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060-985
安泰E快讯:诺奖得主建言中国金融改革风险防范
首页 > 资讯 > 安泰E快讯:诺奖得主建言中国金融改革风险防范 > 正文
安泰E快讯:诺奖得主建言中国金融改革风险防范
时间: 2024-04-06 08:55:50
来源:
浏览量: 265
2014年6月18日,经过简短隆重的上海交通大学2014春季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开学典礼后,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宏观经济学家、芝加哥大学资深教授拉尔斯·皮特·汉森(Lars Peter Hansen)为新生们上了以“金融改革创新与风险防范”为主题的入学第一堂课。汉森教授对中国宏观经济政策与未来经济走向保持乐观的态度,但在推进金融改革过程中应外生与内生风险的防范。汉森教授表示,他对中国金融改革目前面临风险表示认同,结合美国的国家经济、金融的发展与变革的过程,中国应借鉴经验、吸取教训。“但中国无疑仍然是全球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全文如下:

作为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之一的芝加哥大学教授拉尔斯·皮特·汉森(Lars Peter Hansen)18日表示,他对中国宏观经济政策与未来经济走向保持乐观的态度,但在推进金融改革过程中应外生与内生风险的防范。

在18日举办的上海交通大学2014春季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开学模块之一的第五届“诺奖得主中国行”上海交大站论坛上,业内人士建言中国金融改革创新进程中应注重风险防范。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周林认为,随着中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同时也面临着经济增速放缓和产业结构升级的新挑战,中国宏观经济走向再次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除了产业升级,金融改革无疑将成为中国经济驱动的另一股重要力量。

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刘煜辉表示,以往中国金融市场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财政决定信用,中国的财政活动具有较强的货币创造性,但财政风险最后往往转化为金融风险;二是以国有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具有较强的主导地位。这使得过去中国金融系统资源分配效率较差。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资源要素价格应逐渐回到其合理水平。但也暴露出一些道德风险。”刘煜辉分析,例如,通过推进利率市场化等改革以促进更多的资金流向民营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及服务业,但银子银行仍有可能通过“同业+理财债务”等模式绕开贷款规模和存贷比的控制来支撑信用扩张。

“所以,推进中国利率市场化不仅需要解决存款利率浮动和减少利差这些表面的问题,更需要背后的经济、市场、监管等条件的配套。”刘煜辉说。在刘煜辉看来,对存款利率上限的完全放开应慎之又慎,否则部分银行可能会面临竞争失败。

上海交通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潘英丽表示,目前,国内金融市场仍然表现出一些弊端:金融对银行的过度依赖导致资源配置扭曲,催生投资泡沫,同时农业、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滞后;商业银行信贷支持增量投资项目,对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并不明显;股票市场的资本市场功能仍不健全;银行体系自身的发展并不可持续。

“1998年到2003年中国抗金融风险的经验值得借鉴,但同时也必须看到,当时中国加入WTO,促进了外需,中国经济增速也在不断走高,同时股市作为融资手段也非常繁荣。而与当时不同的是,目前全球危机导致的需求萎缩尚未回暖,国内经济增速有所放缓。”潘英丽认为,未来金融改革的方向包括:股票市场的制度改革以及规范有序的发展;发展政府债券市场;推进商业银行的结构改革;提高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程度;发展新金融、风险资本市场、政策性金融和小型金融机构以金融多样性来满足实体经济的需求以及资本账户有限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

在潘英丽看来,预防上述金融改革创新的风险应多手段并举。“通过平稳去杠杆,保持流动性的宽松;培育政府的市场性作用;不断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培育新的支柱产业;促进金融司法和执法的健全。”

拉尔斯•彼得•汉森对中国金融改革目前面临风险表示认同,他认为,结合美国的国家经济、金融的发展与变革的过程,中国应借鉴经验、吸取教训。“但中国无疑仍然是全球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