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060-985
复旦EMBA学长分享:来英国重温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上)
首页 > 资讯 > 复旦EMBA学长分享:来英国重温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上) > 正文
复旦EMBA学长分享:来英国重温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上)
时间: 2024-03-15 17:57:09
来源:
浏览量: 304

导读:

复旦大学EMBA项目2019“问道东西”海外游学第三站——英国伦敦之行已正式开启。在三天的伦敦商学院学习中,一条神秘而重要的“金线”贯穿其中,它是什么?让此次游学带队导师、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主任蒋青云教授为大家揭开谜底。
 
蒋青云:来英国重温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上)

从上海飞往伦敦,复旦大学EMBA英国学程的主题是“全球金融环境”,意谓开拓视野、他山借石之旅。但伦敦商学院(LBS)三天课程学下来,我的感觉却是回归初心、重温经典之行。三天课程的主题丰富多元,有Elias Papaioannou教授的《世界经济》、Florin Vasvari教授的《私募股权投资模式》和《养老金和投资》,以及Jeff Skinner教授的《创业思维:行业再造》等课程,但听完以后,我看到了有一条重要的金线(不是金钱)贯穿其中,那就是英国伟大思想家和古典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Adam Smith)所开创的经济学基础理论“分工理论”。

一、亚当·斯密和他的“分工理论”
 
亚当·斯密出生于1723年6月5日或者1723年6月16日,平均下来正好出生在我们在LBS开始学习的6月10-12日期间,当然是296年前的这段日子。这么说来,斯密是个双子座出生宝宝呢!怪不得他的理论貌似有些“搭进搭出”。他原来是学道德哲学出身的,在《国富论》之前写了一本名著《道德情操论》。在该书中,斯密强调人类应在慈善动机下实现意图与行为的一致,人似乎应当是“利他”的;而在《国富论》里,斯密却假设人性都是“自私”的,只能遵循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以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这一矛盾或悖论被熊彼特称作“亚当·斯密问题”(Adam Smith-Problem)。但斯密认为这里面没有矛盾,他说在资本主义制度中个人依照他们自己的利益行动时也会提升共同体的利益,即所谓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说回斯密的“分工理论”。如果你读《国富论》,开宗明义第一章就开始研究分工,第三行就阐述了分工的作用:“分工出现以后,劳动生产力得到最大的增进,运用劳动时的熟练程度、技巧和判断力也得以加强”,因此斯密关于分工的第一内涵就是“劳动分工论”。由劳动分工着手,斯密很快就意识到建立在劳动分工基础上的职业分工,进而发展到行业分工,他说“如果一个国家有着较高的产业与劳动生产力的增进水平,那么其各行各业的分工一般也都达到了较高水平了”,这样就演进到了“社会分工论”了。

斯密进一步论证,分工起源于交换,也就是起源于市场交易的需求。市场规模不足时,就会限制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被称为斯密定理),而市场规模越大,分工与专业化程度就越会得到发展。斯密的后人们则在市场结构与交易效率(新古典经济学)、分工与交易(新制度经济学)进一步完善了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从而为现代经济运营和企业管理提供了决策分析基础。

二、TeamSport为什么需要通过扩张获得优势?

Florin Vasvari教授的《私募股权投资模式》课程,在介绍了私募股权的概念和运行方式之后,集中讨论了私募股权基金“杜克街”(Duke Street)是否收购专营卡丁车等体育休闲项目的公司TeamSport的案例。

Florin Vasvari

伦敦商学院会计学教授

经过初步分析,TeamSport公司所在的市场除了几个小规模竞争对手,基本是由只经营一个场馆的小型企业构成,市场呈现高度分散的结构。整个英国市场,共有110条卡丁车赛道,其中TeamSport拥有23条,处于第二位的企业只有4条赛道,其他基本都是只有1条赛道的“夫妻老婆店”。但是这一行业的前景看起来具有增长潜力,每年的增长超过5%,而TeamSport的投资回报率(ROI)则在40%以上。

杜克街在某种情况下获得了收购TeamSport的谈判机会。但面对这样的市场结构,究竟如何考虑投资策略呢?迷思之一,是这样的细分市场(Niche Market)有没有投资价值?虽然TeamSport占据了领导者地位,但是如果市场规模有限,吸引力就大大降低了;迷思之二,如果收购下来,如何才能突破增长极限,获得满意的财务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