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060-985
交大EMBA学长分享:穿新鞋,走老路?
首页 > 资讯 > 交大EMBA学长分享:穿新鞋,走老路? > 正文
交大EMBA学长分享:穿新鞋,走老路?
时间: 2024-04-18 13:14:19
来源:
浏览量: 269
上海交通大学被誉为“东方的MIT”,两所学校有着深厚的渊源和高相似度。1978年,中美建交前第一个大学访美代表团——上海交大代表团到访MIT等高校。交大著名校友钱学森、王安等都是两校交往的历史见证人。MIT的发展经验对于上海交通大学开展跨学科合作有着很好的借鉴作用。
 
而伴随着聚合与链接,在驱动经济与社会创新的同时,互联网与网络空间的安全、治理与健康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为推进互联网政策方面的国际合作与创新研究,上海交通大学于2016年派代表团两次访问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实验室(CSAIL)Internet Policy Research Initiative项目组,2017年7月2日-7日麻省理工学院CSAIL项目组代表团访问上海交通大学。

7月6日,四位MIT- CSAIL教授代表齐聚交大安泰经管学院A301演讲厅,聚焦 “互联网+的那些事”。交大安泰EMBA校友郭海晨担任嘉宾主持,交大网络安全工程学院副院长吴越和交大安泰EMBA课程教授费一文做精彩致辞。

吴越副院长在致辞中表示,2012年4月26-27日,黄震副校长率上海交通大学访问团访问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访问团成员包括: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院、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和机械与动力学院有关领导。两所学院可以通过跨学院合作促进彼此教学相长,跨学科教育不仅仅只是一个简单的加法,而是从课程设置等各类实践操作上,将管理和工程融合,培养复合型人才。
 
交大安泰EMBA课程教授费一文在致辞中,以丹麦事件导入,丹麦政府近期公布了一系列方案,其中就包括计划废除商店接受物理现金的法律规定,服装店、餐馆以及加油站等将逐渐进入无现金时代。费老师一语中的,“互联网+”对于中国的老百姓而言,好比每天都要喝水一样,已经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看住你的手机,就意味着看住了你的一切。”互联网思维在美国兴起,在中国发酵,首当其冲的支付宝、微信等金融支付陆续和传统金融来了一次“联姻”,随着移动设备渗透率和生活场景覆盖率的日趋饱和,行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从新的发力点进行推动。

Hal Abelson是麻省理工学院电子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系教授,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学会成员,他十分高兴来到百年交大,他表示,目前,美国和中国是世界两大因特网领导的最大经济体,虽然两个国家在法律和文化上有所差异,但若包容联合、通力合作,后续的合作空间很大,尤其是在因特网领域,通过合作确定全球因特网环境的走向,以其极大的开放性和创新性同担责任,同创新辉煌。
 
Daniel j .Weitzner是麻省理工学院互联网政策研究中心和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实验室的首席科学家和创始人,他回顾了MIT电子工程和计算机在上世纪60年代最早开发出电脑雏形时的模样,“可以让超过一亿人同时使用,我们当时把它叫做时间的分享,通过分时使用电脑,我们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社会,谁都可以登入到这个系统中来享受和探索未知。”随之而来的,除了喜悦还有担忧,信息的隐私和法律问题也在困扰着他们。MIT不仅仅是培养技术性人才的摇篮,它同时也应该是一所培育卓越领导者的殿堂,这里有卓越的技术,有先进的医疗,有完善的政策等,因此MIT开设了很多跨学科合作课程,把技术、法律、政经及社会问题互相结合,“在培育综合性人才的同时,也为我们研究知识产权、网路安全等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TaylorReynolds毫不掩饰他对中国的喜欢,尤其是西安的兵马俑,“对于中国几千年的厚重文化,我和我的孩子们很赞叹与惊讶,这在美国是完全不可思议的。”他坦言,上海是一个日新月异的城市,是一个不断上演着“颠覆与被颠覆”的大城市。作为麻省理工学院互联网政策研究中心的技术政策主管,他随后切入正题,阐述了计算机与互联网发展的三波浪潮,第一波浪潮是上世纪90年代,计算机大大提高了我们的劳动生产力;第二波是计算机和手机开始互联互通;第三波是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