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060-985
复旦EMBA学长分享:打通港珠澳大桥的"关节"经脉
首页 > 资讯 > 复旦EMBA学长分享:打通港珠澳大桥的"关节"经脉 > 正文
复旦EMBA学长分享:打通港珠澳大桥的"关节"经脉
时间: 2024-03-15 11:18:56
来源:
浏览量: 280
前不久,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引起全国关注。这座大桥落成,是路桥行业隐形冠军企业——宁波路宝科技实业集团多年修炼的成果。

从杭州湾跨海大桥到九江长江大桥,从珠江口虎门二桥到中朝鸭绿江大桥,路宝为一个又一个“桥梁世纪工程”提供核心部件,积极研发技术破解世界性难题。路宝集团董事长、复旦大学2006级EMBA校友徐斌,并不急着把企业做大做强,而是按照自己的节奏,坚定地在技术创新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始终保持着对技术的一份敬畏之心。
 
打通港珠澳大桥的"关节"经脉

徐斌

宁波路宝集团创始人、董事长

复旦大学EMBA2006春校友

从中学政治老师到桥梁技术专家 

他的“跨界”玩出了新高度
 
1960年徐斌出生在宁海。从小,他就表现出对结构方面的兴趣和天分。小时候他最喜欢看木匠干活,看着看着回来就能自己照样动手做家具,而且还会进行一些优化和创新,让周围的大人也赞叹不已。到十几岁的时候,他就无师自通地爬到屋顶跟别人去盖房子。
 
按理说,徐斌明明就是一个理科男的胚子,妥妥地应该走技术改变世界的路子。

但是命运偏偏不按套路出牌。大学毕业后的徐斌当起了初中政治老师。对,你没看错,就是政治老师,而且一做就是九年。
 
还好,明显出错了一张牌的命运九年后纠正了这个错误。1992年,趁着改革开放南巡讲话的春风,心内蠢蠢欲动的徐斌经过慎重的思考,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事实证明这个决定也真的影响到了世界。——他辞职下海创业了。

徐斌的创业也走过弯路,遇到过挫折。一开始他从橡胶密封圈和健身器材做起,三年里赚到了第一桶金。1995年开始进入路桥行业,却把这第一桶金赔了进去——他受让的一个伸缩缝技术,因为技术不过关,产品在安装到高速公路上之后不到两年全部损坏了,整整300多万都打了水漂。
 
痛定思痛之下,徐斌看到了技术的重要性,他下决心自己来研发,一定要掌握自己的核心技术。在他的带领下,历时数年路宝团队终于成功研发出了“单元式多向变位伸缩装置”,也正是这项技术,为港珠澳大桥打通了“关节”经脉,顺利建成通车。
 
而在举国欢庆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的时候,作为功臣之一的徐斌却没有在现场享受鲜花和掌声,他去了东北,因为那里还有另一个技术难题等着他。

他这项技术到底有多牛?
 
如果用人来比喻,如果关节有问题,轻则行动不便半身不遂,重则中风瘫痪卧床不起。桥梁的伸缩装置,就是一座桥梁的“关节”,伸缩装置一旦出了问题,桥梁也会“半身不遂”,不仅影响交通,更有很大的安全隐患。
 
在中国桥梁行业,一直以来都是欧美日技术一统天下,普遍采用的都是他们的模数式伸缩装置。这种产品不仅造价昂贵、寿命短,而且不能满足桥梁多向变位的技术要求,在大跨度桥梁产生多向位移时极易损坏,而且后期维修的成本非常高,往往一旦损坏就需要整体更换,所以常常是“桥建得起,却养不起修不起”。
 
而徐斌和他的路宝团队多年努力自主研发的“单元式多向变位伸缩装置”,针对性克服了模数式技术的这些短板,无论桥梁产生哪个方向的变位,都能保证桥面的平稳,不会产生影响安全的上翘、变形等情况。采用单元式组装,不仅质量好寿命长,而且万一损坏,只需要更换损坏的单元,不需要整体更换,大大降低了后期维护的成本。

徐斌的这门“独门武功”的出现,不仅打破了国外技术的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而且在技术上更先进,领先国际,先后荣获了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中国专利金奖的殊荣。
 
更重要的是,路宝的这项核心技术,拥有完全自主的知识产权,不仅给中国桥梁行业争了光争了气。曾经有一次,某一座著名的长江大桥在安装德国的毛勒式伸缩装置的时候,桥梁的总设计师和总工等老专家想去看一下德国的结构,却连靠近都不让。而徐斌的这项技术出现之后,不仅让国外产品不得不降低了高昂的价格,也让他们低下了高傲的头。德国毛勒公司的一位总裁甚至说,在桥梁行业,路宝让他们没饭吃了。