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EMBA学长分享:揭秘人性的多重,你被说中了吗?
时间: 2024-03-15 12:15:51
来源:
浏览量: 285
阅读天下经典,行走世界文明导读:在复旦,骆玉明教授的课永远是满满当当站了一教室的人。骆师上课很少用讲义,行云流水的授课风采却能紧紧抓住人心,用中文系张新颖教授的话说,骆师的授课,是把切己的生命体验融入丰富的知识学问之中,通过具体的作品,使得已经死去了的历史人物复活过来,歌哭谈笑,淋漓尽致,仿佛那一切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这一次,“君子知道”复旦大学EMBA人文商道讲堂又给大家创造了听骆师论道的机会,3月29日,骆老师的国学系列第三讲:“权力游戏·《西游记》中的世道人心”即将开讲。我们选取他的一篇关于隐逸文化的授课记录,以飨读者。01、隐逸文化的虚伪:越隐逸,越出仕中国文化里面有一种对隐逸的主张,什么叫隐逸?字面上说来,就是不做官,但不是人人不做官就是隐逸了。如果农民从早到晚种地,那么大家都是隐逸了,这里的应该这么理解,有个前提条件,你可以做官,也可以不做官,而且能够做官的条件越强烈,而越是拒绝做官。所以隐逸文化这个东西,有时候看上去是有点虚伪。怎么叫虚伪?就是说因为隐逸是社会提倡的一种道德表现。因此对于具备这种德行的人,朝廷的表彰方式便是请他出来做官。按照现在的说法,这不等于是在讨骂嘛,因此隐逸在唐代有一种说法叫“终南捷径”。终南山位于长安边上,你隐逸在这个终南山里面,那我就要问,你到底为什么呢?原因肯定是等待皇帝征召他去做官,在表面上,或者说道德上偏向于隐逸,可内心依旧渴望被朝廷征召入仕,这里头很矛盾。的道理是一样的。02、隐逸文化是调和社会欲望冲突的道德力我们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呢,分成两面来看,一个是隐逸文化本身,因为隐逸文化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一种对社会处事方式的贯通,因为社会的结构,是一个主流结构,所谓学而优则仕,便是通过掌握知识,掌握文化来为政权服务,同时在为政权服务的过程里获取个人的成功,这个成功无非就是名和利,利是一种生活资源。名是评价,也就是社会荣耀,社会荣耀包括了物质利益和荣耀。那么人一旦处于社会结构里,就面临着种种的基本问题,在为了争夺这些荣耀和利益的时候,人们会发生互相之间的冲突和变革,这种冲突在任何一个社会结构里,都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提倡隐逸的时候,实际上是试图提倡一种文化精神,这种文化精神超越于对荣耀和物质利益的追求,将社会荣耀和物质利益作为一种道德精神,作为一种道德力,用于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冲突,缓解矛盾。也就是说,当社会在倡导隐逸的时候,它等于是在使用一种调和剂,因为社会本身是充满紧张的,这种紧张呢,是因为利益总是有限的,欲望永远大于利益,这是社会的一个最基本问题,没有办法调整,没有办法克服。那么这种利益欲望所造成的社会紧张,它会使人和人之间充满着冲突,并且由于冲突而使人性恶化。我们在身边都能见到这种恶化的表现。那么把隐逸看成一种文化,把人类文化看成一个生命体的话,作为一种有活力的社会结构来说,它需要有一种方式来缓解它。包括我们大家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同样会面对利益冲突所造成的紧张,我们也需要寻找缓解冲突的办法,比如说大家经常在一起喝点茶,用另一种人生来缓解这种紧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