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060-985
交大EMBA学长分享:未来最有意思的事情会发生在中国
首页 > 资讯 > 交大EMBA学长分享:未来最有意思的事情会发生在中国> 正文
交大EMBA学长分享:未来最有意思的事情会发生在中国
时间: 2024-04-25 10:04:28
来源:
浏览量: 334
作为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并在政策研究领域有超过20年的研究经验、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出版专著《变量》等10余部 ,何帆在很多人眼中属于标准的学院派经济学家,研究的是中国宏观经济、国际金融和国际政治经济学这些严肃而专门的领域,而他对自己的形容则始终是“读书人”,“读书,写书,这一直是我认为最本分的事情”。

2018年,何帆有了一个宏大的计划:用三十年的时间,观察、调研、记录和阐述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目前,图书版报告《变量:看见中国社会小趋势》也于年底出版。小编摘取澎湃新闻对何帆教授访谈中的经典“三问”,为大家透析中国经济的趋势与变量。

如何理解“慢变量”与“小趋势”?

问:2018年对您个人而言,可能是一个关键年份。您“发下大愿”,要用三十年的时间观察、调研、记录和阐述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能否请您谈谈,是如何产生这样一个想法的?

何帆:这件事情的起因其实很简单,去年有一次中午和得到App创始人罗振宇一块吃饭,聊到威廉·曼彻斯特的《光荣和梦想》,我们俩都是这本书的粉丝。他说中国也需要属于自己的《光荣和梦想》,我就口出狂言,说这套书如果我来写,会比曼彻斯特写得好。结果罗老师直接来了句,你干嘛不写呢?于是就这么定了下来。

这个想法决定的时间很短,但是酝酿的时间很长。原来我一直想做这件事情,但是觉得工作量太大,不敢去做。那么,为什么到了2018年就下定决心了呢?一个重要的考量,就是时间维度。我的调研报告从去年开始撰写,以三十年来计算,正好卡在2019年与2049年之间。这三十年,从两个角度来说是很有意义的。

从纵向来看,这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意义的三十年。2049年的时候,中国可能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功,而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波折、受到很大挑战。那么,我们究竟如何应对,是很值得观察和记录的。而从横向来看,未来三十年,全球范围内最有意思的事情可能会发生在中国。因为其他发达国家已经成型了,未来怎样,一眼就能看到头,而诸多发展中国家当中,即便有一些国家能够像中国过去四十年那样保持高速增长,大概也不会遇到中国现在面临的挑战。我觉得这是一个最好的机会,能够身临其境地在中国观察这些变化。

《变量:看见中国社会小趋势》

问:《变量:看见中国社会小趋势》是这个系列的第一本,是对2018年的调研报告。其中您总结了两个说法,一个叫慢变量,一个叫小趋势。对此应该怎样理解?

何帆:现在大家关心的很多东西都是快变量,比如央行“放水”了吗、美联储降不降息。短期内这些事情对市场波动的影响很大,但长远来看,你会觉得没那么重要。而慢变量与我们的距离很远,变化的速度也很慢,大家常常会忽视它的重要性,但是如果把时间维度放到三十年这么长的话,就不得不重视慢变量。

那么,什么是典型的慢变量呢?比如人口就是个慢变量,出生率、年龄结构、这一代与下一代之间的代沟,这些对经济、社会有很大的影响。我理解的技术创新其实也是个慢变量。一个重大的技术进步出现之后,不能直接拿来就用,大家都得去适应它。围绕这个技术进步,企业的生产方式、组织方式甚至企业文化都会发生改变,这些变化最后又会影响整个社会。这个过程很可能要用三十年左右的时间维度去把握。所以,我们讲的慢变量指的是不为人察觉,但是却起着决定因素的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