才能取得成功。而系统开发前期投入的9元钱,通常只能取得10%的投资收益,而后续投入的1元钱,却可以取得90%的投资收益。

信息系统后续开发的不断投入,所获得的收益也是远远大于前期投入的投入产出比。对于信息系统来说,尽管信息系统实施的前期巨大投入,但是其产生的实际效果却极其有限。因此,打造一个成功的信息系统,需要后期不断的持续投入,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系统的价值,取得最佳的经济效果。

其次,对于信息系统的成功来说,有效的信息输入,是取得信息系统成功的关键因素。很多信息系统的设计不可谓不完善,流程的设计不可谓不优化。但在实际的应用中,却由于企业无法解决数据输入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问题,最终导致信息系统能够发挥的作用收到很大限制,甚至于最终将信息系统束之高阁的案例也是比比皆是。

如有的零售企业在实施了信息化系统之后,不能很好的解决商品的意外损耗问题,导致信息系统的库存管理频频出现计划外的缺货问题。

还有一些制造企业,由于数据录入的错误较多,生产过程中损耗不清楚,实物管理混乱,导致系统库存信息不准确,致使企业的业务人员只能通过手工报表进行日常操作,信息系统最终成了企业的一个昂贵的装饰品。

当然,信息的准确输入和记录,也是需要耗费企业的大量资源。因此,企业在信息系统设计之初,就要充分的考虑到信息输入准确性的要求。企业应当根据业务的实际情况,在信息准确性和输入效率之间找到平衡点,根据信息的重要程度(ABC分类法等),采用合适的信息输入系统和输入方法,确保信息输入的准确度可以满足企业的业务需要。

近年来,随着RFID,EDI,条码技术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发展,在极大的提高了信息录入的准确性的同时,也使得企业信息录入的成本得到了大幅的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