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EMBA学长分享:明年有望重返复旦通识课堂
时间: 2024-03-17 19:28:20
来源:
浏览量: 245
复旦大学 这里,有你关心的复旦人和复旦事。欢迎关注复旦大学!导读:“我想住到乡下去,住到有山有水的地方。”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骆玉明回忆起入学复旦前在农场劳动的时光,独自居住在种瓜看瓜的小茅棚里。一日,暴雨如注,在茅棚前降下道道帘幕,眼前一片迷濛。骆玉明因被滂沱雨势带来的遮蔽感包围而苦闷,思索着如何撕开遮蔽,开阔视野,直面真实。如今,从复旦荣休的骆玉明,想回到山水之间,“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骆玉明:先回山水间诗意栖居,明年有望重返复旦通识课堂上课是一件真正快乐的事情读书,写稿,下棋,喝茶……骆玉明觉得退休后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并没有什么变化,他本就是一个不会被周遭环境改变的人。今年上半年,骆玉明教授上完了荣休前的“最后一堂课”。同学们为他献花,纷纷合影留念,过去教过的中文系学生也纷纷到场聆听。然而骆玉明却并不在意“最后一堂课”的仪式感,每一堂课对他来说都是一样的。“同学们搞得很热闹,我也就顺着大家。你们要上来献花,那就上来献花,我就拿着花。你们要拍照,那我就捧花着拍照。你觉得我拍得特别高兴,我上课本来就很高兴,我一直就很高兴的。”在复旦的讲台上,骆玉明一站就是40多年。他为一代代年轻人讲课,在课堂里讨论问题,一起读书,让他们有所收获。而课堂上学生们高度集中,非常感兴趣的精神状态,总让骆玉明颇为享受。学生们常常在网络上发表对骆玉明课堂的评价,他偶然看到一位学生写下:“虽然骆老师没有给我一个很好的分数,我依然感谢他的课堂。”这让骆玉明有些感动,同学们能够对课堂的过程、内容有所收获。“凡是在我这里上过课的人,都比他们原来聪明。”骆玉明总是笑着说出这件令他最自豪的事情,那么课堂对他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呢?“它是一件真正快乐的事情。”魏晋文学、《红楼梦》是情之所钟“骆玉明是复旦中文系最有魏晋之风的教授。”这句话不仅在复旦校园内口耳相传,也是网络上流传已久的传说。“我对于自己有没有魏晋风度,没有什么兴趣,对我来说也没有什么意义。”当听到骆玉明满不在乎地回应这个“传说”,反倒觉得率直通脱的魏晋风度更加名不虚传了。 毕竟年届古稀的他,纵使衣着朴素,也总给人一种身着魏晋宽袍大袖,从竹林间飘然踱过,“萧萧肃肃,爽朗清举”之感。骆玉明不遗余力地表达对魏晋文学的喜爱,他认为魏晋风度或魏晋之风最大的特点是对人自身的一个深刻的关注,对人的生命力量的一种重视。魏晋时代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哲学和艺术同时的兴旺,彼时人的生命力量主要表现在人的生活的智慧和人的生命的美,集中体现在对于人的自由和尊严的重视。“就像我有时候上课说的一样,自由的人才是美的。”古典小说亦是骆玉明的“情之所钟”,尤以《红楼梦》为最。从今年2月开始,骆玉明在《新民晚报》副刊《夜光杯》上开设了专栏“红楼札记”,隔周写一期,笔耕不辍,“一般总是凌晨三四点写完,再花两三个小时删到编辑规定的字数内,直到删无可删。”说红楼者无数,骆玉明认为自己对《红楼梦》情节的解析更为细致,关注的东西也跟别人不太一样,不同在于“所谓人性的东西,所谓人的命运的东西”。在骆玉明看来,《红楼梦》最大的成就、最有光彩的地方,就是将人的命运,人的性格,人在他的命运当中的努力成长以及希望和无望,通过很多日常的、琐碎的、细碎的东西传达出来。比如,骆玉明讲到香菱本是乡绅家庭的独生女,因为一个偶然的原因,“仆人撒了泡尿”,导致她一生的不幸,最终抑郁而终。其实人生而平等,之所以不平等,是由命运和社会力量造成的,所以《红楼梦》里面日常东西和深刻思考的一种结合是骆玉明的关注所在。8年前,骆玉明出版了《游金梦——骆玉明读古典小说》一书,收录了关于《西游记》《金瓶梅》《红楼梦》三本古典小说的精妙审悟和独到见解。未来,骆玉明希望将“红楼札记”文章的结集出版,汇成他解读《红楼梦》的心血结晶,以飨读者。“我觉得我讲的《红楼梦》会流传下去。”骆玉明说。读书是一种思想和情感的交流古人好读书,留下了“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的佳话。骆玉明教授亦是爱书成痴,从小学开始,他选择坐在桌面有道大裂缝的座位,以便透过缝隙看心爱的小说;在复旦,他在图书馆把一大堆书摊开在桌面上,互相比照着阅读,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我刚进复旦的时候非常的兴奋,就是有那么大的图书馆,然后觉得兴奋得不得了,就在图书馆里根本就不愿意出来。”最近复旦学霸打卡图书馆引发热议,骆玉明对复旦学子的阅读提出了宝贵建议:“读书一是要大量地去浏览,二是要非常集中地去读一两本大书。”读大书是指集中注意力,专心地围绕着一本书,对照着阅读。在一部有深度和广度的著作里面,一定包含着大量的问题,读者在两个立场上做出选择:一个是你追随他的思想,第二个是你去批驳他。
在读书中,骆玉明最喜欢的前人是司马迁和鲁迅,因为这两个人都特别有智慧,特别有激情,对生命有很热烈的一种感受。“读书其实本来就是一个思想和情感的交流。读任何一种书,如果不是把自己的生命经验融入进去,你其实不能够真正的了解他,比如这里面牵涉到我经常说的生命所具有的可能性和生命的所谓广度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