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060-985
复旦大学EMBA领导力课程圆满收官分享
首页 > 资讯 > 复旦大学EMBA领导力课程圆满收官分享> 正文
复旦大学EMBA领导力课程圆满收官分享
时间: 2024-03-17 17:46:05
来源:
浏览量: 260
导读:

5月19-23日,来自复旦大学的2位授课教授,81位企业家学生,9位戈教,由复旦大学EMBA项目主任徐喆老师亲自带队,齐聚敦煌。在辽阔壮美的戈壁滩上,一同加入“行戈壁,观自在”2021复旦大学EMBA领导力课程中,外观天地,内修自在。

“行戈壁,观自在”2021复旦大学EMBA领导力课程圆满收官

“行戈壁,观自在”复旦大学EMBA领导力课程是复旦大学 EMBA课程体系中“行闻访学”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秉承“商道人文,融汇贯通”的教学理念,引发企业家学生在实践中思考商道,从人文中汲取智慧。通过“沉浸式体验”的教学方式,将玄奘西行的理想、坚持与超越精神融入领导力课程教学,从而实现认知转变、达到知行合一的自在境界。
 
课程希望学生能够放下对名利的执念,找到前行的力量,运用智慧和慈悲,以高远的眼界和更加宽宏的心量,在企业的经营道路上迈出更为坚实的步伐。

这是一场和而不同的修行

在参与课程的群体中,有的已经参加过戈壁挑战赛,也有的因为“观自在”课程爱上戈壁,进而报名参加了戈赛。两者之间,相互影响,彼此成全。那么同样是上戈壁,复旦EMBA“观自在”领导力课程与戈赛有哪些异同?

复旦大学EMBA项目主任

对此,连续三年带队“行戈壁”的复旦大学EMBA项目主任徐喆作出了解释:
 
5月的戈壁热闹非凡,第十六届商学院戈壁挑战赛刚刚结束。作为戈赛六所首创院校之一,复旦大学EMBA在这个道场上一直以来都坚持着“去赶路,更要去感悟”的理念。
 
也正是在这种理念的指引下,我们为同学们开设了这门非常有特色,也是最炙手可热的“行戈壁,观自在”复旦大学EMBA领导力课程。
 
课程迄今已经是第三个年头,被同学亲切地称为“观3”。在215位跟随课程走上戈壁的学生中,有跑过戈赛后慕名而来的,也有上完课程后再去报名戈赛的。
 
复旦大学EMBA也坚持给学生带来“商道人文,融汇贯通”的全面教学体验,通过葛剑雄、包季鸣和郑琴琴三位大咖教授人文与领导力结合的授课,帮助学生去改变,去突破对个人、企业和世界的认知边界。
 
所以,对于同学来说,这是一场互相成全,和而不同的修行。

这是一次深度领悟的学习

在戈壁中,原始的自然环境、大量的体能消耗、密集的任务要求,对肉体和心灵的双重磨砺,往往能带来超越性的体验。

“戈赛发展到现在,各院校争取好的名次,提高自己的知名度,是好事。但对于多数学生,应该通过戈赛,更加明确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戈1就作为复旦大学代表的葛剑雄教授一边徒步一边评价,“为了把复旦EMBA‘观自在’领导力课程继续做好,今年我也对授课内容部分做了升级和调整。通过白天的徒步与晚间的课程相结合,相比于只是在课堂中学习,一定会带来更多的感悟。”

谈到复旦大学一直坚持“去赶路,更要去感悟”的理念,葛剑雄教授也作了更深入的解读:

“走路是指人生具体的目标。感悟是人的精神目标,人的生命时间是有限的,可以实现的物质目标总是有限的。但如果我们不断提高精神目标,相信我们人生的价值作为精神财富,能够长期存在,能够长期对社会做贡献,长期使家人得到安慰,使自己得到满足,那么一切就会更有意义。”

著名历史地理学者、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

葛剑雄

“复旦大学EMBA的同学都是优秀的企业管理者,但是往往对于自身的认知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希望通过这样一门沉浸式的体验课程,让同学们能够真实地展现出自我的状态,通过进修和反思,最终引发改变”。

在谈到连续三年课程迭代时,本次课程的总设计师郑琴琴教授如是说,“观3课程不同于戈赛,双主线设计既要同学跑得快,还要追求好的境界。在多目标、多任务的设计中还穿插着冲突和矛盾,充分考验学生对于领导力的认知和思考。”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企业管理系教授

郑琴琴

“观3”领导力课程由领导特质、领导行为和领导情境三部分组成,从自我状态认知、赋能团队创新、价值观坚守三个维度演绎新时代的企业家领导力。课程除重点增加自我认知模块外,练习环节和知识点的结合也更为紧密,使得同学们在参与中能更好地去领悟到课程主旨中的“观自在”。

面对VUCA时代,每个人都可能有所彷徨,但是要始终坚信自己内心深处的初心,坚守价值观。这是在所有不确定性当中能够把握的一个重要的确定,也是企业家精神中十分重要的一项。
 
未来,经过一个月的沉淀以后,复旦大学EMBA项目学术主任包季鸣教授将结合学生的感悟,为课程作最后的复盘与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