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060-985
交大安泰EMBA学长分享:理清目标与误区是关键
首页 > 资讯 > 交大安泰EMBA学长分享:理清目标与误区是关键 > 正文
交大安泰EMBA学长分享:理清目标与误区是关键
时间: 2024-04-07 19:28:00
来源:
浏览量: 257
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将于3月26至29日在海南省博鳌召开,博鳌论坛得到亚洲各国普遍支持,赢得世界广泛关注。论坛已成为亚洲以及其他大洲有关国家政府、工商界和学术界领袖就亚洲以及全球重要事务进行对话的高层次平台,本届年会的主题为“亚洲新未来:迈向命运共同体”。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姜斯宪,2010年当选博鳌亚洲论坛理事,2013年4月再度当选,直接参与组织了博鳌亚洲论坛2007-2013年七届年会。论坛期间,小E也会持续更新【聚“交”博鳌】系列,分享交大安泰EMBA教授精彩观点。

由于今年年会举行时间恰逢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下简称亚投行)创始会员国申请截止前的最后冲刺,亚投行及相关金融话题无疑成为此次论坛年会的探讨热点。而在2014年秋季,交大安泰EMBA项目秉承交大“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寻求课程改革,启用全新课程体系,凝练交大特色,新设“创新+、金融+、互联网+”三大模块。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EMBA“金融+”系列课程的主讲教授潘英丽,在博鳌亚洲论坛前期,受邀在英国 《金融时报》中文网中发表撰文,就人民币国际化的目标与误区等话题发表观点。

潘英丽:人民币国际化的目标与误区

教授名片

潘英丽,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金融系教授,EMBA课程教授。潘教授自2005年起在安泰学院金融系任全职教授。其研究领域包括宏观经济学、国际金融、货币与银行。此前,她曾任华东师范大学金融系全职教授和系主任。在潘教授的学术生涯中,她曾出访或任教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英国“威尔顿公园”学术论坛、麦吉尔大学、加拿大中央银行和财政部、新加坡财政局以及位于德国欧洲央行(ECB)。此外,她曾被授予富布赖特奖学金,在美国纽约大学担任一年的访问学者。潘教授现同时兼任中国对外经济研究所主任、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常务主任、中国国际金融研究院主任以及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副主席。

以下为文章全文:

人民币国际化所要追求的目标是什么?首先需要澄清一个认识上的混淆之处,即把货币国际化的目标与货币国际化的指标区别开来。货币国际化的具体指标有很多,比如主要货币在全球央行外汇储备中所占比重、在全球外汇市场日均交易额中的占比、在SWIFT(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国际贸易结算货币中的比重等等,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主要货币的国际使用程度。但是这些都只是衡量货币国际化使用程度的技术手段,并不是政府推进货币国际化所要追求的目标。只有认识这一点,才不至于陷入为国际化而国际化的实践误区。

假定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政府主导并推动的,那么其成功与否并非看其国际化程度的高低,而是看能否通过货币国际化达成所设定的战略目标。说到底,对中国政府而言,货币国际化只是追求战略目标的工具,而不是目标本身。笔者认为,“成功的货币国际化”应该是指一国通过货币国际化能将国际金融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并在些基础上促进实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本国带来战略利益。因此目标的设定是人民币国际化顶层设计的核心,它将直接决定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方式和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