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060-985
交大EMBA学长分享:创新驱动发展需要直面两大挑战
首页 > 资讯 > 交大EMBA学长分享:创新驱动发展需要直面两大挑战 > 正文
交大EMBA学长分享:创新驱动发展需要直面两大挑战
时间: 2024-04-18 13:36:34
来源:
浏览量: 246
近年来,中国经济逐步进入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的新发展阶段。创新驱动战略对全面深化改革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提出了新要求。准确把握这些新要求,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改革和发展的新方案、新措施。

日前,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陈宪教授撰文探讨创新驱动发展需要直面的两大挑战,并于2017年09月12日发表于《解放日报》。

教育体制改革是重要内容

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指导思想和重大意义的阐述中,有一段重要的文字:“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这个判断,仍然是正确的。不过,在经济活动投入要素发生重大历史性转变的关键时刻,有必要作出与这一转变相适应的前瞻性调整,将教育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新的重要方面。

2014年至2015年间,党中央、国务院根据中国经济面对的结构性矛盾,相继提出“新常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新概括、新举措。以创新驱动战略激发和形成中长期增长动力,实现中国经济转型,成为全国上下的共识。中长期增长动力主要是指技术进步、人力资本和企业家精神。这意味着中国经济正在经历从传统经济增长向现代经济增长跨越的新阶段,经济增长和发展将主要不是依靠物质资本和其他资源的投入,而是依靠人力资本积累和效率提高。

早在1960年,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就揭示了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途径。其中,教育是重中之重。一国经济增长和发展与人力资本的关系、与教育的关系,不仅成为经济学家长期关注的重点,而且摆上了各国政府的议事日程。

创新驱动战略还提出了创新创业人才来源的问题。在过去很长的时间,创业创新的主体是移民。近现代史上的美国和以色列,都是因为大规模移民,成为了创业创新国家。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深圳的飞速发展,也与吸引了大规模外来人才密切相关。而今天和未来的创业创新,正在并将继续经历从主体外生型到主体内生型的转换。创新创业主体的转变,考验着一个国家的教育体制和教育质量。

具体到一座城市、一个城市群,在创业创新人才内生的条件下,持续不断创造和产生原创性技术和想法,将是未来以创新驱动发展的根本特征。

内生的创业创新人才主要来自于培养创业创新人才的大学。今天能够被称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大学有硅谷的斯坦福大学、波士顿的麻省理工学院、圣迭戈的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匹兹堡的卡内基梅隆大学、硅溪的特拉维夫大学和以色列理工大学、德国柏林工业大学,等等。创业创新人才是一种新的综合型人才;培养创业创新人才的大学将是创新生态圈的标配,二者的互动决定创业创新的成功率。

中国还没有能够称得上培养创业创新人才的大学。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现行培养模式过于单一和刻板,不利于人才想象力、创造力和好奇心的培育。就此而言,教育要成为科技创新的发动机和推进器,成为中长期增长动力的来源,还有很大的拓展和提升空间。

教育体制改革决定着中国能否有自己的培养创业创新人才的大学;在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基础上形成的人才培养模式,决定着人力资本和创业创新人才的数量与质量。因此,教育体制改革应当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换句话说,作为人力资本投资的教育,是下一步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意义上,教育体制改革本来就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应当加大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