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060-985
交大学者分享:不惧困难,脚踏实地 践行工业强国之梦
首页 > 资讯 > 交大学者分享:不惧困难,脚踏实地 践行工业强国之梦 > 正文
交大学者分享:不惧困难,脚踏实地 践行工业强国之梦
时间: 2024-04-12 20:07:40
来源:
浏览量: 254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周总理在少年时期便立下的宏伟志愿。时至今日,这一口号仍激励着中华儿女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苏州富强科技有限公司(下文简称“苏州富强”)常务副总汪鹏正是为这句话所激励,怀抱着“工业强国”的理念,不忘初心,一直在强国之梦上锲而不舍的奋斗着。毕业后,从民企起步,历经台企、美企、德企,每一份机遇都为他注入更为强大的技术实力与管理经验。如今,他再次回归民企,早已褪去当初的青涩,力担重任,力行“工业强国”之路。在他看来,民企才是中国未来发展的方向。

开阔眼界,期盼校企合作

自天津工业大学机械工程专业毕业后,汪鹏离开校园已16载。再次归来,心情比较复杂。

“工作这么多年已经走到一个拐点,我在自动化领域的思维产生了局限。而通过这几天的学习,跨界思维突然带来很多启发,让思维范畴拓展,让视野变开阔,让整个格局变得更宏大,明显感觉到来自不同角度的冲击。”他认为,目前公司不会只停留在制造,还要上市,融资、整体规划是特别需要学习和思考的问题。

“开学时,感受最深的是交大校训‘饮水思源,爱国荣校’,我需要那种精神、那种格局、那种品位,更希望在素质和道德层面不断提升,灵魂得到升华。”在他看来,拓展项目和企业管理紧密结合,反映出一些通病:一是目标不明确,企业做规划大方向要明确,但限制太死又对企业发展不利,要学会放手,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二是公司要有唯一的核心人物,关键时候如同一个舵手;再就是沟通和协调。

百战归来再读书是汪鹏一直的梦想,如今的拓展也让他回忆起10年前最难忘的一次魔鬼训练。“通过身体和精神的双重磨砺,给了我一种不畏惧任何困难的勇气,相信一切都有解决方法。如果现在解决不了,只是暂时没有找到方法,只要坚持就能迎刃而解。人都是靠意志把自己逼出来的,把杂念全部逼空,专注勇敢,意志便会更加坚定。”另外,汪鹏也希望充分结合学校科研与企业实践方面的优势,与交大实现更多校企方面深层次的合作;希望通过交大EMBA的学习,挖掘更多管理和自动化方面的资源,为中国工业腾飞做出更多贡献。

不忘初心,走上理想之路

带着对周总理的崇敬,汪鹏高考第一志愿便是南开大学。“当时感觉中国工业比较落后,就一心想为民族工业做点贡献。”毕业后,他选择苏州一家做机械设备的民企,做了三年生产和工艺。“当时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一切都和想象不同,不仅没有振兴中国工业,连企业的命运都无法改变。”于是,带着这份迷茫和无力感他,开始了漫长的“求学”生涯,先后历经台企、美企和德企,去学习世界上最为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第一步转型我选择了台资企业‘明基’,做质量和供应商链管理,希望学习台企最大的优势——人性化管理。四五年后做到区域经理,感觉自己学成,便选择了离开。”第二步,加入美国通用旗下的德尔福采购部,同样做了四五年,主要学习英文和更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比如TS16949,从事供应链管理和精益生产。第三步,加入代表世界最高工业制造水准的德国企业担任大区经理,并深深为其精益求精、坚持不懈的精神所打动。

随着各方面的不断提升,汪鹏早已不复当年的青涩,开始逐渐代表管理的最高水平之一。不忘初心,回到最初的憧憬,他觉得自己应该脚踏实地为中国工业做点事情。2014年,他加入苏州富强,从迷茫无力到如今的信心满满,他希望能够起到一个前瞻性作用,带领公司不断发展。“中国的未来一定属于民企,这是一个趋势。”他分析到:第一,民企人才丝毫不逊色于外企;第二中国目前的发展就是30年前的台湾模式,外企多于本地企业。“未来十年会逐渐颠覆,民企是未来发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